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布菲??
東北人咋就那么幽默呢?他們好像呼吸吐納之間都是段子和包袱,舉手投足之間都到處是梗,隨便往那兒一站就是一出小品。
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對東北人的刻板印象,就跟很多人堅信“新疆大街上到處都是古力娜扎和迪麗熱巴級別的大美女”一樣,東北人均趙本山和沈騰的思想鋼印,也在不少非東北人的腦海里牢不可破。
除了趙本山沈騰這樣家喻戶曉的東北籍頂級喜劇明星,這些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東北喜劇人通過各種方式走到觀眾面前,既有李雪琴、李宗恒、張百喬這樣的短視頻網紅,也有張哲華等通過綜藝節目走出來的喜劇演員。和人參貂皮大碴子粥一樣,喜劇人似乎也在逐漸成為一種東北特產。
01
從短視頻發家的新生代東北喜劇人??
今天上映的電影《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男二又是李宗恒。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前陣子上映未遂臨陣撤檔的青春校園電影《她的小梨渦》,男二也是李宗恒,男主則是在《少爺和我》里演龍傲天管家的張哲華。
再往前追溯一下,他出沒過的電影還有不少:《抓娃娃》里臨時被抓過來救場的殯儀主持人,《末路狂花錢》里的青年小沈陽,《穿過月亮的旅行》里火車上的小賊,《人生路不熟》里的偷油賊……更早的話,在2019年,他就在賈玲的《你好,李煥英》里客串演一個排隊男。
雖然這幾部電影他戲份都不多,有的甚至只是沒名沒姓的醬油男,但綜合起來,他參演的電影票房已然突破了100億,也有了兩部演男二的電影,電影咖固然談不上,但這個電影圈,他算是邁進去了。
劇圈也有他的身影。《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的《風雪摩家店》單元里,他和他的老熟人張百喬一起打包出演,兩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站在一起就很有喜感。
比起影視劇演員的身份,他們更被人熟知的形象是搞笑網紅。李宗恒在短視頻里塑造的舔狗形象無人能出其右,是赫赫有名的舔狗屆一哥,舔狗視頻系列給他圈粉八百萬,張百喬則是靠無厘頭風格出圈,兩個人都是在網絡平臺上擁有數千萬粉絲的頭部網紅。
????
成為網紅之前,李宗恒的主業則是大碗娛樂的編劇,主要是為演員們編寫小品劇本,他創作的作品還登上過春晚,有時也作為助演嘉賓登臺。也是在那時李宗恒接觸到了賈玲等知名喜劇人,后來就時不時去他們的作品里客串刷個臉,張百喬在劇組跑龍套,后來也當起了編劇。
李宗恒和張百喬倆人都是95后,遼寧人,也都是表演科班出身。李宗恒畢業于遼寧大學藝術學院表演系,張百喬畢業于河北傳媒學院,但他們倆都沒有選擇一直在影視圈深耕,而是走了曲線救國的路子,先當網紅成名后,再去影視圈。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像他們這種級別的大網紅大都財務自由,日子舒坦,闖蕩影視圈對他們而言不是吃飯而是追夢。其次是他們自帶流量,如今的影視營銷高度依賴短視頻平臺的切片宣發,他們的片段在短視頻平臺上往往有不錯的宣傳和轉化效果,可以吸引一部分觀眾入場。
李雪琴也是從短視頻平臺走出來的東北新生代喜劇人。她靠喊話某入獄前頂流“你好,我是李雪琴。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走紅,然后受邀參加脫口秀大會等多檔節目,還有了自己的綜藝《毛雪汪》,這幾年她也開始在《熱辣滾燙》《故鄉,別來無恙》等多部影視劇中出現,出演的也多是喜感十足的角色,演技不說多好,也沒太出戲,同時她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李宗恒如今也是她公司旗下藝人。從短視頻的搞笑網紅發家,如今已是女總裁,成長路徑細想起來還是夢幻又勵志的。
????
和那些外形演技更優秀卻只能在影視圈底層苦苦掙扎的小演員相比,他們是幸運的。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讓他們的幽默才華得以釋放,給了他們被看到的機會,也就給了他們一張更快通往影視圈的入場券。
02
在短視頻里失落的東北喜劇??
?從短視頻平臺里走出來的他們,在影視劇里短板也很明顯。
首先是在短視頻平臺刷臉頻率太高,人設太過深入人心,演繹不同角色時會讓觀眾出戲。比如李宗恒一出來,就覺得他是個舔狗。
二是在短視頻里練就的浮夸演技,在影視劇里也并不那么契合。張百喬在《墨雨云間》里演的反派縣令,就存在這個問題。他演反派恨不得把“我是反派”紋臉上,和同樣在里頭出演反派的范湉湉一樣,不把那種壞勁兒演的溢出來不止休。即便《墨雨云間》本就是一個短劇思維很明顯的劇,這種演法也太粗糙了。
不僅他們的形象和演技被短視頻平臺的短平快塑造,就連創作的內容,實際上也是被平臺塑造的。仔細想一下,他們雖然都是東北人,說著口音濃重的東北話,但和以趙本山為代表的東北喜劇比起來,他們作品里的東北感太弱了。
李雪琴走紅是因為喊話明星成了追星錦鯉,后來是因為她的“北大廢物”的反差喪人設,她的作品里和東北文化最搭邊的就是在脫口秀里說出了“宇宙的盡頭是鐵嶺”這樣的金句,讓李宗恒出圈的是舔狗系列視頻,舔狗全世界哪哪兒都有,張百喬的視頻也很少有只垂直東北文化的。
短視頻的流量機制會讓創作者們自動篩除那些受眾不夠廣闊的內容,只面向東北觀眾、只讓東北觀眾get到是不夠的,他們早就不講東北故事了,成名之后,他們的發展路徑也是去各種影視劇里刷臉,而不是像趙本山那樣,只做東北風味的喜劇。
趙本山的小品和他的《鄉村愛情》系列里,關于東北農村的描繪,在這些成長于城市的95后東北喜劇人的作品里是完全缺失的,老一代東北人面對東北衰退的深刻失落感,也很難在他們幾十秒或者一分鐘的短視頻內容里體現出來。短視頻只容得下最短促最直白的搞笑,再多一點再深一點就不夠了。
但這也沒什么好指責的。膚淺而快樂的內容,本來也是時代剛需,既然沒有歷經滄桑,也就不必假裝深刻,有網感,本就是網生時代對內容最大的贊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