閱讀前請您先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二字,后續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相關資訊,感謝支持。
就在7月,人民日報正式發聲,討論放寬禁限摩托車政策促消費的可行性,文中提到有學者提出解除部分城市的禁限摩政策,該學者是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他在今年多次呼吁放寬對部分城市的禁摩令,李教授認為,如果放寬禁摩令,將會拉動1萬億的消費潛力,對促進交通旅游都有好處。
為什么在這個節點,權威媒體和學者都在討論和呼吁放寬或撤銷禁摩令?在我看來,摩托車這股”解禁風“可能要真刮起來了,能否真正放開或者說是部分城市放寬?正是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
“解禁摩托車”呼聲不斷
摩托車曾經是我們的輝煌產業,多年前,大街上隨處可見摩托車的身影,但現在,在市區已經很少見到摩托車了,一來是汽車走進千家萬戶,二來是電動車取代了摩托車的騎行,三來是禁摩的限制,騎摩托車現在過街那是提心吊膽的事,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帽子叔叔叫住查處,于今,從”禁摩“到”限摩“,再到探討”解禁放寬“甚至”撤銷禁摩令“的呼聲不斷,這些呼聲,讓廣大摩托車車友思緒萬千。
李稻葵教授認為,解除部分城市的禁限摩政策,能夠釋放上萬億的消費潛力,解禁就能帶動消費,放寬或撤銷禁摩令,擴大內需,撬動經濟新杠桿,畢竟摩托車本身也是一個龐大的生產和消費產業,摩托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還能拉動經濟發展。
從”禁摩“到”限摩“的城市
在全國解禁摩托車的城市中,西安無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2017年西安率先成為摩托車解禁城市,緊接著廣州也從”禁摩“變成”限摩“,要知道廣州原來對禁摩是非常鐵腕的。
隨后廊坊、濟南、青島等城市也加入摩托車解禁大軍行列。這些城市對摩托車的解禁,帶動了經濟發展,傳播了摩托車騎行文化,滿足和擴大了消費需求,可以這么說,解禁摩托車,是一種大勢所趨的正確措施,以后必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這個行列。
“解禁”摩托車帶來的好處
我們提倡的“解禁”摩托車不是要在全國所有城市進行摩托車解禁,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安全的,畢竟一些大城市“限摩”的規定是不可能更改的,而是提倡在部分合適的城市進行解禁。
解禁摩托車帶來的好處也是可以想象的,畢竟摩托車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無論是摩托車生產和銷售企業的就業、企業稅收,還是促銷消費,都會是一個1萬億級別的市場,這個龐大的市場,對于促進當今的經濟發展肯定有帶動作用。
解禁摩托車還能給摩托車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騎行體驗,畢竟摩托車在續航、動力和性能上都要比電動車強很多,比如摩托車只要加油就能一直跑,電動車的電池續航里程有限。與汽車相比,摩托車停車占用空間少,比騎車更加經濟,特別是年輕人對摩托車還有一種特殊的青睞。
總結
作為一個萬億級的摩托車產業大市場,一旦解禁,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可想而知,還能激活摩托車產業鏈,比如生產、銷售、稅收、維修等多個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就業,這個經濟盛宴,一旦挖掘,前景可期。
由于摩托車具有續航遠、動力強、停車方便的優點,對于那些需要長續航的人,解決了他們的騎行需求,比如山區、快遞小哥等,都是剛需。
一項政策的制定,就要有溫情和智慧,也要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騎行需求,針對不同的城市,要有不同的摩托車政策,該禁的城市要禁,該放寬的城市就要適度放寬,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真正考慮老百姓的呼聲,而不是“一刀切、一禁了之”,應當要區別對待,共創摩托車與城市騎行的和諧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