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里還有他和女兒一起拍的手勢舞,配文是“陪你瘋陪你鬧陪你長大”。人們不停留言:“回來重拍。”
8月24日晚上6點,西二旗大街亮健容天老北京羊蝎子火鍋店門前,大量市民在排隊等候就餐。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記者 | 左琳
編輯 | 彭沖
校對 | 趙琳
▼全文3207個字,閱讀需要4分鐘
北京有上百家羊蝎子店,但位于西二旗的那家亮健容天老北京羊蝎子火鍋,最近成了很多人非去不可的一家。
“看看英雄的店。”這幾乎是所有顧客來店的原因。
8月10日那天,41歲的店老板欒留偉帶著女兒到河北固安永定河邊游玩時,救下了3名落水兒童,當他再返回水中去救遇險的成年人時,體力不支,不幸溺水犧牲。8月21日,欒留偉被安葬在故鄉山東泰安寧陽縣的烈士陵園內,并被追授“新時代寧陽楷模”稱號。
食客從全國各地趕來,讓這間1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時刻坐滿了人。店員忙得講不出話,重復最多的,就是那句“不好意思,沒有號了”。
欒留偉生前的朋友來店里幫忙。他們說不出太多,只想把這家店顧好。
“老板要是還活著,看到生意這么好,得多開心啊。”店外一位騎手感嘆。
從中午到晚上,寫了300多個號
北京西二旗亮健容天老北京火鍋店門口擺了兩排塑料凳子,大概20把,8月24日晚上7點多,這里坐滿了人,路邊停的車之間又三三兩兩站著20多人,都是等位的食客。兩位原本并排行走的女士不得不一前一后從人群中擠過去,疑惑地問:“這是在搞什么活動嗎?”
店門開了,一位店員走出來叫號,人“呼啦啦”圍過去,被叫到的人開心地一揮手,帶著家人進店,沒被叫到的也不急,繼續攥著手寫的號牌耐心等待。
一位女士和家人特意從西四環驅車一小時趕過來,等了三個小時,到了晚上8點多,還有70多桌才能輪到自己。她也不急:“晚點就晚點吧,好不容易來一趟。”
另一位滿頭大汗的年輕人從中午等到了晚上。他趁著周末休息,和朋友從昌平趕過來,上午11點多到店的時候,就發現門外已經坐滿了排隊的人,即便烈日當空,也沒人離開。店員勸他換一家,下午4點會放晚上的號,到時再來排隊。等他下午5點多再來時,又是接近滿員,差點兒沒排上。
因為這兩日前來就餐市民太多,店家在8月24日專門貼出了溫馨提示。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食客鄧女士相對幸運,有位等不及的客人把靠前的號牌給了她,讓她和丈夫能在晚8點的時候順利排到。平時他們在西城區生活,趁著周末,驅車十幾公里來嘗嘗這家羊蝎子的味道。
“店老板仗義,我們來吃飯,也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意,希望這個店能一直開下去,老板的人品在這兒,食材也不會差。”住在附近的張雪嬌說,自己已經連續兩天來這里用餐,店員很細心,大桌夾菜不方便,他們就把一份菜分裝在兩個盤子里。
這些排隊的食客,不止來自北京,還有特意從外地坐高鐵、駕車趕來的人。
放號的店員大致算了算,一天下來,他至少寫了300個號,用光了兩個本子。為了照顧等號的顧客,他在門口放了一提礦泉水,但很少有人拿,總會剩大半。
大家談起那位素未謀面的店老板,臉上都露出惋惜之情。
下午開門時間為5點,8月24日晚上6點,已經排到90多號,但很多市民依然取號等待。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有人來幫忙,有人來送錢
周六晚上7點半左右,剛來的食客想領個小桌的號牌,但被告知已經沒有了,店員帶著歉意解釋,“店里的肉不夠了,如果愿意,可以明天早上10點再來。”對面的男青年鄭重地點了點頭:“好!明天10點。”
事實上,他告訴每一位排得靠后的客人,有可能沒有肉、吃不上,但還是有人愿意排著,大桌小桌加一起,一直發到了150多號。一晚上,這位店員明確重復了至少50次“不好意思,沒有號了”,但到了晚上十點鐘,還有人停在門口張望。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三四天。有的包廂臨時在大桌旁邊加了小桌,還有3對號碼相鄰但素不相識的顧客,臨時拼成大桌。
一位路過的男士只是隨手發了段店外視頻,才一個下午,點贊數就已經17萬多。
“這家店才開4個多月。”店外,一位騎手停了下來,他在附近送了一年多外賣,常去羊蝎子火鍋店隔壁兩家飯店取餐,雖然路過無數次,但沒進去過,最近他才知道,店老板出了事。
據媒體報道,早在七年前,欒留偉夫妻二人就在北京開起了一家羊蝎子火鍋店,但各種情況讓這家火鍋店暫停營業。中間幾經波折,終于在今年4月,他們把新店開了在西二旗。
同樣是山東人,這位騎手想幫幫這位陌生的老鄉,三四天前他就和同事們說,抽個時間咱們也來吃一頓,眼看人越來越多,又盤算著干脆請兩天假,來店里打個下手。
店員手寫的號牌。新京報記者 左琳 攝
店里的確忙不開,上菜、擺盤、收拾餐具、打掃垃圾、打包、接預約和咨詢電話,還要應付絡繹不絕來探店的人。一位店員累得講不出話,連找東西都要反應一下,動作最快的時候,就是把客人猛塞給他們的現金退回去。
有人在外賣平臺下單,指明讓騎手到店里送200元現金;還有一位穿著灰色外套的男人在店外徘徊許久,不知道什么時候進了店,又突然猛沖出來跑遠,身后跟著兩名店員,不斷喊著“停下,把錢拿走!”
“我們不能收客人(多給甚至白給)的錢,我們沒有理由收。”店員說。
為了緩解店里人手緊缺的情況,幾位朋友自發到店里來幫忙。
他們有人和欒留偉已經認識十多年,有人因為曾經在隔壁開店而熟悉,這三天,他們每天從早上9點多,一直待到晚上十一二點。
一位好友說,20多天前,欒留偉還招呼她來吃飯,她因為有事沒能來,沒想到再接到消息,已經是好友離世。“打擊太大了,不夸張,這十多天我瘦了好幾斤。”還有一位好友在事發前一天晚上,剛和欒留偉吃過飯,那天欒留偉興致很好,他們約好再聚。
另一位好友擺擺手,不愿意再多說:“這讓我們怎么開口呢?只能盡力顧好這個店。”
現在,他們打起萬分精神來店里,明明已經累得不行,還是會在客人要結賬、打包的時候,迅速擠出一絲笑容,禮貌送別,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再把門外等位用的椅子一一收好。
店家為等候的顧客提供免費礦泉水。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這人直爽仗義”
張濤見欒留偉第一面時,就覺得對方熱情。那是四個多月前,欒留偉的店剛從附近遷過來,還在裝修,因為和張濤的店挨著、灶臺也連在一起,所以來打聲招呼,看看情況。
欒留偉大概1.7米多的個子,濃眉,“看著就正直。”張濤很喜歡這位新鄰居,兩人不忙的時候,就在門口聊聊生活和行業,欒留偉從不藏著掖著,有時候張濤請他幫忙推薦靠譜的二手回收商、抖音推廣經理、玻璃安裝師傅……欒留偉二話不說,直接發來聯系方式。
“這人直爽仗義。”張濤很佩服他,有次張濤和取餐的騎手起了沖突,正巧欒留偉在旁邊,主動出來安撫。“他說大家出來掙錢都不容易,各讓一步,就把事情解決了。”
欒留偉常帶孩子和朋友到店里吃飯,張濤悄悄送他們一份菜,但總能被欒留偉發現,不愿意白占便宜,非要付錢。
8月9日,事發前一天,他們還在店門口打了招呼。8月15日,張濤想咨詢欒留偉一件事,打了兩個語音電話,對方都沒接。
“這不是他的性格,平常響兩聲都會接。”張濤感覺不對勁,沒一會兒,就收到對方發來的信息:“你欒哥已經犧牲了,我是嫂子,正在處理他(的)事情。”。
張濤以為對方在開玩笑,發了個“笑哭”的表情,但對方緊接著又發來:“是真的,他去救人自己沒上來。”張濤腦子“嗡”的一下。
欒留偉。圖源:央視新聞
有媒體報道,欒留偉與妻子薛巧艷都來自農村,2001年在北京打工時相識,當時,欒留偉開著一輛小轎車送貨,薛巧艷是發貨的員工。如今,他們的大女兒已經12歲,事故當天,是小女兒三周歲的生日。
在欒留偉妹妹眼里,哥哥是一個善良、正義感很強的人。“不管在馬路上看到小動物還是老人、未成年人,只要需要幫助,他都會主動去幫,而且不要任何回報。他做事一貫的風格就是寧愿吃虧也不會沾別人的光。”
出事后,欒留偉的朋友圈停留在6月28日,連劃幾下,全都是自己“七年老店搬遷”的通知,抖音賬號最后一條則停在4月22日,也是關于這個新門店。
他社交平臺的大部分視頻都關于他的門店。疫情期間沒什么客人,他就在空桌前跳舞、表演,把鍋當成吉他,拍些輕松搞笑的段子,很多食客都刷到了他的短視頻。“很樂觀,也很豁達。”一位食客覺得,這位店老板一定很熱愛生活。
畫面里還有他和女兒一起拍的手勢舞,配文是“陪你瘋陪你鬧陪你長大”。人們不停留言:“回來重拍。”
(應受訪者要求,張濤為化名)
······往期重案回顧······
麗麗的“戰爭”:當一個女性遭遇職場性侵
拆除體內游走的“炸彈”:患兒留置針導管斷裂后,漫長的求醫路
告別那位耐心的、總加班的、有理想的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