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今年上半年,國內哪座機場最繁忙?
7月24日,南方財經記者從深圳機場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客運吞吐量達到3257萬人次,同比增長10.9%;貨郵吞吐量達到98.3萬噸,同比增長14.1%;航班架次達到22.1萬架次,同比增長約7.2%,均創下了機場開航以來同期新高。
同時,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今年上半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2940萬人次,同比上升16.5%;飛機起降量約19.2萬架次,增加10.1%。另外,今年上半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003.6萬人次,增長9.2%;累計保障航班26.6萬架次,增長7.0%;貨郵吞吐量116.9萬噸,同比增長2.0%。
此外,上海、北京兩座“雙機場”城市的旅客吞吐量均超過6000萬人次,保持領先。
借力“240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紅利,各大機場上半年客運量顯著增長。各地也采取有效措施,力爭將“流量”轉華為“留量”。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絕大多數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三個城市圈,不少城市也展開對“入境旅游第一站”的爭奪。
深圳機場創下多個開航新高
今年上半年,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中,只有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深圳機場公布的成績單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多項指標創下開航來新高。其中,客運吞吐量達到3257萬人次,同比增長10.9%;貨郵吞吐量達到98.3萬噸,同比增長14.1%;航班架次達到22.1萬架次,同比增長約7.2%,均創下深圳機場開航以來同期新高。
據深圳機場,深圳機場上半年國內航線旅客量增速在前十大機場中排名第一。
同時,今年以來,深圳機場加大了對國際航線的布局力度。據了解,上半年,深圳機場聯合航空公司新開或加密了往返萬象、墨西哥城、利雅得、新加坡等12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量超過2萬架次,同比增長26.1%;國際及地區旅客量達到305.4萬人次,同比增長30.7%,均為深圳機場開航以來新高。
進入下半年,深圳機場繼續織密國際航線。7月1日,阿聯酋航空首次在深圳機場開通國際航線,從深圳直飛迪拜,每天執飛一班,該航線開通后,深圳機場往返迪拜的航線由原來的每周4班增至每周11班。
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東南亞航線客流量超150萬人次,占其國際及地區客流量的五成以上。7月18日,深圳機場直飛柬埔寨暹粒的國際客運航線正式開通,填補了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與暹粒之間的直航空白。至此,深圳機場的航空網絡可通達東南亞8個國家、16個城市、17個航點,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貨運方面,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運量近50萬噸,同比增長16.3%,超過總貨郵吞吐量14.1%的增速。同期,深圳進出口總值位列全國城市第一,續為“外貿第一城”。
大灣區“三足鼎立”
今年上半年,我國旅客吞吐量前十名機場基本與2024年保持一致,僅上海虹橋與杭州蕭山位置調換。
上半年,共有兩個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分別是上海浦東和廣州白云;北京首都與深圳寶安緊隨其后,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
有意思的是,分區域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旅客吞吐量前十名的機場中,北京兩座機場上榜;長三角城市圈上榜的為上海兩座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白云、深圳寶安、香港國際機場三座機場均位列前五。
這也意味著北京和上海分別在兩個城市圈承擔著旅客空運核心樞紐的功能,上半年,上海兩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6573萬人次,北京兩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6023萬人次,在全國城市中處于絕對斷層領先地位。
而在大灣區城市圈,廣州白云、深圳寶安、香港國際機場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上半年,三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總計超過1億人次。
此外,這三座機場今年上半年的旅客吞吐量均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廣州白云機場保持第二位置,旅客吞吐量達4004萬人次,增速達9.2%;深圳寶安機場旅客吞吐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0.9%,香港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6.5%。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西南的兩座機場,今年上半年,成都天府機場和雙流機場的貨運吞吐量分別為21.62萬噸和35.56萬噸。雖然總量不多,但是兩個機場的貨運吞吐量增速均超過20%,為其他城市機場所不及,帶動成都的航空貨運量在西南地區總量中占比超過50%。
“流量”何以變“留量”
綜觀國內各大機場的半年數據,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國際及地區業務表現亮眼。
受“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紅利,入境游與出境游表現出雙向奔赴的態勢。攜程2025半年度數據報告顯示,入境酒店搜索熱度同比增長近9成,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成都、重慶等均為入境熱門城市。
各大航空公司、機場紛紛搶抓國際游機遇,新開或加密國際及地區航線。民航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凈增123條國際客運航線,國際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28.5%。
除了上述提到深圳機場織密國際航線外,上半年,白云機場新開或加密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19條,每周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往返頻次突破1600架次;浦東國際機場陸續開通至日內瓦、米蘭等國際新航線,上海機場邊檢站日均查驗出入境客貨運航班600余架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兩成。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各大機場在搶奪國際客源,其背后亦是各城市對國際游客和“入境旅游第一站”的競爭。
目前,已有上海和深圳官方相繼提出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的目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入境游人數累計達415.8萬人次,同比增長37,71%;經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員達到1.3億人次,其中出入境外籍人員達343.2萬人次,同比增長39.2%。
此外,貨運板塊增長較快。
如,深圳機場已與全球63個貨運航點建立穩定聯系,初步形成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同時,聚焦跨境電商運輸市場,引進了3家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與希音等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深化合作,為深圳企業‘出海’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
此外,深圳機場碼頭落地首個口岸團體旅游簽證受理點,為國際旅客提供“落地簽”服務,進一步強化國際航空樞紐的協同效應。同時,深圳機場充分利用深中通道的輻射效應,推出珠江西岸旅客專屬機票折扣,開通“深圳+中山+江門”旅游線路,有效帶動吸引中山、江門等周邊城市旅客來深乘機,多方向拓展客源腹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