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海南醫科大學西英格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的中外學生自發組織觀看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新聞發布會相關內容,并圍繞這一重要發布展開熱烈討論。
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加納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生活經歷,暢談對海南自貿港未來發展的期待,展現出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中外學子對國家戰略的共同關注與深度思考。
“海南正加快轉變為創新和開放的樞紐,繁忙的港口、多元的文化交融讓我倍感振奮。”來自巴基斯坦的臨床醫學專業大五學生劉暢(Haseeb)對海南自貿港的未來充滿期待,“我很想知道相關政策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什么變化,比如商店里會出現哪些新產品,又會有哪些新的發展機會。這里不僅是貿易的窗口,更是文化融合的舞臺。”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林晗(Oland)從教育國際化角度分析道:“我認為封關運作將吸引全球頂尖院校前來合作,有助于提升海南的學術聲譽。更靈活的簽證政策也為國際學生提供了留在海南發展的可能,我們期待成為海南長期建設的參與者。”
坦桑尼亞學生阿卜杜勒(Abdulrazak Amrankagi)關注經濟與就業領域。他認為:“自貿港建設將促進投資與人才流動,尤其在醫療、旅游等領域會創造新的機遇。便利的簽證政策讓國際人才更容易融入,這對海南經濟多元化發展至關重要。”
巴基斯坦學生文強(Akash Qadar)則強調了政策對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全島封關運作后,海南的開放環境能夠激發商業活力,我們留學生可以引入國際經驗與商業模式,參與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中國學生們立足專業,對未來發展有著清晰展望。2023級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紀然結合醫學教育談到:“封關運作將加速國際醫療資源引進,博鰲樂城先行區的發展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全球頂尖技術。學校加強全英文課程和交流項目建設,正是為了培養國際化醫療人才鋪路。”
2024級醫學影像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朱麒凱從經濟與民生角度分析:“‘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理模式將提升要素流動效率,未來海南不僅會成為貿易樞紐,更會成為生活便利化、服務國際化的標桿。”
討論中,留學生們普遍提到自貿港政策對個人成長與中國發展的雙重意義。劉暢表示:“海南的自然和文化底蘊正在與現代化發展相融合,我們既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林晗期待道:“這里將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而我們有幸參與其中。”
文強感慨道:“中國的這一政策,體現了對國際合作的開放態度和堅定承諾,進一步提升了全球形象。”
海南醫科大學第三聯合(護理與西英聯合)黨委負責人徐芳芳勉勵中外學子:“希望大家珍惜時代機遇,既要做自貿港建設的見證者,更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學校將一如既往地為同學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
海南醫科大學第三聯合(護理與西英聯合)黨委負責人張萬科表示,此次熱議活動展現了中外學子對國家戰略的高度關注,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助力學生成長為自貿港建設的生力軍。
(留校國際學生在六期公寓文化體驗室觀看新聞現場)
(參加西英格蘭暑期交流營的中國學子熱議自貿港封關運作)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 虞凱惠)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