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以香為型,是中國白酒繞不開的創(chuàng)新維度。
從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提出香型概念至今,中國白酒形成了被業(yè)內公認的“十二大香型”。然而,白酒作為飲食細類,很難用特定風格一概而論,就像中國有八大菜系,“體系”之外的菜肴,特色獨道同樣廣受歡迎。所以,白酒香型提出后,爭議不斷。
比如,早在2000年,“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就曾發(fā)表論斷,他認為:“白酒的香型是很復雜的科研問題,生產發(fā)展了,品種增多了,香型變化了,原來的簡易表達方法不能完全適應了,中國名優(yōu)白酒的發(fā)展方向,應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正如秦含章先生所預料,近十年來,中國白酒的香型創(chuàng)新蔚然成風,尤其是在高端酒領域,紛紛突破香型“圍城”,不同風格特色的兼香型、創(chuàng)新香型的產品層出不窮。中國白酒進入了風味時代。
風味時代芳香四溢,什么樣的香型創(chuàng)新,才具有跨越時代的價值?如題所言,古井貢酒推出的“中國烤麥香”,非常值得回味與思考,因為它呈現的不僅是科技性的風味開拓,更帶來了文化性的價值想象。
烤麥香,原創(chuàng)香
以當今的白酒技術,創(chuàng)新一種香型,并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原創(chuàng)。
隨著勾調技術、酒體設計模式的進步,不同香型、不同風格、不同年份、不同質量等級的基酒和調味酒,如同“食材”,進入酒體設計的程式,就可以形成指定風味特征、符合特征質量標準的風格酒。
這當然是一種捷徑,卻不是真正意義的創(chuàng)新。因為釀造生產的過程,沒有涉及到技藝的革新,風味物質的融合也沒有經過發(fā)酵的過程。這會相應產生很多問題,比如,酒體的香氣之間會有一定的分離感、不夠自然,整體也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獨特風格,并且極其容易被模仿。
古井貢酒研發(fā)與檢測實驗室
如果不走捷徑,就要走一條從技藝開始的原創(chuàng)香型的創(chuàng)新之路,費時費力,復雜漫長。烤麥香的研發(fā)過程,耗時了十二年。2009年,古井集團就成立了“古井貢酒香型創(chuàng)新研發(fā)項目組”,并由董事長梁金輝先生親自帶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研究,也沒有創(chuàng)新的權利。項目組創(chuàng)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對清香、醬香、兼香等白酒香型以及白蘭地、威士忌等世界主流蒸餾酒的工藝,進行逐一剖解,有些還單獨設立了小試車間,進行實踐生產。進而,提煉出各品類技藝與風味的優(yōu)缺點,在此基礎上,取長補短,優(yōu)中選優(yōu),融合到古井貢酒現有技藝,以形成烤麥香的技藝和風格。
古井貢酒獨立實驗生產車間?
至2014年,在古井研發(fā)團隊研創(chuàng)一體的創(chuàng)新模式下,五年時間,打造出了烤麥香的初始技藝和初版酒體。此后,又用了七年時間不斷優(yōu)化升級,創(chuàng)立了幾十個創(chuàng)新風味的酒體樣板庫。至2020年底,首款烤麥香產品正是被確立和推出,這就是被市場所熟知的“年份原漿·年三十”。
不同風格烤麥香白酒的酒體樣本?
古井集團旗下安徽瑞思威爾科技公司總經理何宏魁先生告訴筆者:“烤麥香,創(chuàng)立了極其復雜的工序,采用了多工藝線并軌的模式,整體總結為五古四曲三醅,需要依靠三條工藝線的有機融合來協同完成釀造。其中,我們還首創(chuàng)了很多關鍵技術,像∪型窖外發(fā)酵工藝,上下內外分設兩種酒醅,相互益生、相互協調,提升了產香微生物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同時,烤麥香在釀造中并沒有炙烤的環(huán)節(jié),卻生成炙烤的香氣,這也非常精妙。”
安徽瑞思威爾科技公司總經理何宏魁
正因為釀造工藝的復雜性和先進性,烤麥香所呈現出來風格,調酒技術無法模擬。烤麥香是從技藝到風味全面的創(chuàng)新,是真正意義的原創(chuàng)香型。
認知,嗜好,探索
獨特工藝,造就了獨道風味。從香型風格角度來說,筆者認為,烤麥香具有三個相當顯著的特點或優(yōu)勢,可總結為:國民性的認知度,頂流級的嗜好香,藝術類的探索感。
首先,國民性的認知度。意思是烤麥香所創(chuàng)造的風味,并不是一個人們完全沒有認知的事物,而是一種深刻烙印在國民心智中,又飽含美好想象的記憶。
烤麥香,顧名思義,酒體中蘊含了一種特殊性的、特征性的香氣,即類似于麥子青黃相續(xù)、即將成熟時,以微火炙烤所發(fā)出的糯滑香甜的燎麥香。這種香氣,具有相當廣泛的認知度,很多人尤其是經歷過70年代到80年代的人,童年都有烤麥的記憶,這種味道是刻在內心深處的美好味道。
而從品牌的角度來說,即便不品味酒體,僅聽到“烤麥香”這三個字,足以在腦海里呈現豐富的畫面感,聯想出以火焰炙烤麥粒的景象,讓思緒一下回到童年里,春末夏初,麥田青黃相續(xù),折其麥穗,爐火微微炙烤,麥殼漸漸張開,微焦的嫩粒散發(fā)出陣陣芳香。
因此,烤麥香既有認知度,也有美好感,還有記憶性。
再者,頂流級的嗜好香。觀察世界上的很多頂級風味嗜好品,像咖啡、黑啤、陳年葡萄酒、雪茄等,能夠發(fā)現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或特征:“烤之香氣”。咖啡的“烤之香氣”源于咖啡豆的烘焙,黑啤的源于焦香麥芽的烘烤,葡萄酒源于烘烤橡木的熏香,雪茄則源于煙葉的火腌。
世界上很多頂級美食都有“烤之香氣”
那么,為什么這些頂流級別的風味嗜好品,都有烤的香氣呢?原因在于,人類自發(fā)明火種以來,摒棄了茹毛飲血,所品嘗的第一口熟食,就是火烤的味道。因此,這種火烤煙熏的魅力,也成為了人們固有的風味偏愛,科學家稱之為“人類味基因”。正得益于“烤之香氣”,才成就了風味嗜好品。
烤麥香同樣擁有“烤的香氣”,掩藏在燎麥之香里,透露出一種似焦不焦的香、豐富細膩的炙烤香,這增加了口感的醇厚、香氣的芬芳,也給予了久飲不膩的嗜好感。
第三,藝術式的探索感。藝術之所以是藝術,在于每次欣賞都能發(fā)現不同的美,而且越是深入,越是能夠發(fā)掘美的豐盛。烤麥香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得益于它工藝的復雜。
眾所周知,在傳統白酒生產中,基本是單一工藝線生產。而烤麥香的釀造,則設立了三條工藝線,簡言之,要先用不同酒曲、不同窖池、不同工藝,釀造出三種不同的酒醅,即甘醅、香醅、酥醅。然后,再按照一定比例組合成為“古醅”,最后統一發(fā)酵。
釀制烤麥香的古窖池之一
這幾種酒醅,因工序不同,分別為最終酒體增加了不同的風味特征,像甘醅能夠增進酒體甘醇圓潤,香醅則富有優(yōu)雅豐滿,酥醅是香糯酥滑。這讓烤麥香酒體為消費者呈現出一個濃郁、多元的風味藝術世界,隨著飲用量漸次增加,探尋到的風味新意也更加豐盛,引人入勝,擁有藝術類的探索感。
世界的語言
記得《風味人間》紀錄片有句話,“人類拿起小麥的種子播種,是改變命運的一個目標重要節(jié)點。”
筆者查閱資料發(fā)現,世界上的幾大古文明,包括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等,這些文明體的出現、壯大、繁榮,幾乎全部都是建立在以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的農業(yè)生產之上。西亞的兩河流域、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淮流域、南亞的印度河流域,以及歐洲的地中海沿岸等人類文明發(fā)展較早的地方,都有三、四千年的普通小麥栽培史。小麥不僅是全球種植最廣、歷史最久的農作物,也是影響世界文明最深刻的作物。
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如果只能用一種物品來代表世界范圍內的古代文明,那一定是小麥,所謂“得小麥者,得文明”。
豐收情景壁畫(Philippe Germond,An Egyptian Bestiary)
小麥對于中國,同樣驗證了世界規(guī)律。孔子在《春秋》中多次提到小麥,絕非偶然。
小麥本身來看,它能耐寒、可越冬,不像水稻離不開水,也不像小米如此喜旱。同時,小麥與小米、水稻之間,還不存在種植矛盾,能夠實現輪作種植,這讓其具有極為廣闊的種植空間。冬小麥在本土物種秋收后播種,在五黃六月間收割,正好彌補了春夏之際因青黃不接而導致的饑荒,填補了食物交替的空白。
所以,在《漢書·食貨志》中,董仲舒就曾向漢武帝就極力推薦種植小麥,他說“春秋他谷不書,至于麥禾不成,則書之”。關中地區(qū)沒有種麥子的習慣,往往發(fā)生春秋之饑荒,傷害民生,建議朝廷要盡快督促關中之民種植小麥。
小麥填飽了中國人的肚子,人們吃飽了、穿暖了,才有演進文化的可能,而食用小麥本身,還推動了石磨、麥曲的發(fā)明,為中國人的餐桌掀開一道關乎文明的飲食革命。
小麥種植地,拍攝于古井貢酒小麥基地?
時至今日,小麥分布在地球逾6億英畝的土地上,全球超35%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全球小麥產量近十億噸。這一抹麥香,也早已超越食物本身,俄羅斯的黑面包、意大利的面條、德國的啤酒、英國的威士忌、中國的面點……每一種都散發(fā)著誘人麥香,行走于世界角落,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
小麥源于世界,人們通過小麥構筑了文明,麥香遍及世界,人們通過麥香傳遞著文化。
對于烤麥香而言,正是中國釀酒師對麥香的一種獨特升華,代表了中國白酒文化與世界麥香文化的交融,它讓中國白酒,像啤酒、威士忌那樣,遵循著世界麥香軌跡走向世界。
因此,烤麥香的香型創(chuàng)新,所承載著的不僅是一種風味的開拓,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文化格局。
年三十發(fā)起的“點亮年三十·挑戰(zhàn)吉尼斯”活動現場
綜合上述,中國烤麥香,它代表了中國白酒風味技術的先進,代表了高端嗜好風味的融洽,代表了世界麥香文化的接軌,是一種面向世界的語言,中國白酒風味時代的世界香。
作者簡介:
李虓,發(fā)酵工程碩士,酒類食品評論作家,酒食評論創(chuàng)辦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