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專業團隊正在排查入河排污口
嚴寒酷暑 全面摸查
榆林市、縣環保部門聯合榆林學院組建專業團隊,歷經多雨期、干旱期、冰凍期全面反復排查,精準掌握了入河雨洪口、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情況,準確定位入河排污口的地理坐標、所屬水系及受污斷面,明確排口分類、入河方式、排水特征、異常狀況及污水類型。綜合運用人工排查、技術排查和資料核查等多種手段,查清污水來源,落實責任主體及河長,實現“查、溯”同步協作,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數字賦能 精準填報
排污口排查及數據填報工作量龐大,容易出現數據整理易混亂、填報不規范等問題。為實現排污口排查工作的“邊排查邊填報”,依托高校自主搭建的入河排污口信息錄入系統,不僅可以追溯數據來源渠道和日期,還能快速整合手機小程序和電腦網頁多端數據至智慧化管理平臺,確保每條數據有源可查、有跡可循。智能化設計貫穿填報全過程:自動定位功能精準鎖定排口坐標;色標分類系統以可視化方式輔助填報人員區分排口與污水類型;制式下拉菜單規范數據格式;影像資料即時上傳功能避免信息錯漏;智能填充技術大幅減少重復性錄入工作,讓數據采集更高效、更規范。
數聚全景 協同精管
依托入河排污口信息錄入后臺系統,開發了榆林市入河排污口智慧化管理前端平臺,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的智慧化管理和“一張圖”管理模式,實現三大革新,數據集成化:平臺實現了多元數據的實時更新,融合了工業源、農業源、衛星地圖和地形地貌等模塊,輔助溯源分析;管理動態化:搭建了數據儀表盤模塊,實現排口數據的實時統計及相互關聯,信息分類明確,異常排口重點反饋,結合衛星地圖實現“一點即查”,秒級呈現信息詳情、周邊環境及高清影像資料,便于直觀查看;應用協同化:建立分級權限管理系統,平臺還面向各級河長、工作人員和社會公眾提供不同權限、不同維度、不同終端的查詢、上報和管理界面,直觀生動地將交融數據庫實時展示給大眾。
來源:群眾新聞網
編輯 葉蕊 校對 拓智慧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