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深圳最大的舊改項目——綠景白石洲,它的開發商遇到資金壓力了。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份《關于租金延期發放的說明函》,落款是一家深圳本土開發商——
深圳市綠景天盛實業有限公司。
這是綠景白石洲的開發主體,由香港上市的綠景中國地產持有大多數股權。
綠景天盛在這份說明函中稱——
“最近因相關貸款銀行到項目考察,發現很多已簽約房屋沒有拆除,導致貸款銀行對項目改造進展的預期產生差距,對放貸一事信心有所動搖。”
“另外,依據深圳2024年7月份出臺的按揭貸款需在主體封頂后才能放款的規定,導致貸款銀行在審批流程和相關手續上有所變化,影響到本季度過渡期租金發放。”
“經與銀行溝通,本季度第一批租金將在8月10日前發放,后續租金將有序發放,直至本季度租金發放完成。”
這個季度的租金延期發放之后,以后的過渡期租金是否有著落,在這份說明函里,綠景天盛就沒說了。
作為深圳最大的舊改項目,綠景白石洲需要拆遷安置的村民,數量十分龐大。
十一弟查了下,整個白石洲納入拆遷改造的私人樓房,大概有1500多棟,背后是將近1900戶村民業主。
有人算過,平均每戶村民的房屋拆遷面積,多達五六百平米。
除了需要向白石洲舊改村民支付拆遷款以外,在村民們回遷安置之前,綠景地產還要按一定的補貼標準,向他們支付過渡期間在外租房的租金。
這份說明函中提到的“過渡期租金”,每季度支付一次,對綠景地產來說,這是一筆龐大的資金開支。
綠景地產的家底不太厚,手頭上不寬裕,向村民們每季度支付的過渡期租金,也要靠銀行貸款來解決。
在說明函里,對于延期發放過渡期租金,它作了解釋,給出了兩個原因——
一是白石洲舊改的拆遷進度比較慢,給項目提供融資的銀行心里打鼓,導致貸款發放打了問號。
二是根據深圳購房貸款新政,個人向銀行貸款買房,要求樓盤封頂才能放款,正在預售的綠景白石洲,銷售回款就變慢了。
總之一句話,銀行不發放貸款,綠景地產手上就沒錢給村民們支付過渡期租金。
現在,白石洲舊改已經開發到了半路上,綠景地產把賭注都押在銀行身上了。
綠景地產的老板——黃康境,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傳奇商人。
他的老家在廣東化州,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跟著同鄉來到深圳打拼,據說當時兜里只揣著十塊錢。
初到深圳,黃康境在建筑工地上做泥瓦工。
機緣巧合,碰到有個熟人打算蓋房子,他就拉來了一些工友,單獨挑起了一個建筑隊,當起了包工頭。
黃康境很用心,房子蓋得又快又好,名氣打響以后,工程一個接一個,越干越大。
很快,他的建筑隊在深圳打出了一片天地,人稱“化州黃工程”。
黃康境從包工頭干起,但也不甘心只做包工頭。
靠接工程賺到了第一桶金,于是,黃康境涉足了房地產開發,從乙方變成了甲方。
這才有了現在的綠景地產。
綠景地產的規模不大,去年,它的銷售額大約91億左右。
但在深圳,綠景地產拿到了最大的舊改項目,這讓它在市場上十分矚目。
綠景白石洲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舊改巨無霸——
根據最初的規劃方案,它的計容面積高達348萬平米。
其中,包括了125萬平米住宅、104萬平米商業辦公、112萬平米商務公寓。
綠景地產在拿到這個舊改巨無霸時,有人做過測算,綠景白石洲的可售貨值,高達2200億。
而在香港上市的綠景地產,到現在市值只剩下二十多億。
綠景地產操盤開發白石洲舊改,好比一只螞蟻在搬動一頭大象。
按照綠景地產的計劃,它將用八到十年時間,分為四期滾動開發完這個舊改巨無霸。
項目總投資高達900億,其中一期200億、二期100億、三期300億、四期300億。
由于綠景地產的規模不大,自身資金實力非常有限。
去年,綠景地產營業收入61億,凈虧損了逾21億。
它手上的現金資源大約40億,其中還有35億屬于受限制資金。
也就是說,綠景地產能夠自由支配和使用的現金,還不到5個億。
而到去年,它背負的有息債務多達353億,其中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短期債務,超過了190億。
相對于巨額債務而言,它手上的現金資源,杯水車薪。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今年六月份,綠景地產還以8億的代價,將其持有位于深圳虹灣購物中心的商業物業,出售給了深圳福田區下屬國企。
這些商業物業賬面價值將近13億,綠景地產出售后產生了4億虧損,屬于虧本套現。
手上的資金捉襟見肘,在白石洲舊改項目上,綠景地產靠銀行撬動了巨大的杠桿。
早在2018年,光大銀行就向綠景白石洲提供了207億貸款授信,為期五年,一直到去年才到期。
白石洲舊改的開發模式,其實就是靠著翹杠桿,以小博大——
綠景地產以20多億市值的規模,從光大銀行撬來了207億貸款融資,才得以撬動了白石洲舊改高達2200億可售貨值。
去年九月份,綠景白石洲終于迎來了收獲期,項目一期——璟庭,開盤入市。
璟庭的計容面積超過33萬平米,其中包含了將近16萬平米住宅、10萬平米商辦公寓、5萬平米商業。
項目旁邊的華潤城潤璽二期,銷售均價超過了13萬/平米;華潤城潤府二手房的掛牌價,更是賣到了15萬/平米。
于是,在兩年前的業績會上,綠景地產的管理層,給投資者畫了一張大餅——
“項目一期有將近33萬平米可售面積,從周邊樓盤銷售價格來看,按照單價13萬/平米計算,預計可售貨值超過400億。”
結果,璟庭在去年開盤,綠景地產一上來,就壓低了價格——
項目取得預售的備案價,只有10萬/平米出頭,相比旁邊的華潤城潤璽二期,每平米低了3萬塊錢。
在預售備案價的基礎上,又疊加了折扣,玩起了數字游戲——
VIP登記9.5折,凍資百萬享9.5折,準簽享9.8折等。
最后算下來,璟庭的最低開盤價,只賣到了8.2萬/平米。
跟旁邊的華潤城潤璽二期相比,每平米便宜了5萬塊錢,相當于打了六折。
十一弟查了下,璟庭推出來的主力戶型,面積都在一兩百平米。
一套房的總價,與周邊樓盤有大幾百萬、上千萬的價格倒掛。
這幾年,一線城市的有錢人熱衷打新套利,很多價格倒掛的豪宅開盤,排隊爭搶、趨之若鶩。
但是,對于綠景白石洲降價入市,深圳的有錢人,不太愿意買賬——
去年,璟庭推出了1257套住宅,意向登記的客戶不到800組。
開盤之后,綠景地產對外宣傳,賣了527套,去化率四成左右。
這兩年,樓市行情不景氣,這個銷售業績,其實不算太差。
不過,跟之前吹過的牛比起來,就有些打臉了。
去年,璟庭正式開盤之前,為了造勢,有人幫它鼓吹——
“意向客戶太多,擠爆了登記系統。”
硬是人為營造出了一種土豪們扎堆搶房的熱烈氣氛。
白石洲舊改位于深圳南山區,它所在的華僑城板塊,在深圳屬于老牌豪宅區。
相比其他豪宅項目,璟庭有硬傷——
占據了核心地段,寸土寸金,為了平衡舊改資金投入,利潤最大化,綠景白石洲把容積率規劃得很高。
土地面積有限,就只能建高樓,向天空要面積——
璟庭占地面積大約3萬平米,計容面積超過33萬平米,容積率在11以上。
項目規劃了2棟商務公寓,一棟26層高、另一棟59層高;還有3棟超高層住宅,全部是74層高。
有錢人住在這樣的豪宅里,推開窗就能騰云駕霧了。
超高層住宅的最大弊病,就是得房率——
樓層越高,建筑結構越復雜,承重要求越大,得房率越低。
據說,為了防風抗震,璟庭的住宅樓內部還要安裝阻尼器。
這也讓它成為深圳首個加裝應用阻尼器設施的住宅項目。
單靠這項技術,綠景地產就能卡住其他開發商的脖子幾十年。
當初規劃開發白石洲舊改的時候,綠景地產大概是覺得——
有錢人喜歡呼吸的空氣,肯定都比普通人更稀薄。
現在,受困于自身的資金壓力,綠景地產比住進璟庭的業主,更早地感受到了窒息感。
在這份說明函里,綠景地產向上千戶等到回遷安置的村民們喊話——
“我們呼吁廣大業主攻堅克難,共同推進項目改造進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