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33屆巴黎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獲得金牌總數40枚(和美國并列第一)、獎牌總數第二的優異成績。競技體育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扎實的群眾基礎,離不開持續推行的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今年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10年。10年來,我國全民健身公共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尤其是伴隨而來的經濟、社會、文化、健康等諸多領域的“連鎖反應”,標志著全民健身事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全民健身在“質”和“量”上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還需深化改革和勇于創新。對此,南昌航空大學在機制創新、隊伍建設和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是創新機制,以優質的服務助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學校體育運動場館向社會開放,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必要的全民健身場地,不僅是其服務社會、融入社會的表現,也是學校與社會加強溝通、保持親密互動的重要方式。高校要主動轉變觀念,在開放模式、開放原則、管理體制、保障條件、運行機制等方面敢于創新,在符合相關規定和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訓練任務的前提下,探索免費和差異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運用好網絡預約、審核、監管等智能化手段,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十五分鐘健身圈”,甚至是“十分鐘”“五分鐘”健身圈的需求。
近年來,南昌航空大學積極響應號召,在滿足學校教學、訓練的基礎上,創新免費和差異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出臺《南昌航空大學體育場館管理辦法》。增加在校生的免費使用時段,周免費使用時長達40小時;向全校教職工每年發放800元的健身虛擬津貼,極大激發教職工參加運動的熱情。據統計,參加運動的人次從2019年的不足2萬增加到2023年近4萬;適度向社會有序開放,社會人員可以通過訪客系統入校進行體育運動,2023年日均服務社會人員入校進行體育運動超過100人次。
二是建強隊伍,以專業的團隊助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根據體育總局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經達到2.89平方米,已超額完成《“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目標。但群眾對人體生命活動原理、體育健身原理、體育鍛煉過程控制和效果評價理論等方面知識相對匱乏的實際是客觀存在。而高校體育教師在運動學、心理學、訓練學、保健學、人體生理等方面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通過開展體育指導、項目幫扶等途徑,幫助群眾更為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運動。對此,南昌航空大學對內創新體育指導員制度,即根據各基層單位擬開展的體育項目,有針對性的為每一個基層單位安排體育指導員,指導教職工科學鍛煉,同時成立了10余個項目協會,覆蓋全校所有基層學院,幫助各基層單位的全民健身活動水平更上一層樓;對外大力支持并推薦近10名教師在省羽毛球、武術、足球、田徑等多個協會擔任職務,參與國家和省多項賽事的籌辦、裁判工作,讓高品質的健身活動賽事真正走近師生、走進百姓,對推進各體育項目的大眾化起到推動作用。
三是拓寬渠道,以廣泛的傳播助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全民健身的核心原則是以人為本,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運動健身中來,幫助人們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在開展宣傳推廣中,高校應跳出體育講體育,以當代視角審視以往的模式,以包容的胸懷把握未來的發展,通過探索新的途徑和方式,激發更大的內生動力,激活體育運動的一池春水。南昌航空大學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全校發出“健康南航”倡議,分別在每周周一、三和周二、四的晚上,開設時長為1個小時的公益課堂,組建專業的授課團隊,現場講授八段錦和有氧操,帶領大家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肯定,目前參加公益課的人數人。同時,學校還組織力量先后赴省內多家企事業單位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項目的教學和培訓,不斷擴大群眾覆蓋面。在學生中成立了14個大類社團,成員近萬人。將“第二課堂”與課上教學深度融合、互為補充,形成“課內外一體化”教改實踐,讓學生在掌握技戰術的同時,培養興趣,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昌航空大學馬明輝 馮振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