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青山區出現1例輸入性瘧疾病例
患者有非洲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因發熱、腹瀉就診
經專家組會診和實驗室檢測
確診為惡性瘧
青山區衛健委第一時間
協調為患者申請抗瘧藥物
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目前患者病情已趨于平穩
青山區衛健委提醒大家
假期出境旅游
需要提防瘧疾
什么是瘧疾?
瘧疾(Malaria),是由按蚊叮咬人體后而感染的一種血液寄生蟲病,通常又叫“冷熱病”、“打擺子”、“發瘧子”,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人體后,把瘧原蟲注入人體,通常10—15天后會發病。
感染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間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和三日瘧四種,此外,諾氏瘧原蟲也能感染人體。中國已在2021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為無瘧疾國家。由于人員的跨境流動,每年仍有一定數量的瘧疾輸入病例,并時有重癥和死亡病例發生。
急性重癥瘧疾發作會出現昏迷、意識障礙,并引發多系統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瘧疾的傳播方式
1. 蚊媒傳播
瘧疾的傳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帶蟲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時,就將瘧原蟲傳給后者。
2. 血液傳播
因胎盤受損或在分娩過程中,患瘧疾或帶瘧原蟲的母體的血污染胎兒傷口,由母體傳給胎兒,造成先天性瘧疾;另外。也可以因輸入感染了瘧原蟲的血液而被感染。
前往這些地區要警惕
瘧疾流行區主要分布在非洲、東南亞、東地中海、美洲地區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瘧疾高度流行。
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巴西等熱門旅游國家均有瘧疾病例報告。
在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瘧疾報告》中,2021年84個瘧疾流行國家報告瘧疾病例約2.47億例,其中61.9萬人死于瘧疾;大多數病例和死亡發生在非洲區域,其次是東南亞區域。
瘧疾癥狀與流感相似
感染瘧疾的癥狀通常在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10~15天內開始。
早期一般為發燒、頭痛和發冷,由于癥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很多人容易將瘧疾誤認為感冒,所以沒有引起重視從而未得到及時的藥物治療而使得病情惡化。
如果不在24小時內予以治療,惡性瘧可能發展成重癥瘧疾,并且往往致命。
去年12月,臺灣地區就曾報告1例瘧疾死亡病例。據中新網報道,去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該名男性曾到尼日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返臺后出現發燒、寒顫癥狀,就醫時已有重癥跡象。該案例于12月1日確診感染惡性瘧,隔日血壓偏低且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癥狀,病況惡化后不幸死亡。
瘧疾的治療方式
根治瘧疾要規范,全程、足量服藥最關鍵!瘧疾是一種可治愈的傳染病,在治療上已經有很多高效的抗瘧藥,只要病人積極配合,做到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早康復。否則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誤,導致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
另外患間日瘧和卵形瘧病例治愈后,第二年3—4月份還要進行抗復發治療,徹底殺滅肝內期瘧原蟲休眠子,防止復發。
近期計劃出入境時應注意什么?
出境前:應了解目的地國家的瘧疾流行狀況,學習瘧疾防治知識,可向當地海關或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咨詢預防藥物使用。
在境外期間:盡量避免在瘧疾流行國家或地區的黃昏至次日黎明時段(蚊蟲活動高峰期)到野外活動。夜晚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和長褲,皮膚暴露處涂抹防蚊蟲叮咬的驅避劑,防止叮咬。睡覺時使用蚊帳、蚊香等防蚊措施。一旦出現發冷、發熱、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就診,防止病情惡化。
回國入境時:若有發熱、腹瀉等癥狀,應如實向海關申報健康狀況及瘧疾流行區旅居史,配合做好傳染病排查工作。
回國入境后:短期赴瘧疾流行國家或地區旅居的回國人員,入境后一個月內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時,應及時到縣級或縣級以上醫院就診,并告知 醫生瘧疾流行地區或國家旅居史,以便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避免發生生命危險。
非短期赴瘧疾流行國家或地區旅居的回國人員,入境后建議及時到醫療機構進行瘧原蟲檢測。入境后2年內出現發熱癥狀時,應及時到縣級或縣級以上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瘧疾流行國家或地區旅居史。
來源 :科普中國、寬仁管控、長城新媒體、青山區衛健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