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抄自《白色記事簿》。
全書從一線醫護的視角,記錄了患者是如何應對重病與生死難題;在進退維谷的兩難之中,醫生如何做出對患者更有利的醫療決策;在這個死神隨時光顧的生死場中,醫生和患者家屬每天又面臨著怎樣的處境。
這本書的創作團隊是9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了職業生涯中遇到的15位患者的真實遭遇,呈現了最真實的醫院的日常,帶讀者了解普通人無法接觸的生死場。
☉ 需要漫長護理的女人很可能被拋棄,但如果被護理的是男人,他的妻子往往會堅持陪伴到最后。
☉ 那些悲情的故事只不過是發生在醫院里,而能給人帶來繼續生存之勇氣的故事,只能發生在醫院里。
☉ 為父母送終的那個孩子,通常不是最受寵的那個。
☉ 漫長的腎源等待中,我知道有的家庭會撥通傳單上的號碼,也知道結果都是一場空。
☉ 毛毛并不總是一聲不吭,他偶爾會和爸爸說兩句話,問的都是媽媽什么時候回來。
☉ 世上如果有什么比生死更可怕,大概愧疚算是一個吧。
☉ 可有些孩子不聽話、不講理、不配合,很多時候是因為情緒被父母感染了。父母表現得太焦慮,孩子就沒有安全感,他們怕痛、怕死,然后就失去了理智。
☉ 醫院一直都是個檢驗人性的地方。
☉ 醫療服務并不是消費,有錢也買不來人命。
☉ 在兒童醫院,孩子的生死,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決定的。
☉ “如果你現在還是判斷不了該做怎樣的選擇,那你就倒過來想吧!如果今天決定不做,將來會不會后悔?”
☉ 孩子最怕的就是被父母遺棄。
☉ 那是2009年,我剛畢業就被分配到血液科,只能干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陪著沒有希望的病人等待結果。
☉ 很久以后我才慢慢體會到,人心有一個自我保護機制,當一件事情超過你的承受極限,會自動開啟一個防護罩,把自己密密匝匝地罩在里面,不聽、不看,也不說。
☉ 沙漏漏完了可以翻過來重新開始,潮水退去了第二天又會漲起,而生命只能朝著一個方向流逝。沒有如果,也不能重來。
☉ 燒傷患者的死亡速度快,大部分不是死于急性感染,而是窒息。
☉ 在我們醫院,60%的重度燒傷患者都會死亡。有些患者并不是痊愈才出院的,他們的生死是患者和家屬做出的選擇。
☉ 的確,進了醫院,錢不像錢,像紙。
☉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 他問我:“假如你知道生命還剩一年,你會選擇干什么?”
☉ 小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一種本能,如果從小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都是負面信息,就會覺得世界都塌了。
☉ 她不是沒有脾氣,而是不敢有脾氣,害怕和人發生爭吵,所以一直壓抑自己。這是導致她自殘的原因。對小璐來說,發脾氣意味著治療的進步,她不再壓抑了。
☉ 婦產科是個埋藏秘密的地方,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女同胞來跟婦產醫生們訴說那些她們父母不知道,丈夫更不知道的秘密。
☉ “我們來過,就該留下一些什么,讓這短暫而渺小的一生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 當大家心里有疑惑的時候,也就有了傾向性,原本正常的事也被解讀得反常。
☉ 很多東西是不能回到當初的,比如身體,比如記憶。
☉ 原來,要讓一個人走出過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過去的她。
☉ 我正在看著老朋友走向一條我深知結局的路,卻沒有辦法牽著他的手,帶他回頭。
☉ 這就是學醫的殘忍之處,我可以將疾病的演變預計得清清楚楚,卻無法挽回。
☉ 有沒有錢對看病來說很關鍵,我暗暗替這一家子慶幸。
☉ 他對自己的結局了如指掌,清醒得可怕,又懂事得嚇人。
☉ 很多時候,錢不能讓植物人站起來,但它能讓植物人活下去,活到奇跡發生的那一刻。
☉ 我害怕那雙眼睛里的光熄了,更害怕那雙眼睛里還有光。
☉ 沒有病人和家屬會傻到得罪醫生,而護士就常常被拿來撒氣。
☉ “很多人說他很勇敢,確實是。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那些拼命堅持到最后一刻的人,他們同樣很勇敢。”
- End -
書籍推薦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醒年讀書」,加★星標★期待與您相遇
點個 在看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