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普京一直是希望和談的
但普京始終堅持的和談3原則是烏克蘭去軍事化、保持中立以及放棄加入北約。離開了這個原則,所謂的和談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俄烏戰爭之初,在俄羅斯3路大軍突襲基輔之時,澤連斯基面對壓力在土耳其的斡旋下與俄羅斯進行了和談,并草簽了系列文件。很顯然,當時的烏克蘭接受了普京的“三原則”,只不過在當時的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這個“攪屎棍”的蠱惑下,澤連斯基反悔了,這才有了后來的俄軍哈爾科夫大潰敗,以及后來持續至今2年多的俄烏戰爭與烏克蘭的生靈涂炭。
實際上,戰爭是完全可以避免或者早在2年前就應該結束了,正因為澤連斯基的“目光短淺”和“背信棄義”,才給俄烏雙方和談蒙上了陰影。
其次,澤連斯基的投機立場是阻礙和談的重要因素
對于烏克蘭的國家前途命運,澤連斯基始終抱有投機想法,這本質上源于烏克蘭在歐洲尷尬的區域政治地位。烏克蘭的六任總統,從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到波羅申科、澤連斯基,歷任領導人都是在親美、親俄之間反復搖擺,而澤連斯基是美國在烏克蘭推行“顏色革命”后的政治產物,是徹底的親美派,他政治上的軟弱性與執政經驗的匱乏,導致其在國家政治命運的前途轉折等大是大非面前會表現出強烈的投機行為。這也是鮑里斯·約翰遜能夠輕易把澤連斯基拉下水的原因。在這樣的前提下,普京認為與烏克蘭的和談變得毫無政治意義。
第三,戰爭的走向是推動雙方和談的最根本因素
在烏克蘭政治空心化,以及澤連斯基作為提線木偶雙方和談沒有任何“信義”的背景下,戰爭的走向便成為推動和談的決定因素。
目前的戰局是,僅今年8月,俄羅斯武裝部隊就已控制了近370平方公里的領土,平均推進速度約為每天12平方公里。俄軍正全力進攻烏東重要軍事樞紐波克羅夫斯克(也稱紅軍城),拿下了該城市,俄軍就掐斷了烏軍的補給線,進而威脅一系列烏克蘭前線據點。有消息稱,俄軍已經突破“紅軍城”,波克羅夫斯克正在上演大逃亡。 由于烏軍精銳和后備部隊都被調往庫爾斯克,烏東戰場苦戰的烏軍已經難以支撐。
而烏軍偷襲庫爾斯克也面臨彈盡糧絕。俄羅斯國防部指出,在庫爾斯克方向的戰斗行動中,烏軍至今總共損失了8500多名軍人、80輛坦克、37輛步兵戰車、537輛裝甲戰車、78門火炮和多管火箭炮及其它裝備。
就在近日,以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為首,包括副總理伊琳娜·韋列什丘克、副總理奧爾加·斯特凡尼西娜、司法部部長馬柳斯卡、戰略工業部部長卡梅申、自然資源部部長斯特列里察以及國家資產基金負責人科瓦利均向澤連斯基提出辭職,政府內閣空缺超過三分之一。可以推測的是,烏東前線、庫爾斯克方向烏軍已經全線潰敗。
第四,美國首尾難顧,和談朝著有利于俄羅斯的方向發展
隨著巴以沖突的外溢,以色列與伊朗直接的武裝沖突已經開始,作為以色列對哈尼亞暗殺行動及福阿德·舒克爾遇刺事件的回應,黎巴嫩“真主黨”近日向以色列北部的11座軍事設施發射了320枚“喀秋莎”火箭彈。由于擔心遭到對等斬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加蘭特、總參謀長哈勒維等高級軍政官員目前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全部進入了位于特拉維夫的基里亞總指揮部堡壘。 同時,在加沙地帶,以色列政府對哈尼亞的暗殺行動不僅沒有起到威懾的效果,反而讓一個更加激進的“反以領袖”成功上臺——現年61歲的辛瓦爾。
盡管美國不希望進一步擴大沖突,但內塔尼亞胡一心想拉美國下水的初衷并未改變,因為只有美國下水,才能實現以色列利益的最大化,內塔尼亞胡也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所以,巴以沖突外溢從而引發的中東戰爭風險依然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民主黨當局已經無暇顧及烏克蘭。澤連斯基現在正在面對外無支援、內無兵力補充以及內閣逼宮的“四面楚歌”的窘境。
烏克蘭已經逐步失去可供利用的談判籌碼。實際上,對于澤連斯基來說,他早就別無選擇,自他把烏克蘭帶入戰爭泥潭,就注定了烏克蘭的悲慘命運和他個人的悲慘結局。未來的和談,一定是以喪失烏克蘭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換取的談判,所謂弱國無外交,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直理!而更加可悲的是,將自己國家命運親手葬送的人,恰恰是烏克蘭的民選總統。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