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個視頻,一個6歲的小女孩在冰場上練習花樣滑冰,她多次重重地摔倒,卻沒有得到一句安慰。
在場邊,有一個女人密切關注著女孩,看到女孩摔倒,女人沒有任何表情,只是立刻要求女孩不要停,繼續滑。
看到這里我想,這個教練有點無情啊,鼓勵一下女孩不行嗎?
繼續看下去我才知道,那不是教練,而是女孩的媽媽。
媽媽陪伴女兒練習花滑三年多,一向要求嚴格,她很少鼓勵女兒,因為,她對女兒實行挫折教育,希望女兒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
養娃多年,我知道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像視頻中那位媽媽那樣嚴厲,我還是覺得有點心疼孩子。但當我看完這個視頻,卻對里面的小女孩羨慕不已,對那位嚴厲的媽媽也有了改觀。
我們來了解下華人媽媽靜涵與女兒茉莉的故事吧,也許看到后面,大家會和我一樣,對這位媽媽有不一樣的看法。
靜涵24歲來到美國,后來和青梅竹馬的男朋友結婚,并在婚后考取了牛津大學和加州大學的雙碩士學位,畢業后靜涵在洛杉磯一所知名的私立中學當中文老師。可以說,靜涵在洛杉磯混得風生水起。
女兒茉莉出生后,靜涵的人生也按下了暫停鍵,她辭掉工作,選擇成為一名全職媽。靜涵對女兒茉莉寄予了厚望。在她看來,女兒起碼要超過她。她說,如果她把女兒教育成功了,那將是她最驕傲的作品。
靜涵的這個目標其實并不簡單,因為她本身就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作為名校教育專業畢業的靜涵,對女兒的未來,她心中已有規劃。而她教育女兒的方式,也不同于周圍的媽媽們,從她帶女兒學花樣滑冰可以看出來。
六歲的茉莉要參加一個花樣滑冰比賽,比賽的前一天,茉莉還在場館里刻苦地加練。
為了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茉莉甚至摔得下巴都腫了。而媽媽靜涵更關心女兒的動作有沒有做好,跳躍是不是標準。
正式比賽那天,靜涵和老公早早帶著茉莉來到比賽場館,并在場外幫助茉莉鞏固動作。看到女兒有一個動作沒做好,媽媽比女兒還焦慮。
正式比賽中,小茉莉自信大方,盡情地在冰上展示著自己。場外,媽媽卻不停地搖頭,并不時地點評幾句,完了,這個動作慢了,或者是,她沒完成昨天的動作,不連貫等。
為了贏在起跑線,女孩努力練滑冰,六歲參加比賽卻得了最后一名。
比賽結束了,不出靜涵所料,茉莉得了最后一名,這讓爸爸媽媽有些不能接受。
他們在女兒身上投入了太多,請了世界冠軍來做茉莉的教練,訓練費用以每分鐘計算,媽媽靜涵每周6天開車往返200公里帶茉莉去訓練。
所以最后一名的成績,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茉莉也需要安慰,她可憐巴巴地說,我輸了。
爸爸說,我知道,那咋辦?
媽媽則在一旁說,你并不是只有今天沒滑好,是有的動作你一直都沒有滑好,動作不干脆,所以輸掉比賽并不意外。
其實茉莉參加的是高級別的比賽,她是全場年紀最小的參賽者。
爸爸媽媽的冷漠并沒有讓茉莉太難過,堅強的她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在車上準備吃一點零食。
這時,媽媽把成績單湊到茉莉眼前,告訴她米安娜的得分,她說米安娜沒有負分。媽媽的對比讓茉莉的零食也不香了,她答應媽媽下個月會繼續參加比賽。
看到這里,也許很多媽媽會說,這位媽媽太嚴厲了,又是一個雞娃的媽媽。
在訓練女兒學花樣滑冰這事上,靜涵確實嚴厲。
第二天,茉莉的冠軍之旅再次開啟,媽媽靜涵早早地喊她起床,簡單吃過早飯,茉莉需要開始每天的訓練。陪同女兒練習花滑三年的陪伴中,靜涵早已成為半個教練。
那天跟往常一樣,茉莉又摔倒了,疼痛讓她走到場邊停了下來。靜涵沒有安慰女兒,而是確認女兒沒有受傷后,要求她繼續練習,不要害怕。她告訴女兒,摔了就摔了,繼續跳,不要放松,不要怵,越怵它越練不好。
在靜涵看來,如今的孩子們,缺少挫折教育,所以受打擊的能力比較差。而美國又流行鼓勵教育,會讓孩子們有種錯覺,他們什么都是好的。問題是,當孩子有一天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聽上去那么好的時候,她的心理落差就會很大,到時候孩子能不能接受這個打擊?
所以靜涵在女兒的教育上,實施的是挫折教育,目的是讓茉莉練就一顆大心臟。
在媽媽的挫折式教育下,茉莉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來。終于,茉莉不再摔倒,動作也一次比一次完美。
注意胳膊,漂亮!媽媽開心地為女兒鼓起掌來。
一個月后,茉莉再次報名參賽,這一次她要證明自己。茉莉上場時,依舊自信大方,媽媽依舊緊張。場上的茉莉動作流暢,一個接一個漂亮的旋轉,以及完美的蹲踞,讓媽媽也逐漸放松了下來。當茉莉快要結束動作時,還是失去平衡摔倒了。但堅強的茉莉堅持做完了后面的動作。
比賽結果不錯,茉莉雖然摔倒了,可還是憑借著其他動作的完美表現,獲得了第二名,而且她還是全場年紀最小的孩子。在領獎臺上,茉莉笑得比冠軍還要燦爛。
對比女兒燦爛的笑容,媽媽靜涵談起女兒時卻常常落淚,這真讓人意外。
其實,除了在花樣滑冰上對女兒嚴厲,對女兒實行挫折教育,靜涵和老公在其他方面,對茉莉真的很不錯,可以說,茉莉其實一直在父母的愛中成長。
先說爸爸,茉莉得最后一名的那場比賽,他除了在比賽前糾正茉莉的動作,就一直陪著女兒在場館外看漫畫書,女兒吃的香蕉都是他給去的皮。
再說媽媽,每次帶女兒訓練完回到家,她都是和茉莉說說笑笑,她允許茉莉看電視,讓她玩玩具,更會心疼地查看女兒的傷口。早起時女兒睡不醒,靜涵會將女兒寵溺地抱下床。茉莉雖然練習花滑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她玩耍的時間也不少。
媽媽靜涵說,學習花滑,固然是想讓女兒擁有進入美國名校的敲門磚,但她更在意的是女兒的成長。她很清醒,滑冰這項運動不能成為茉莉人生的全部,她也不能只做這一件事情。所以茉莉的花滑之路能走到哪里,靜涵表示只要女兒在這個過程中盡了力,結果就不是他們能左右的。
至于女兒未來能走到哪,她和先生會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
茉莉愛畫畫,也喜歡體操,對茉莉的個人愛好,媽媽總是全力支持。茉莉愛美,媽媽就幫她聯系經紀公司,讓女兒拍廣告、出演電影或電視劇。
靜涵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孩子未來有更多的選擇,而她會一邊幫茉莉做選擇,一邊支持茉莉的選擇。
正是因為父母的支持與寵愛,6歲的茉莉小臉上一直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茉莉上小學后,媽媽靜涵回到了學校工作,她需要自己的生活,也不想過分占有女兒的生活,因為女兒總有一天會自己長大。她想,也許等茉莉長大時會發現,原來在她腳下有這么多條路可以走。
我想,那些都是父母對她深深的愛。
靜涵說,希望女兒成為一個很努力的人,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希望女兒學會和自己相處,聆聽自己的聲音,希望她可以勇敢地做夢,成為她想成為的任何一種人。
看了靜涵和女兒的故事,我想的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此刻具象化了。
有一種父母,用他們深深的愛,用力地為孩子托舉。而這個過程,也許會有一些不理解,會遭受一些質疑,但沒關系,孩子的笑,孩子的自信,是最好的說明。
你贊同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嗎,歡迎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