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鑒vast】帶大家走進商業火箭,一起了解下商業火箭的前世今生及未來發展趨勢。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2023年6月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體量約3840億美元,與商業人造衛星相關的火箭發射、衛星制造、地面裝備以及應用服務四大產業總占比達73%,規模高達2810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領域規模達158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137億美元增長了15%。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商業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01 國內外商業火箭發展歷程
圖源網絡
a.早期探索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
商業火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各國開始嘗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人類正式邁入太空時代。1958年,美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注釋),不僅是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開啟了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先河。隨后,1962年美國通過了《通信衛星法案》,進一步推動了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發展。
在中國,雖然早期的航天活動主要由國家主導,但商業航天的概念也逐漸萌芽。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積累,中國開始為商業航天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啟快速邁進模式。
b.商業化興起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
20世紀80年代是商業航天快速發展的時期。1980年,美國Space Data Corporation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商業衛星,標志著商業航天時代的正式開始。隨后,1982年美國Space Services Inc.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商業火箭,這一事件標志著商業航天開始從概念走向實踐。
再回到我們國家,雖然商業航天的正式起步稍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2015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這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正式起步,進入新的增長時代。
c.技術創新與突破階段(21世紀初至今)
圖源網絡
在中國,商業航天企業也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藍箭航天成功發射了全球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星際榮耀成功研制并驗證了液氧甲烷可重復使用火箭發動機等。這些技術突破不僅展示了中國商業航天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也標志著中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制造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進入21世紀,商業航天迎來了技術創新與突破的新階段。2006年,美國NASA推出了COTS計劃,旨在推動商業低軌道航天運輸能力的發展。這一計劃推動了商業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商業航天企業。
02商業火箭未來趨勢
在未來,商業火箭的發展將繼續受到技術創新的推動。隨著火箭發動機、材料科學、控制技術等領域的不斷進步,商業火箭的性能將不斷提升,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這將為商業航天的廣泛應用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隨著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市場的興起,商業火箭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長。未來,商業火箭將不僅用于衛星發射等傳統領域,還將廣泛應用于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領域。這將為商業火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在這一點上小編還是很期待有一天可以實現星際旅游。
太空開發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未來商業火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國際合作。各國將共同參與太空開發和探索,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國際合作也將促進商業火箭技術的交流和共享,推動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共同發展。
03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
首先商業火箭的發展推動了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技術創新和突破,商業火箭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成果不僅為商業航天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其他領域的科技進步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
圖源網絡
其次商業火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商業火箭的發射服務為衛星制造、航天器維修等相關產業提供了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商業火箭的廣泛應用將帶動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最后商業火箭的發展激發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精神。通過商業火箭的發射和太空探索活動,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認識地球,從而激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種探索精神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04 技術層面和優秀的企業
a. 中國,商業航天企業藍箭航天成功發射了全球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標志著中國在商業航天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此外,星際榮耀也成功研制并驗證了液氧甲烷可重復使用火箭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展示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實力,也為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圖源藍箭官網
b. 技術上看商業火箭的動力裝置系統,就像是火箭的“心臟”,為其提供強大的推力,驅動其穿越大氣層,直指浩瀚星空。以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為例,其一級助推器搭載了9臺梅林(Merlin)1D發動機,每臺發動機在海平面上的推力可達845千牛,而在真空環境下更是能提升至914千牛。這種強大的推力,得益于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和燃料選擇——三乙基鋁-三乙基硼烷(TEA-TEB)自燃混合物作為點火劑,以及液氧和煤油作為推進劑,確保了火箭能夠迅速獲得足夠的速度,擺脫地球引力。
c. 商業火箭的回收與復用技術,是近年來航天領域的一大創新亮點。同樣以“獵鷹”9火箭為例,它能夠在完成發射任務后,通過精確的控制和導航技術,使一級助推器安全返回并降落在預定的海上回收平臺上,甚至能夠實現陸上回收。這一技術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發射成本(據稱SpaceX通過回收復用技術將單次發射成本降低了約70%),還減少了航天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展現了綠色航天的理念。在回收過程中,火箭需要克服復雜的氣動環境、高溫高壓等極端條件,這背后離不開先進的熱防護材料、制導控制算法以及精密的飛行控制系統等多方面的技術支撐。
圖源網絡
d. 商業火箭的箭體設計,是航天工程師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為了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減輕重量,提高飛行效率,箭體通常采用高強度、低密度的材料制造,如鋁合金、鈦合金等。同時,箭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空氣動力外形,以減少飛行過程中的阻力。以“獵鷹”9火箭為例,其箭體直徑為3.66米,高度達到70米,但整體質量卻控制在了550噸左右。這種輕盈而堅固的設計,使得火箭能夠在保證運載能力的同時,獲得更高的飛行速度和更遠的射程。
e. 商業火箭的控制系統,就像是火箭的“大腦”,負責監控火箭的各項參數、調整飛行姿態、確保安全飛行等任務。控制系統由制導和導航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電源供配電和時序控制系統等多個部分組成。在飛行過程中,控制系統需要實時接收來自火箭各個部位的傳感器數據,進行快速分析和處理,并根據預設的飛行程序和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05 結語
國內外商業火箭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早期探索、商業化興起和技術創新與突破三個階段。未來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推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國際合作的加強等趨勢的影響,商業火箭的發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同時商業火箭的發展也將對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激發人類探索精神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1、注釋: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伴星一號》
2、名詞:千牛是工程設計、力學計算中的常用單位,是力的單位,而千克是質量單位,不能與質量直接換算。
根據1kN=1000kg X 1m/s^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9.8m/s^2,所以1噸的質量產生的荷載效應為9.8kN=1000kg X g。
因此,在地球表面,1kN=(1000kg /9.8)X g,1千牛約相當于102千克的物體的重力。
聯系郵箱:kaitianpidi2023@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