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CFO臧珞琦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全年有望實現收入企穩增長,同時盈利率也會不斷改良?!?/p>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互聯網醫療“造夢”二十余年,已行至十字路口。
有二級市場投資人激進預言,還未盈利的互聯網醫療將是死路一條。
這并非危言聳聽。寒冬之下,“洗牌”淘汰正在加劇。
今年以來,缺乏“造血”能力的互聯網醫療公司頻頻收縮、裁員。運氣好的,尚能“賣身”求存,如某頭部平臺即將被螞蟻集團收購。而IPO失敗,又找不到融資的玩家要么掙扎在生死線上,要么黯然離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健康均已實現盈利,頭部地位愈加鞏固,繼續領跑行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各不相同。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的核心是賣藥電商,背靠阿里系、京東系電商流量,較早實現了盈利。
兩家公司的經營重心并不在診療環節。因此,今年5月底,由于京東家醫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遭遇裁撤。
平安健康則是以嚴肅、專業的醫療能力+科技能力為基石,與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生態深度協同,落地管理式醫療模式,進而實現扭虧為盈。
2024半年報顯示,平安健康實現營收20.9億元,并首次實現盈利超6000萬元,調整后凈利潤近9000萬元。
這樣對比來看,盡管平安健康“盈利上岸”較晚,但它似乎更貼近醫療健康行業的實質,也驗證了在賣藥之外,還有其他的可持續盈利模式。
01|「深耕」管理式醫療
翻閱平安健康近三年財報和2024半年報,“管理式醫療”,是最醒目的關鍵詞。
它是平安健康戰略2.0的核心,也被視為減虧盈利,跨越盈虧平衡點的“希望”。
盡管過去三年多,市場一直有質疑、悲觀的情緒,但平安健康仍堅定不移,深耕管理式醫療這條“難而正確”的道路。
具體在金融端(F端),平安健康做了一件顛覆性的事——把醫療健康養老服務與平安集團的保險等金融產品深度融合。
這件事之前也有人干過,但大多都是當作營銷的“噱頭”,無法落地。
相比之下,平安健康有天然優勢,本就擁有國內領先的醫療健康養老能力,又背靠平安集團,能聯動豐富的金融和養老資源。
由此,二者深度耦合,形成閉環。
倪阿姨正是受益者之一。今年1月,她的女兒突患重疾,但當地的醫生卻無法診斷出明確病因。看到女兒一度轉入ICU,倪阿姨心急如焚。
她想到,之前給女兒買的平安壽險中配套有“重疾專案管理”服務,隨即在線上發起了需求,期望找到更優質的醫療資源。
平安健康重疾專案管理醫生張曉菁接到了倪阿姨的求助,根據上傳的病例和報告,判斷出病因主要是肝衰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迅速聯系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病科,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兩方的專家進行線上會診,制定治療方案。
到今年5月,倪阿姨女兒的病情已明顯好轉。根據最新病情,張曉菁又約請上海仁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專家及腎內科專家,給出了后續藥物治療及飲食方面的建議。
中國14億人口,醫療健康養老是剛需。誰能提供優質服務,用戶會用腳投票。
2024上半年,平安健康F端付費用戶數約1480萬,同比增長約7%,收入達到11.2億元,同比增長3.4%。
當然,平安健康并未止于此,它同時還將管理式醫療拓展至B端,推出并持續升級了“易企健康”企業健康管理產品體系,包含“體檢+”“健管+”兩大解決方案,來提升員工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這套“組合拳”的具體效果如何?來看華潤雪花啤酒的案例。
這家公司的商業版圖覆蓋全國,體檢套餐由各地子公司自行采購,服務標準、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數員工去體檢只是例行公事,并不關注體檢報告上的具體指標。如果有員工發現身體指標異常,也只能自己去醫院排隊掛號咨詢醫生。
但與平安健康開展合作后,這些難題都得到了解決。
例如去年,平安健康為華潤雪花啤酒新增了100余家體檢機構,其員工能在全國224個城市共750個體檢機構進行標準化、高質量的體檢,并獲得7*24小時一對一的保健醫生專屬服務,包括解讀體檢報告、提供健康管理建議等。
針對高原地區的員工,平安健康還積極聯動華潤雪花啤酒,為部分員工免費升級肺部CT和心臟彩超項目。
據介紹,去年,該公司的實際到檢率達到94%,為歷年最高。
與之同步的是,平安健康B端業務也實現了強勁增長,2024H1錄得收入7.1億元,同比大幅提升58.8%。截至報告期末,平安健康累計服務的企業客戶數已達1748家,較去年同期增長46%,穩居市場領先地位。
綜合來看,F端+B端,兩大業務合計營收達到18.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87.56%,形成了強勁的支撐效應。
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兼CEO李斗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得益于兩大戰略業務的穩健發展,以及運營效率提升,公司首次實現盈利。
2024H1,平安健康凈利潤達到6062.9萬元,調整后凈利潤達到8973.9萬元。凈利率為2.9%,較2023年大幅提升了10.06個百分點。
這顯示著,管理式醫療模式的商業邏輯已經跑通。平安健康深耕十年,終于品嘗到了甜蜜的果實。
02|醫療養老鍛造增長「新引擎」
繼續深入拆解平安健康財報能發現,相比于F端、B端這兩個“老面孔”,年內發布的2023年報和2024半年報中,有了新的變化:
一個是,養老管家已進階成為“核心樞紐”。另一個是,養老服務被單獨列為營收分部。
這樣調整是為了什么,平安健康有什么戰略意圖?
討論這兩點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國內的人口結構。2023年,中國人口約14.1億,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97億,占全國人口的比重高達21.1%。我國已進入到高度老齡化社會,并且老年人口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這催生了海量的養老需求,尤其是居家養老需求。據智銀資本調研數據,50-59歲老人,60-69歲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的比例分別高達90.30%、93.27%。
但市場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極少。
因為居家養老要解決的難題太多了,既要考慮護理就醫,又要注重居家安全,還要解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多數玩家都拿不出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問題越是棘手,就越有解決價值。
平安健康作為中國管理式醫療的領軍者,聯動平安集團養老生態,已躬身入局。
截至目前,平安健康通過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已能向用戶提供7*24小時服務。
例如,老人通過智能音箱,在家里就能一鍵喚起管家,和他聊天。當智能終端檢測到用戶體征、周圍環境異常時,會第一時間報警,生活管家和醫生管家會迅速介入。
除此之外,平安健康還在積極整合行業資源,持續深化醫、住、護、樂等場景服務體系的建設。
如去年10月底,平安健康、平安人壽聯合北大健康打造了護聯體,包括一套科學的服務管理規范、一套完善的康復護理產品(“平安無憂護”)、一套專業的人員認證體系、一個優質的服務戰略聯盟和一套智能的康復護理系統。
歐陽女士正是受益者之一。她的父親已95歲高齡,目前中度失能,需要護工日常陪伴,但此前購買的護理服務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她每次出門上班都會擔心父親的身體。
了解到“平安無憂護”后,歐陽女士決定試一試。出乎她意料的是,護聯體內的服務商都有統一標準,上門服務的護工都非常專業,“讓人十分放心”,其父親的護理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而在全國,類似的案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截至上半年末,平安健康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商,居家養老服務覆蓋64個城市,權益用戶數較去年末增長約50%,NPS同比提升了8.4個百分點。
反映在業績上,2024H1,養老服務板塊翻倍增長,營收達到4731.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04.8%,毛利率為16.9%,同比提升了13.6個百分點,提供了新的動能。
據此,我們可以回答段落開頭提出的問題。
養老正成為國民剛需,蘊藏著數萬億的商業機遇。
平安健康感知到潮水的流向,把“養老管家”提升到和“家庭醫生”同樣的核心地位,是為了鍛造出更強勁的增長引擎,并抓住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產業紅利。
03 | 結硬寨,打呆仗
醫療健康、養老行業高度嚴肅、專業,并被嚴格監管,平安健康憑什么屢次破局?
多位內部人士告訴筆者,秘訣就是結硬寨,打呆仗。
這是曾國藩率領下,湘軍的作戰風格。湘軍每遇戰事,必先構筑堅固的防御工事,即“扎營壘以利攻守”。再穩扎穩打,看清局勢后選擇穩健的進攻策略。這一戰略雖然有些笨、有些慢,卻總能幫助湘軍取得勝利。
平安健康亦是如此。過去十年,它步步為營,始終堅持先“結硬寨”,不僅頂住了同業的猛烈進攻,還構筑了極其穩固的地基。
體現在醫療健康養老服務能力方面,平安健康已遠遠領先同業。
截至2024上半年末,平安健康圍繞8大??埔呀?3個專病中心,打造了??茖2藴驶\前、診中、診后解決方案。
同時,平安健康還組建了覆蓋29個科室的約5萬名內外部醫生團隊,累計簽約專家約2900位。
在線下,平安健康已經織成了一張龐大的O2O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網絡。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其合作的醫院近4000家,合作藥店達23.3萬家;合作健康服務供應商10.4萬家,合作體檢機構近2500家;合作養老服務供應商超120家,可提供600余項居家養老服務。
再來看技術研發,平安健康也是少有的“長跑選手”。僅過去兩年半,研發費用就超過了13億元。
得益于長期的高研發投入,上半年,平安健康基于5大醫療數據庫,打造了參數高達百億級的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破解了診療環節的諸多痛點,如助力家醫服務效能提升約30%,在線診療質量安全監測指標電子病歷甲級率達99.8%,慢病管理改善率達90%等。
但平安健康并未激進,仍選擇“打呆仗”,穩扎穩打。
6月中旬,平安健康進一步強化家庭醫生的樞紐作用,對“平安家醫”的服務團隊、標準、模式和能力進行了全新升級,不僅構筑了“11312”一站式的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還推出“健康主動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戶服務承諾,受到了大批用戶的青睞。
與此同時,平安健康繼續深耕“養老管家”,在護聯體的基礎上又先后推出了住聯體和樂聯體。據悉,平安健康聯動平安集團,正積極探索醫聯體的建設。
結合上文的盈利數據和業務經營數據來看,目前,這兩場戰役的效果已初步顯現。
如果從2024全年來看,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有望助力平安健康打一個“大勝仗”。
平安健康CFO臧珞琦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全年有望實現收入企穩增長,同時盈利率也會不斷改良。”
04 | 「醫療健康龍頭」的想象力
平安健康已經跨越盈虧平衡點,全年業績也有望實現歷史性大逆轉。作為中國醫療健康龍頭,它未來有多大的想象力?
筆者認為,平安健康有望成為中國版管理式醫療的樣本,其業績增量將來自三個部分:
其一是B端。市場研究機構預測,企業健康管理市場的潛在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
身處于巨大的藍海市場,平安健康總裁吳軍表示,下一階段的業務策略重點是打造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的差異化產品服務矩陣和解決方案,提高產品的交叉銷售,豐富精細化主動式運營,加強市場滲透和企業員工的覆蓋。
他預測,“企業規模數和收入實現雙位數的大幅增長還是非常有機會和空間的?!?/strong>
其二是養老業務,它是大趨勢,將長期站在政策和時代的風口。
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多份重要文件都在鼓勵養老產業的發展。據艾媒咨詢測算,202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3.9萬億元,2027年將達21.1萬億元。
面對如此巨量的增長機遇,李斗表示,平安健康要“錨定中國居家養老健康品牌第一的定位來發展?!?/strong>
可以預見,隨著國民養老需求的持續爆發,養老服務業務將會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速,并成長為平安健康的“第二增長曲線”。
其三是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生態。
目前,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已實現醫險深度協同。截至2024年3月末,使用了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個人綜合金融客戶,其客均合同數、客均AUM分別為其他個人客戶的1.6倍、3.6倍。
但挖掘力度顯然還不夠。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高達2.36億,企業客戶數量也極其可觀,他們都還有待轉化。
綜上來看,平安健康正處于管理式醫療、養老這兩條“長坡厚雪”的賽道,疊加平安集團的雄厚資源,后續的業績增長值得期待。
不過,港股市場持續低迷震蕩,并未能反映出優質公司的真實價值。中信建投、摩根士丹利等中外券商均認為,平安健康基本面穩中向好,當前的股價被低估了。
靜待花開終有時。歷史經驗證明,優質公司的價值終會回歸合理中樞。
盡管這期間,道路上可能會有坎坷和荊棘,但就像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所說的,“前進路上有風雨是常態,迎難而上是平安。”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