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時至今日,再也不會有人瞧不起國產車,也不會有任何一家車企,瞧不起比亞迪,包括合資車。
可回首10多年前,那時候比亞迪的車只能說是夠用,選擇的人并不多,國產車也都是如此,“性價比”和“低廉”是國產車的代名詞,用不住和沒面子才是許多人不選擇國產車的原因所在。
而如今,時間來到了2024年,比亞迪成為了車圈“大鯰魚”,新能源時代的比亞迪可謂是誰的面子也不給,每個月幾十萬的銷量,讓比亞迪成為了真正的車圈一霸,強的可怕。
從比亞迪秦plus,到比亞迪秦L和海豹,再到剛剛煥新的比亞迪方程豹5,每一款新車上市都會迎來一頓熱議高潮。
很多人不明所以,不知道為何比亞迪車如今這么走俏,也不知道為什么比亞迪每個月都有保持幾十萬的銷量。
而今,比亞迪公關處經理“意外”曝光了一條內幕,讓所有人后知后覺。
一,比亞迪公關處經理“意外”曝光入職比例
7月24日,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經理李云飛,發布了一篇短文。
文章不太長,但內容卻非常豐富。
- 第一,今年有超過2萬畢業生入職比亞迪。
- 第二,畢業生中有70%是博士碩士,研發人員更是占比80%。
- 第三,比亞迪多年來堅持精英儲備的戰略,為的就是不斷研發提高新能源技術。
三個方面其實都是一個角度,那就是如今的比亞迪在人才吸引和人才儲備方面,每年都在持續不斷的增加。
而這,就是比亞迪真正走紅真正能夠實現突破的原因所在。
記得10幾年前,葛優在電影里的臺詞說道,“什么是21世紀最大的財富?人才!”
而比亞迪可能當時真的把這句話聽進去了。早早的就完成了對人才的儲備,并且因為研發人才的積累,早在今年初,在全球范圍內就申請超過4.8萬專利,平均每天申請27項專利,車圈罕見。
二,專利多技術積累多,走紅只是時間
20多年前,當王傳福宣布從電池領域跨界到新能源汽車領域時,所有人都不看好,包括比亞迪的投資人。
當時,比亞迪在電池領域里做得風生水起,可王傳福卻堅持進入汽車領域。
不理解、嘲笑和謾罵,縈繞在每一位比亞迪員工頭頂,但他們仍然克服了一切困難,最終實現了技術突破。
就拿比亞迪秦L和海豹06舉例,之所以能夠做到油耗2開頭,續航2000公里以上的成績,就是因為關鍵技術得到了突破。
發動機燃燒率,一直是所做車企都關注的話題,曾經我們因為沒有相關方面的技術,我們的發動機燃燒率就是低,油耗高公里數自然低。
那時候,日本某車企的技術人員公開在網絡上嘲笑我們,說“即便把發動機的圖紙給中國人,他們也很難制造出優秀的發動機”。
那時,因為技術和材料的限制,我們的發動機確實燃燒率不行,普遍低于日系發動機。可如今比亞迪發動機燃燒率甚至可以達到46.5%,并且我們國產發動機如今出口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
由此可見,人才的積累,對于企業的騰飛有著重要意義,也正是對人才的不斷渴望,讓比亞迪有了如今年銷量幾百萬的成績。
目前來看,隨著人才的不斷積累,比亞迪技術更迭的速度是越來越快,能夠給我們的新意,也是越來越多。
曾幾何時,滿油滿電4.8米車長的轎車,能夠做到3開頭油耗的都是合資車,并且價格不低于20萬起。
而今,比亞迪998給你不說,還可油可電。
技術的更迭,最終成全的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讓我們國產車,真正擁有了同合資車同臺較量的資本。
最后,為我們國產汽車點贊,也為比亞迪的人才點贊,是他們讓我們國產車擁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他們,讓我們汽車領域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希望未來關于車企的好消息越來越多,讓我們回到世界中央,回到那個萬邦來喝的盛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