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張躍、周建波兩位老師所著的《蛋殼乾坤:一家中國企業的全球突圍(1923~1949)》,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本微信號原打算轉載杜恂誠、張忠民兩位老師為本書所作的兩篇“序”,但據悉由于張忠民老師的序已有他用,故此次我們轉載張躍老師的博士生導師杜老師所撰寫的本書序一。感謝作者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授權。
序言
張躍博士的新作《蛋殼乾坤:一家中國企業的全球突圍(1923-1949)》就要出版了,很高興為他這本著作的出版寫幾句話。
這本著作研究的是近代上海的一家華商外貿企業的發展史。這是一家經營蛋品出口的外貿公司,即上海茂昌蛋品公司。當時中國的對外貿易是由外商主導的,由于外商熟悉國外市場,大洋行還具有雄厚的財力,因此在五口通商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華商很難越過洋行,直接開展對外貿易,華商多數只從事中國國內的商業購銷業務,或委托大洋行代理國外業務,稱為“寄番”。但同工業、金融業等領域的情況一樣,當一些華商積累了相當的資金、經驗和市場關系以后,便嘗試開展直接的對外貿易。一些華商商行較早嘗試同南洋各國或日本的直接貿易,但規模不大,被稱為“南洋莊”和“東洋莊”。1914-1920年,在有利的匯率和市場條件下,上海經營直接對外貿易的華商商行發展起來,包括同歐美貿易的“西洋莊”。以上海的西洋莊為例,1920年發展到40余戶,其中多數經營中美貿易。1936年上海西洋莊共有199家。
[1]本書研究的上海茂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23年,是華商西洋莊中經營最為成功的一家。本書作者認為,這家企業是在外貿領域闖出一番天地的華商企業。這是一家以歐洲為銷售市場、以歐美跨國公司為主要對手,并在競爭對手聯合打壓下,積極探索與踐行直接對外貿易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成為在對外貿易領域中能夠擺脫外商控制,闖出一個局面的“極個別的”華商企業。更令人驚異的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茂昌公司不僅迅速成為中外同業中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還最終迫使競爭對手接納其為歐美集團中的一員,在20世紀30-40年代,與外商企業聯合起來組織卡特爾聯盟,長期壟斷國際冰蛋市場,并在壟斷聯盟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成為冰蛋國際貿易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見本書摘要Ⅱ頁)本書作者的研究表明:外商企業在近代中國經濟發展中除了壓迫的一面之外,還有迫使華商企業提高經營技能的另一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商企業在追求最大化利潤的動機下,外國的資本、人才和技術在中國實現了要素的有效配置,不僅成為其與華商企業競爭的優勢所在,也成為近代華商企業模仿學習的動力和對象,使華商企業與外商企業競爭的手段從單一的民族主義層面擴大到經濟要素配置層面。這充分說明,任何一種經濟形態的成長必須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實現的,只有在壓力下,中國新式民族工業和民族經濟的進步才是有效率的。因此,從根本上說,不能把西方國家對華的資本輸出與發展中國民族經濟完全對立。(見本書摘要第Ⅳ頁)
本書的選題很好。對外貿易是中國近代經濟史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前提。這么重要的領域,我們過去的研究卻不多。我們過去的研究是注重工業和金融業,輕視商業和除金融業之外的服務業的。本書選題不僅直擊近代中國的對外貿易行業,而且選擇了一家華商企業,是很有創意的。作者對這一典型企業發展史的敘述、分析和總結,使我們對華商在這一行業中的成長有了一個切實的認識。雖然茂昌公司達到的成就并非大多數從事直接對外貿易的華商企業所能企及,但與工業、金融業的情況類似,華商在對外貿易領域也在大步追趕。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西方列強強行打開落后國家的大門,把落后國家納入由西方列強主導的世界貿易和投資的體系之中,是光有利于西方國家,而對落后國家沒有好處的。[2]誠然,西方列強將落后國家納入由他們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是為了擴大他們工業品、工業原料、甚至相當一部分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并且從落后國家收購西方國家需要的農產品、土特產和礦產品。西方國家的對華資本輸出,也是為了確保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但是,說對外貿易完全不利于近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則嫌言之絕對。西方國家盡管利用不平等關系從對華貿易和投資中得到了很多好處,擠壓和攫奪了中國的大量利益,但歷史并不是完全按照西方國家預先設計的“腳本”演進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刻苦和奮斗,華商的擅于學習和善于經營,遠遠超出了西方人的預想。洋人試圖完全控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工業、金融業,單方面獨享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是難以完全實現的。中國人民和中國企業家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業績,這是洋人所始料未及的。本書作者通過典型案例,運用充分的史實,闡釋了中國企業家在近代外貿市場勇于爭先的精神。本書是中國企業史領域有價值的著作,且具有鮮明的現實借鑒意義。
我還要稱道的,是本書作者的治學態度。史學研究需要建立在扎實的資料基礎之上。作者不怕繁難,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檔案資料,包括大量的英文檔案,才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經濟史研究可以有各種方法,但不管哪種方法,都必須以信實、大量、充分的資料為前提。疫情期間差旅不便,作者仍不改初衷,抓緊各種機會收集資料,其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本書作者在中國近代經濟史和經濟學兩方面都具備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加以勤奮,近年成果頗豐,活躍于經濟史學界。我為他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并祝他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杜恂誠于2023年5月
注釋
[1]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學術委員會編著:《上海對外貿易》上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24-233頁。
[2]W.W.羅斯托著、陳春良等譯:《經濟增長理論史:從大衛·休謨至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589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