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極目新聞報道,8月29日,陜西渭南韓城市一男子發布實名視頻,舉報當地一資源再生企業違規施工、破壞環境,致70萬噸垃圾流入黃河,當地環保部門對群眾舉報視而不見,充當企業“保護傘”。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國家對黃河治理高度重視,專門出臺了黃河保護法,習主席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財政也花了大量的資金投入黃河保護當中。
什么樣的企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致使巨量垃圾流入黃河?老壽星上吊,活膩了嗎?據舉報人表示,涉事企業為韓城興禾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該企業以環境治理為名,實則進行非法經營活動。
所謂環境治理項目通俗說法就是一個垃圾填埋場。舉報人稱,涉事企業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主要是“壩體設計不符合標準”,“防滲措施不到位,僅鋪設單層防滲布且地基未經妥善處理便開始運行”。
如果一個垃圾填埋場,在設計方面有缺陷,防滲方面沒有處理好,那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建設意義了。一旦遇到降雨,垃圾在雨水浸泡下就會滲漏亂流。舉報人說,該項目每月倒入70萬噸的固廢混合物,這么大的傾倒量如果產生滲液,在雨季流入黃河流域那真是不堪設想。
國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對實名舉報并查證屬實的,給予獎勵。據新聞報道,舉報人透露,“2023年他曾通過官方渠道提交過舉報材料,但未被重視。此次實名舉報后,當地有關部門已經與其聯系,相關證據已經提交。”
對于這一舉報事件,企業表示這是誣告,環保部門表示正在核實調查。按理說,這一事件不應該由韓城市環保局調查。因為該男子在舉報視頻中明確表示,韓城市環保局有保護傘嫌疑,韓城市環保局怎么能自己調查自己呢?應該由上一級政府指定調查組或者協調異地環保部門開展調查。
究竟存不存在舉報人說的情況,我認為,當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應該不會拿著身份證在網上舉報,這是一種魚死網破的行為,如果舉報不實,他也將面臨法律風險,在當地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只有等待官方揭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