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露營、徒步、登山等戶外活動的流行,一種被稱為”露營風”的設計趨勢悄然流行。這種風格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了一種輕松和自然的感覺,讓人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別樣的舒適。
追本溯源,這種風格最初被稱為“日雜風”。其核心魅力在于,盡管物品眾多,但卻不顯混亂,而是在看似無序中展現出獨特的秩序感,營造溫馨而安全的氛圍,更貼近真實生活,反映出居住者的個性和品味。
屋主YN夫婦擁有著一系列豐富的業余愛好,包括騎行、露營、釣魚、滑雪、咖啡品鑒、烹飪和飼養寵物等,這些愛好雖然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但也導致家中物品堆積,空間變得日益擁擠。
為了不讓家的幸福感被愛好淹沒,夫妻倆決定尋求專業設計團隊進行全面改造,希望通過這次調整,擺脫狹小和雜亂,迎來一個明亮、寬敞、自然且整潔的居住空間。
戶型圖
改造前
整套住宅的建筑面積為88m2,但實際可用面積僅有68m2,也是典型的手槍型戶型。由于缺乏有效的儲物解決方案,家中的臥室、工作室、陽臺以及走廊等區域幾乎都被各種物品所占據,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的流暢性。
改造后
男生本職是音樂工作者,長時間居家辦公,女生日常也喜歡在家畫畫。于是根據兩人的生活習慣與收納需求,以及豐富多樣的日常愛好,設計師對住宅進行了細致化的設計與改造:
· 拆除客廳與廚房之間的隔墻,創建一個明亮且開放的LDK一體化公共區域;
· 拆除掉兩間不必要的臥室空間,分別打造屬于兩個人的雙人工作室以及三分離衛生間,高效利用空間,減少浪費;
· 根據空間增設定制化收納系統,確保兩人物品有序安放;
· 考慮到房屋的層高不足2.5米,避免了整體吊頂的設計,而是采用了水泥藝術漆和明裝電路,這樣既保持了空間的高度,又增添了一種工業風格的獨特美感。
改造之前,整個空間并沒有明確的玄關區域,進門左右兩邊僅擺放了簡單的鞋柜來存放鞋子,以致于通道狹窄逼仄,毫無出入戶的功能性。為了改善這一現象,設計師首先在入口左側放置了一個dulton的矮柜,專門用來存放夫妻倆日常更換的鞋子用品。
鞋柜上方則增加簡約款衣帽架,不僅方便掛些衣物、帽子等小物品,也為玄關區增添了一處端景,提升整體視覺效果。
緊挨著矮柜的另一則,設計師利用2㎡左右新建了一個土間。一些尺寸較大的戶外用品和通勤衣物,都可以收納在此,實用方便還省時省力。內部用金屬置物架承載收納分類,一目了然方便拿取。平日拉上簾子,絲毫沒有雜亂感。
在玄關土間連接客廳一側,設計師巧妙設計了一面約1.2米寬的電視墻,尺寸剛好可以容納一個dulton的清漆四斗柜和屋主原有的55寸電視。電視背景墻采用了鏡面材質,為空間增添了視覺延伸感。
與其他人想要客廳作為全屋最大空間的想法不同,YN夫婦更希望個人最常停留的地方擁有更多寶貴的面積。于是基于這個理念,設計師將客廳的部分面積讓渡給玄關土間,也將餐廚融合進來,一體化的開放式布局,滿足了日常所需以及待客聚餐,同時也符合兩人喜歡的互動型空間,提升居住幸福感。
客廳與廚房連通后,兩扇窗戶同時為公區提供自然采光,輔以能反射自然光的鏡面電視墻,延長視覺進深,提高室內的明亮度。
面對預算有限和層高較低的挑戰,設計師選擇了一種經濟實惠且具有工業美學的電路布局方案:明裝管線搭配復古燈球。同時特別注意金屬管線的排列,確保線路間隔均勻,轉折處保持90度直角,展現出有序的工業風格。裸露的明裝管線與燈線,墻面水泥藝術漆的自然肌理,奠定了日雜風最原始的硬裝基底。
兩人日常都喜歡隨性自在的用餐方式,比如吧臺、茶幾等位置,所以公區并未保留傳統餐廳,而是預留了露營風茶幾滿足日常使用,沙發旁擺放了一棵生機勃勃的綠植,為室內增添生命力,構建在家即度假的即視感。
背后的魚缸里,小魚兒自在的游曳,最適合日常看著它們發會呆
洞洞板模式,輕松收納的同時也足夠靈活,可根據需求隨時調整。
傳統的柜門在某種程度上會帶來一定的壓抑感,于是兩人完全摒棄了柜子收納,轉而選擇開放式收納,無背板的模式剛好存放下日常使用的自行車,右手邊則利用豎向收納陳列下騎行裝備,既完成了收納也形成了展示,性價比超高。
兩人幾乎每天都會下廚,所有東西都在手邊也符合兩人的使用習慣。開放式廚房設計中,利用島臺形成了U型布局,大大提升了廚房實用性。島臺不僅可以作為臨時餐桌使用,且由于它靠近水槽,也為平時制作咖啡提供了便利。
抽油煙機的排煙管道同樣采用了外露設計,更添一分工業美學的氣質。精心挑選的隔音特性金屬材料,確保耐用性且降低噪音。燈具同樣選了工業風的明線+燈泡模式,與管道材質、風格相得益彰。
之前的工作間面積局促,于是為了兩人日常停留時間最長的區域,設計師拆掉一間臥室,打造了一處屬于兩人的秘境。木飾面板從走廊延伸至整個辦公區墻面,實現了墻地面木色統一,營造出視覺上的連貫性,讓人仿佛置身于夢幻的小木屋之中。
轉角位置,特別為男生特別設計了掛放樂器的空間,閑來無事撥弄一番,生活的小確幸大抵就在其中了。
兩張書桌以L型布局巧妙排布,同一空間之內保持各自獨立。每人一面專屬收納墻,可以自由地展示和存放喜愛的物品。
工作間入口處的幾個dulton鐵皮柜是屋主保留的舊家具,這些柜子的收納空間非常寬敞,足以存放大量物品。
柜子頂部擺放了各種植物和小巧的裝飾品,為整個區域增添了一抹生機和個性點綴。
緊鄰臥室的墻面,安裝了606型號書架,方便打造兩人的閱讀區,書籍放置在隨手可拿取的位置,大大提升了閱讀的頻次。書架旁靠窗位置,是愛寵鸚鵡和小貂的棲息之地,周圍環繞著幾株茂盛的綠植,營造出一個人、動物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溫馨氛圍。
臥室位于整個住宅空間的最深處。入口處增加雜志柜,實現了多重功能。一來能夠遮擋臥室內部的視線,避免一開門直視床鋪的尷尬;二來它充當了床頭柜的角色,提供了額外的收納空間,方便存放更多的睡前閱讀材料;最后,這樣的布局還有助于釋放更多空間,方便為臥室配置更大體積的衣柜,同時不占據過道。
床對面是整面墻大衣柜,柜門采用折疊門形式,可以最大程度開啟,方便收納大件物品。
經過改造,衛生間實現了三分離設計,面積從原來的3.8m2擴展到6.4m2,顯著提升了使用舒適度。洗手區設置特別考慮到了女生的工作習慣,緊鄰工作區方便洗筆。洗漱區采用隔板結合收納筐的模式替代傳統洗漱柜,不僅解決了墻體承重問題,也避免了占用過道空間,視覺上更顯輕松和寬敞。
洗手區左側,利用一面高柜存放洗衣機和各種洗浴用品,既實用又節省空間。馬桶間和淋浴房位于洗手區對面,使用磨砂玻璃門作為隔斷,既保證了私密性,又允許光線透過,呈現出既開放又私密的空間感。
精心改造之后,家里的每件物品都收獲了自己的專屬空間。日常維護變得輕松簡單,即便隨意放置也依然能保持整潔有序,展現出日雜風獨有的松弛所在。而這種風格所特有的舒適、隨意,與居住在快節奏城市中卻又渴望自然的大眾需求完美契合。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這種風格深深吸引,可能是因為它所傳達的那份從容與自然,恰好滿足了我們對家的向往。
編輯|Kiki
設計與圖片提供|里白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