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國慶假期馬上就要來了,很多人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出門旅游。
尤其是趁著《黑神話:悟空》的熱度,很多人報名了山西古建筑游,這些景點很分散,適合長假慢慢游覽。
然而很不巧的是,今年中秋和國慶假期又有調休,這就導致調休后的放假安排非常復雜,讓人看不懂。
所以今天“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上了熱搜,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什么,對照調休日期才看明白:
中秋節的放假時間為9月15日至17日,但為了彌補假期,需要在9月14日(星期六)上班。而接下來,國慶節的放假安排為10月1日至7日,但為了補班,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也需要上班。
所以先是9月9日-14日上六天班,9月15-17日中秋放假三天,然后9月18-20日上三天班,9月21、22日正常雙休,9月23-27日上五天班,9月28日周六休息,9月29日、30日上兩天班,10月1-7日國慶放假,10月8-12日上五天班,10月13日周日休息。
這種安排過于燒腦,不知道我這么解釋讀者朋友們看懂了沒,但很多人是看不懂的,為此吐槽調休的復雜,把“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頂上了熱搜第一。
這種復雜而燒腦的調休,令人考慮休假的時候都煩心。
不符合人性的調休,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這就得從長假最開始出現講起。
1999年就開始通過調休來湊出每年兩個長假,“五一”和“十一”黃金周。
當時推出“五一”和“十一”黃金周的一大原因是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尤其是旅游業消費。
從結果來看,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2000年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2800萬人次。
而且這樣的長假,也讓人養成了長假出去旅游的習慣。
之后節假日調整也出現過幾次改變,比如2008年起,“五一”長假被拆分,放假格局變成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縮短的“五一”和保持不變的“十一”黃金周。
又比如2013年,中國假日辦面向全國公布了三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方案,并公開征求意見。當然,這次征求以及那也被吐槽為“換湯不換藥”,因為三套方案并沒有增加法定節假日天數,而且“調休”湊長假也沒有消除。
節假日長而且集中還有其他問題,比如全國民眾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出門旅游,知名景點擠得人山人海,可能會超出景點的接待能力,也讓游客體驗很差——好不容易出趟門可不是出來數人頭的。
旅游越來越痛苦,有些旅游景點的食宿還會趁機加價,讓游客玩得鬧心,大家也就逐漸對長假疲勞了。想到為了湊長假還要犧牲之前的休息時間,就更加難受了。
當時除了提出長假,也提出過帶薪休假,可是以國內企業的條件,帶薪休假對于打工人來說實在是太難實現了。
所以現在仍然會有湊長假,大家集中出游,體驗不佳的情況。
隨著經濟發展,大家有了更多的心思和錢出去玩,旅游本應成為提振內需的有利手段,但是過去的辦法,也就是湊長假,顯然不能適應當前形勢了。
民眾需要更多更靈活的假期,需要更多帶薪的假期,而不是硬湊出來的假期,這樣這個假期過得不好,工作起來也很痛苦。
作者:豆腐乳兒
來源:非凡油條
分享:毒雞湯
別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話更刻薄。負能量也是雞湯,只不過它更真實。
往期推薦 (點擊下方標題查看)
毒語
今天懷疑人生的時候突然想,小長假這詞真的無恥之尤,含義根本自相矛盾,從來只有大長腿小短腿,你聽誰說過小長腿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