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審計和金融領域,注冊會計師(CPA)考試一直被視為行業中的“王座”,許多人為了獲得這一資格,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近年來,CPA考試的報考人數連續下降,
2024年報考人數107.48萬人,2023年報考人數123.38萬人,2022年報考人數137.58萬人,2024年報考人數比2023年下降了近13%,連續三年報考人數下降了,大家終于卷不動了。
這種趨勢的背后,不僅僅是考生們的“退熱”,更是對CPA考試性價比、職業發展前景的廣泛質疑。那么,究竟是考還是不考?如果考完了,未來的職業發展又該如何規劃呢?
一、CPA考試的現狀與困境:值不值得考?
從數據上看,截至2023年,全國通過CPA考試的全科合格人數已經達到38.92萬人,然而真正執業注冊會計師僅有10.21萬人。其他20多萬人的證書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壓箱底吃灰,沒有真正發揮證書應有的價值。盡管如此,CPA證書的含金量和就業前景卻不再如以往那般光鮮亮麗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考試難度逐年增加,內容脫離實際
多年來,CPA考試的難度不斷加大,尤其是一些科目如《戰略管理》,不僅出題越來越偏,甚至有考生戲稱為“為了控制通過率而專門設陷阱”。這種“為了考而考”的現象導致考生在備考時不得不瘋狂刷題,然而考試通過后,這些知識點往往很快被遺忘。更重要的是,許多考點在實際工作中幾乎用不上,導致很多考生質疑考試的意義:“難道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不是為了實際運用嗎?”
2. 行業內卷嚴重,職業發展不如預期
即便通過了CPA考試,現實中的就業前景并不理想。普華永道事件揭示了CPA行業的道德和法律風險,讓許多原本期望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的年輕人感到失望。行業內卷嚴重,CPA證書不再是職業競爭中的“敲門磚”,而僅僅成為基礎門檻。考生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最終卻發現這只是職業發展的起點,而非絕對競爭優勢。
3. 市場需求下降,含金量受質疑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CPA證書的需求量逐漸下降。在經歷了多年的“CPA熱”之后,市場的飽和和職業發展道路的狹窄讓許多考生重新審視這一資格證書的實際價值。有評論指出,30歲之后再去考CPA可能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未來職業發展的回報不成正比。尤其是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CPA證書的優勢更加難以體現。
二、深度分析:為什么CPA的性價比變得如此之低?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PA考試的性價比低并非空穴來風。我將從幾個方面深入剖析這一現象的背后原因。
一是考試內容與實際工作的脫節
財務工作本質上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而CPA考試更多的是理論性和規范性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是成為優秀財務人員的基礎,但它們的考核方式和內容卻往往與實際工作場景嚴重脫節。舉個例子,CPA考試中的《會計實務》科目包含了大量復雜的計算和理論分析,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型企業或事務所,更多的是依賴軟件和團隊協作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考生在考試中付出的努力并未能在工作中直接體現出來,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落差。
二是行業發展瓶頸與職業前景的矛盾
財務行業近年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沖擊下,傳統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CPA考試的內容和考核方式并未能及時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導致考生在通過考試后,發現自身技能與行業需求脫節,難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過度內卷導致的職業倦怠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CPA考試,行業內的競爭日益激烈。許多考生在拿到證書后,發現職業發展的門檻并沒有降低,反而因為競爭的加劇,使得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感倍增。更糟糕的是,隨著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財務崗位的收入水平和職業穩定性也受到挑戰,進一步加劇了考生對CPA證書的懷疑。
三、考還是不考?建議與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面對上述種種問題,考生們在選擇是否報考CPA時應更加理性和慎重。我這里也給出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1. 考與不考,重要的是系統性學習
CPA考試的重要性在于其系統性的學習過程,而非證書本身。如果你已經在財務領域有一定的職業積累,且有明確的職業目標,那么報考CPA或許是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競爭力的一個途徑。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隨大流”或者因為“別人都在考”而選擇CPA,那么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也許在某個特定領域深入鉆研,或者提升與行業相關的實踐技能,可能比考取CPA更具實用性。考不考、過不過,都不重要,關鍵在于通過學習CPA,你可以獲得系統性的財務知識,這將為你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能順利通過,當然更好,但如果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CPA的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慢慢去系統性地學習,而不是急于一時。
2. 重視實踐經驗和行業知識的積累
在考取CPA證書的過程中,不要忽視實際工作經驗和行業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在職場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往往比理論知識更為重要。建議大家在備考的同時,積極參與工作中的項目,提升自己的實戰經驗,并多了解企業所在行業的全產業鏈知識,這將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學啥?學你企業的行業知識。無論你的企業是生產、銷售還是服務,你都應該深刻理解整個產業鏈,從上下游的供應商到最終的客戶,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運作流程。只有當你對整個行業有了全面的了解,你才能真正理解財務數據背后的意義,從而在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
3. 多元化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
未來的職業發展不再是單一技能或證書的競爭,而是綜合能力的比拼。除了財務知識,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習與企業管理、數據分析、行業動態相關的內容。
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掌握新的技術和工具,將使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職稱類的課程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你成長的唯一途徑。重要的是,你應該把學習的重心放在與你當前職業發展最相關的領域上,解決眼前每天要面對的工作問題。
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這句話非常適合用來形容CPA考試的過程。在備考CPA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學習、成長和磨練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最終是否通過考試本身的結果。
備考的過程如同“取經”,充滿了挑戰和艱辛,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考生們積累了寶貴的知識、磨練了意志,并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終,無論是否抵達“靈山”(即通過考試),這段“取經”的旅程本身就是一筆無價的財富。#注冊會計師#
大志 簡介 企業財稅顧問,高級會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19年財務管理實戰工作經驗。 曾服務于中國企業500強及互聯網上市公司,擔任上市公司、電商公司、500強制造業、物流等集團公司的財務總監崗位,視野開闊,財務基本功扎實,在企業財稅架構搭建,全面預算、經營分析、業務融合落地實踐,稅務籌劃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管理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