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對于一個不玩游戲的人來說,該怎么理解一款大火的游戲?
國產電子游戲《黑神話:悟空》爆火全網后,我看反應最快的還是文旅局。山西文旅迅速發布了一條《跟著悟空游山西》的短視頻,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已經訂好了去山西的票,希望山西能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當然最興奮的還是宅男一族。我身邊就有朋友,平時給自己買件衣服都要左掂量右掂量,這次《黑神話:悟空》一開售,他立刻下單了數字豪華版,還甩出一句特別感性的話:找到了文化共鳴。我雖然不懂游戲,但我還是懂文化共鳴的。
《黑神話:悟空》無疑非常成功,即使在國外,無論是個人玩家,還是專業的游戲測評媒體,都給出了較高評價。這是中國國產游戲第一次取得這樣的成功,讓人想起了劉慈欣的《三體》當年風靡世界的盛況。《三體》雖然是一部科幻小說,但它的內核其實非常“中國”,這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人創作的中文小說,而是它具有一種中式哲學的審美。
三體人的致命武器,采取了“水滴”的形象,水在道家哲學里有著玄奧的哲學含義。“水滴”的攻擊原理,采用了最樸素的撞擊方式,地球人窮盡智慧建造的宇宙艦隊,卻被用最基礎的物理原理毀于彈指之間。當時我讀到這一段,腦海只剩一句話:這就是返本歸真的力量啊。
如果說《三體》沒有引用任何中國文化符號,但通篇都在用中式哲學闡釋宇宙觀,那么《黑神話:悟空》則是用滿滿的中國元素來征服玩家。如果說劉慈欣是天才式的舉重若輕,那么《黑神話:悟空》則是用對中國傳統文化“笨拙”的誠意,打動了中外玩家。
比如游戲中最為人稱道的古建筑背景,共選取了全國三十六處名勝古跡作為藍本,全部經過創作團隊實地考察,然后高度還原。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他們完全可以用更便捷、更經濟的方式制作,但我們知道那樣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
黃風嶺一章,無頭僧演唱的陜北說書,曲調蒼涼,恰如其分地營造出一種詭異神秘的氛圍,也讓很多年輕人對陜北說書產生興趣。再比如,游戲中為每一個妖怪都寫了人物小傳,還配上了一首“楔子”,讀過《西游記》的人不難看出,這是對古典章回小說的致敬。而這些傳神的細節都需要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功底,才能用得巧妙。
從《三體》到這次的游戲,我們能看出,要想講好中國故事,讓作品在國內國外兩處都香,最重要的是要吃透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著實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把精華的東西扎實繼承下來,因為這些精華有著穿越時代的精神力量。而能真正打動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其實也能打動外國消費者,因為人性是相通的。這也可能就是為什么時下“國風”標簽的文化作品很多,但口碑卻不盡相同的原因。
每一個“現象級”產品的成功,都不只是它自己的成功,都需要放置在“歷史的進程”中去審視。《黑神話:悟空》的出現,其實也是中國發展階段中的產物。最簡單的一點,如果不是中國影視工業整體水平逼近世界一流,那么單有主創團隊的信念和執著,恐怕也不會如此成功,畢竟悟空鎧甲上那些逼真到令人寒毛豎起的細小花紋,是需要特效技術一層一層渲染的。
游戲產業已經是當今世界經濟競爭中的一部分,《黑神話:悟空》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第一次成功,相當于在游戲這座曾經的“五指山”,寫下了“中國文化到此一游”,這也是中國創造在各領域全方位突破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可以在以前從未突破的游戲領域取得成功,那我們也沒有理由不會在其他領域獲得更多突破。所以,它的意義正如團隊領導者馮驥所說的:踏上取經路,也許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游戲一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出大場面,渺小的孫悟空面對著二郎神和天兵天將的層層圍困,他們想把剛剛取經成佛的猴子和花果山打回到石器時代。但大圣就是大圣,金猴奮起千鈞棒,橫掃“小西天”的妖魔鬼怪,這就是“猴王”精神給予我們的永恒力量。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