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國家奧林匹克中心體育館舉辦的2024年第五屆北京國際武術文化節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武術邀請賽上,由陸豐市武術協會選拔的7名選手喜獲佳績,斬獲6枚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
此次比賽共有歐美亞20多個國家218支代表隊共2000多名運動員參賽,陸豐向外界展現了蔡莫派、青塘拳、逛花門等具有深厚陸豐特色的傳統武術文化。
沉甸甸的成績背后,陸豐傳統武術發展狀況如何?
蔡莫派
注重實戰 強身健體
2019年12月,陸豐市武術協會舉行揭牌儀式。
據介紹,陸豐地區歷來有著良好的群眾武術基礎,現有本土武術拳種達56種。目前,三大特色拳種為甲子鎮蔡莫派武術、碣石鎮逛花門武術以及西南鎮青塘拳。
陸豐市武術協會會長林俊杰說,協會成立之初就對三大陸豐特色武術拳種展開了走訪,整合了三大陸豐古老的武術門派,還有新進入陸豐的太極拳和詠春拳之類的武術。
林俊杰作為蔡莫派代表這次去北京參加了比賽。
林俊杰8歲在父親影響下開始練習蔡莫拳,談及參加此次比賽的感受,林俊杰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最大的感受是,當外國人由衷地贊揚我們武術練得多么好時,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绷挚〗苷f,能夠走上國際舞臺參加賽事,對蔡莫拳的弘揚、推廣和傳承更是意義深遠。
林俊杰作為蔡莫派代表參加比賽。
南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非常重要的一支,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蔡莫派是海陸豐地區的一種南拳。
歷史上,海陸豐山賊、海盜肆虐,為保家衛國,民間多習武自強,形成尚武風氣。
陸豐甲子鎮劉仕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開創的蔡莫派拳種蜚聲于東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陸豐、香港等地區,他的故事更是被拍攝成電影《三腳虎》,并于2018年公演。
劉仕忠自幼酷愛武術,拜多個名師學藝。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劉仕忠不僅精通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功夫,還深得各門派真傳,武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1916年,年滿20歲的他正式出師。在親友幫助下,他前往捷勝所城(今城區捷勝鎮)開設武館,傳授武藝。然而由于年輕氣盛,他在一次與當地青年的切磋中不慎重傷對方,被迫離開捷勝,開始了浪跡江湖的生活。
在流浪的日子里,劉仕忠并未放棄對武術的追求和對名師的向往。1924年,他在潮汕平原一帶一邊授徒為生,一邊暗中尋訪奇人異士張文永。張文永不僅醫術高超,武功更是深不可測,且精通天文地理、九流三教。
經過不懈努力,劉仕忠終于在汕頭一間小旅館中偶遇了張文永。然而張文永卻以機緣未到為由,與他相約32歲后再相見。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1927年。這一年,海陸豐地區發生了三次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劉仕忠在這一時期結識了蔡忠坤等4名革命戰友,并加入了革命隊伍。
在一次營救戰友的行動中,他左手掌不幸被炸藥炸斷,經汕頭醫院救治后保住了性命。傷愈后,他回憶起與張文永的約定,毅然返回汕頭尋師。經過一番波折,他終于再次見到了張文永,并順利拜入其門下。
張文永對劉仕忠寄予厚望,不僅用秘制藥酒治愈他的斷手,還傳授了他獨特的武藝。經過一番苦練,劉仕忠的左手變得硬如鐵錘,成為了他制敵的秘密武器。
然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張文永認為劉仕忠已學成,師徒二人最終依依惜別,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劉仕忠因左手掌經特殊鍛煉后異常堅硬,被譽為“三腳虎”,在武林中聲名遠揚。
劉仕忠久經游歷,最終回到家鄉甲子鎮。一邊開拳館和跌打藥鋪謀生,一邊內化畢生所學,他將少年時代習得的洪、劉、蔡、李、莫廣東五大門派的功夫去蕪存菁,研創出了一種全新的拳種——蔡莫派拳術,民間更是因劉仕忠的諢號而習慣稱之為“三腳虎”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劉仕忠的兒子劉遠成在香港九龍城創立了蔡莫派國術總會,成為第一屆會長,并擔任武術總教練。
“蔡莫派拳術強調實戰性,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極為嚴格。出手時肘部微屈,留有余地,既能感知對方力度變化,又能迅速反擊?!绷挚〗芙榻B,蔡莫拳的優勢是拳法密集,防守以反攻為主,馬步穩健而靈活,偏實用型。雖是實戰拳種,卻以“以武會友,以德服人”為宗旨。
現如今在陸豐,蔡莫拳的學習者眾多?!拔覀兊膶W員各個年齡層次都有,沒有出現年齡斷層,其中以十幾歲的青少年為主。主要就是通過扎實訓練,達到提升體魄、強身健體的作用?!绷挚〗苷f,接下來想通過影視作品形式等讓陸豐武術的這把火燒得更旺。
林俊杰在北京國際武術舞臺獲得三枚金牌。
青塘拳
村里人人都能耍幾招
青塘拳以拳打為主,講究手眼身法步全面配合。其作為中國傳統民間武術的一朵奇葩,在陸豐市西南鎮青塘村從三歲小娃到耄耋老人,人人都能耍上幾招。
陸豐青塘人全部都是明代碣石衛軍人后裔,逐漸衍生成一個尚武的地方群體,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舞獅和武術。
黃旭光便是其中一員。他從小耳濡目染祖輩父輩練拳,熱愛武術,并在家學淵源的熏染下頗具武術造詣。作為此次賽事的參賽選手,50歲的黃旭光帶著他的青塘拳從陸豐走向了國際舞臺。
軍拳因在青塘村一帶練習人數最多、最成體系,傳承至今被稱為青塘拳。
“10歲就開始接觸了,長輩會口傳一些理論,同時要求我們扎馬步,差不多得扎一年,馬步扎穩了才會教你拳法?!被貞浧鹜挈c滴,黃旭光頗有感觸。
南鎮青塘拳師黃旭光榮獲男子其他拳組別一等獎。
青塘拳的歷史要追溯到明朝。明朝年間,倭寇在沿海地區一帶橫行搶掠,青塘村開基祖黃永興襲承碣石衛軍官,學得太祖拳,并率隊伍殲滅倭寇幾千名于大德港,使百姓得到生息。
隨著倭寇消亡,青塘黃氏后裔解甲歸田,習武傳統風氣不斷。經過幾代人的傳衍,族人黃騫公創出獨樹一幟的“前伸后弓,運動幅度大,動作嚴密緊湊,腿法無常,更以左腳出擊最為怪異,神速迅猛,綜合性攻守兼備”的套路,后人稱青塘拳。武術和軍獅也就在青塘傳承下來,練拳習武、舞獅成為了青塘傳統之一。
黃旭光說,村里家家戶戶的孩子們都會學點青塘拳,“舊時沒什么東西玩,整個村子的風氣就是學拳習槌,在老輩拳師的言傳身教下自然而然一代傳一代。”青塘拳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青塘拳有何特點?又是如何創新?“青塘拳坐架低,體型前伸后拱,運動幅度大。上中下動作快速勇猛,手法嚴密緊湊,進退間攻防結合?!秉S旭光說,青塘拳在傳承的過程中也不斷在創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招式都是在傳統套路上演變而來,對人的悟性要求也相對較高。
隨著時代發展,青塘拳的內涵和精神也在不斷沿革發展,從抗擊倭寇、打擊海匪的軍隊文化,發展成團結民心、集聚力量的新時代建設文化。
鄉賢合力出資建設祠堂、道路、公園、水塘等文化設施,近年來青塘拳還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在村委與村理事會的積極倡導下,習武者紛紛響應,不僅投身于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祭祀的行列中,還積極調解村民間的糾紛,為村莊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同時,他們也充分發揮智慧與熱情,為村莊的發展出謀劃策,共同助力鄉村的繁榮與進步。
在新時代,青塘拳這個老瓶裝上了活力新酒,為青塘新農村建設乃至陸豐的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絕源泉。
武術青塘拳表演。
逛花門
以德為本 助弱扶困
“一曰以德主身,二曰遵紀守法,三曰平等待人,四曰兼容并蓄?!边@是位于陸豐的逛花門武術館里傳承至今的訓詞。
現逛花門武術館館主名叫戴澤光。說起逛花門這門武術,就不能不提他的爺爺戴圍。戴圍正是訓詞里那名“德高望重、拳醫并蓄、聲名遠揚”的逛花門創始人。
戴圍生于陸豐市碣石鎮一個農民家庭。歷史上,碣石長期深受倭害,朝廷在此駐軍把守并設立碣石衛城,此后碣石衛城武將輩出。
戴圍自幼深受碣石衛城習武衛國的民風熏陶,熱愛武術又極具武學天賦,精通各種拳術和器械。從青少年開始,他先后習得了南少林棍法的精髓,并承蒙南派拳師陳添光的悉心傳授,掌握了李家教與朱家教拳法的深厚功夫。
1931年,戴圍清晨在與師傅交流心得時,不經意間看見群蜂在花叢中采蜜,見其勢起落交纏、縱橫圈點、閃轉騰逸。他瞬間融會貫通,遂綜合諸家之長,取諧音蜜蜂逛花采蜜之形意,名為逛花拳,并創立逛花門。
戴圍先后在碣北、碣石、金廂、橋沖、海豐縣、惠來縣、揭西縣等地開設拳館,收徒教習武藝,傳授逛花門拳。
“以前很多懂武術的師傅也懂得醫術,在傳授武學的同時也會傳授醫術?!贝鳚晒鈱敔數氖聝喝鐢导艺?,爺爺不僅是一名愛國武術宗師,更是一個濟世安民、救死扶傷的名醫。
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在惠陽地區、海陸豐和潮汕地區進行抗戰,經常缺醫、缺藥。時逢戴圍在此行醫授徒,他義無反顧地參與到游擊隊的救護隊伍中,對傷員進行施治用藥,得到了戰士們的一致稱頌。
戴澤光說,逛花門本著以德為本、以醫養武的理念救死扶傷、抑強助弱,深得武林同道之贊譽,大受仁人志士之敬愛。宗師要求門徒要有保國安民之情懷、勤學苦練之恒心,打拳注重精氣神結合,練就“心雄膽壯能衛己、眼精手快可敵人”的本領。
傳承人戴澤光演練逛花門拳術、器械。
問及逛花門有何特點?戴澤光侃侃而談,逛花門是以拳法和腿法為主要攻擊方式的拳術,速度快、爆發力強、靈動自如。他強調,逛花門雖是一門極具實戰性的武術,但其根本在于強身健體。
“我出生前爺爺就去世了,我師從父親。但是爺爺以德為本、助弱扶困的逛花門武學精神,值得我輩踐行并傳承下去?!贝鳚晒馊缡钦f。
一線亮點
346個行政村健身路徑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武術運動健身深入人心,參與武術運動的人群逐漸增多。在陸豐公園、場館等場所,處處呈現一幅晨練、晚練武術的運動場景。
公共體育設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落實全民健身的重要依托。陸豐市從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的建設入手,通過優化鄉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積極購置并安裝各類體育健身器材(包括健身路徑、籃球架、室內及室外乒乓球臺等),持續完善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確保村民們能夠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先進的體育設施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陸豐市現有體育場地面積共369.30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6平方米。同時,陸豐市積極推進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全面開放,確保市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陸豐市已經實現了346個行政村健身路徑的全覆蓋,每個村莊均配備了包括單杠、雙杠、乒乓球臺等在內的多種健身器材。此外,部分村莊還進一步配備了足球場和籃球架,為村民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陸豐市借鄉村振興之勢,在金廂鎮濱海走廊創建了3萬平方米沙灘體育公園,融合沙灘足球、排球等體育項目。通過全民健身活動促進休閑與賽事旅游,吸引運動員與愛好者轉化為游客,帶動交通、住宿、餐飲等旅游產業鏈全面發展,打造旅游體育小鎮新名片。
如今,在陸豐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全民運動的熱潮如春潮般涌動,良好的運動風潮已經形成。
他山之石
佛山為何會成為武術之城?
提及佛山,許多人都會想起這些關鍵詞:黃飛鴻、葉問、李小龍、佛山無影腳、詠春、洪拳……
大家都熟知,國際影星李小龍就出生在佛山。此外,傳奇武術宗師黃飛鴻、葉問等也都與佛山有著深厚淵源。
截至2023年底,佛山武術人口規模有30余萬人,平均每30人中就藏著一名武術好手。為何佛山會成為武術之城?
佛山不僅是中國唯一的武術之城,還是曾經的中國四大名鎮,更是現代的中國品牌之都、廣東經濟第三城。
佛山人習武與佛山自古以來發達的手工業、工商業息息相關。位于廣東珠江三角洲核心的佛山,得益于其發達的水系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成為工商業與航運的中心,經濟繁榮,百姓富足。
物質條件的富足,促進了佛山武術文化的興起,正所謂窮文富武。相比于寒門子弟,家境殷實的佛山人擁有優越的習武條件,自然就有了習武強身的傳統。
四通八達的水系和繁榮的營商環境,不僅讓彼時的佛山外來人口大量增加,還帶來了社會治安的新挑戰,因此富人需聘請武師看家護院。此外,大批辛勤勞作的勞動者也加入武館,練拳習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強身健體、自我保護,并抵抗來自階級的不公與欺壓。
因此,習武逐漸成為了佛山社會底層和百姓追求生活安寧的重要保障。這種全民習武的風潮,極大地促進了專業武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使習武之風席卷了佛山社會各階層,武館隨之遍地開花。有趣的是,佛山的武術不單單是個人的自我防護技藝,更是一種社區凝聚力的體現。
影視劇里,佛山武林高手眾多,算是近代武術的中心。功夫電影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王牌,從佛山走出的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武術宗師,以及詠春、蔡李佛、洪拳等門派故事,為中國功夫電影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題材資源。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拍攝了一系列以洪拳宗師黃飛鴻為主角的電影,這些電影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使得佛山功夫名揚四海。
近10年來,關于佛山武術名人的影視劇被陸續發掘,《一代宗師》《葉問》等影視作品再次掀起了功夫熱潮,讓功夫片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佛山武術不僅是功夫電影的堅實支撐,功夫電影明星也成為了佛山武術的亮麗名片。
此外,佛山民間豐富的民俗活動與傳統藝術也為佛山武術的繁榮提供了土壤,如佛山的廟會、醒獅、舞龍、粵劇等,都能看到武術元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