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開頭,我就喜歡上了黃景瑜的打戲。
鄭北單挑毒販,縱身一躍,用了肘擊。
此時,鄭北和杰哥在房間內打斗,肘擊是短距離發力,適用于擁擠環境中進行高效攻擊。
在人類的大多數競技類賽事中,肘擊是被禁止的動作。
肘骨堅硬,殺傷力強。鄭北用肘部攻擊杰哥的太陽穴——頭部最脆弱的區域。
這不是為了好看而拍的武打動作。此時鄭北被多名毒販圍困,不迅速用殺招制服敵人,他很容易被反殺。禁毒工作的容錯率低風險高,容不得心慈手軟。
第三集,鄭南送給鄭北一臺手機,說“你也老大不小了,父母老為你擔心”,說話時眼圈發紅帶哭腔。
鄭北像個29歲的孩子,調皮地摸了摸鄭南的頭。
鄭南擔心剛燙的頭發被弄亂,連忙甩開哥哥的手,“你干啥,我頭發。”
我非常喜歡這段對話,既拍出禁毒警察的風險,也有東北喜劇人的體質。
《雪迷宮》能吸引我,一則它拍出禁毒英雄的氣質,二則它有真實的日常風味。
一、英雄氣質
1997年,東北哈嵐市東鐵玻璃廠。
4月2號深夜,宋文宋武兩兄弟,想在毒品交易中想黑吃黑,結果被人反殺。
此案被稱為“小白樓毒品案”。
在現場,警方發現一張3月31號從花州到哈嵐的火車票。
很明顯,殺害宋文宋武的犯罪嫌疑人來自花州。
然后,鏡頭從鄭北所在的哈嵐轉到顧一燃生活的花州。
乍一看,這個轉場在暗示哈嵐的小白樓販毒案和花州曉曉之死,是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兩條情節線。
后來才明白,兩者來自不同時空。曉曉之死發生在1993年,小白樓毒品案發生于1997年。
平行剪輯既能表示同時異地,也適用于不同時空。
沒有標注時間,是主創對觀眾們的信任。這樣處理在傳達一個信息,花州的昨天,是哈嵐的明天。
1993年的顧一燃在花州經歷的悲劇,也會變成1997年哈嵐市民的悲劇。
一個平行剪輯,巧妙地將花州和哈嵐,鄭北和顧一燃聯系在一起。《雪迷宮》的敘事干凈利索。
平行剪輯彰顯時間的敘事作用,在這里,時間成為《雪迷宮》的謎面,是塑造英雄形象的手段。
第二、三集用大段篇幅拍了五人團緊張又忙碌的一天。
鄭北三顧茅廬請來顧一燃。
兩人到辦公室的時間是10點40。
然后,鄭北接到新任務,說謝啟成在倆點后交易。
飯點時間交易,有一種原因是飯點時段的掩護性更強。
鄭北偽裝成買家,與謝啟成在酒店碰頭,交易期間,鄭北不小心暴露,雙方發生了火并。
此時,時間到了12點45。
回到警局,辛鐵鋼連忙給人做飯。
這個情節既讓新人物辛鐵鋼登場,也在說禁毒工作的不易,不能按時吃飯是警察們的工作常態。
顧一燃連干三碗豬肉粉條大米飯,東北美食征服南方胃。豬肉燉粉條是真香,顧一燃長期以來是按時上下班的高校教師,飲食節奏突變,腸胃不適應,多吃屬于正常反應。
飯后成員出了一趟外勤,回到局里,夜里還要聽顧一燃講課。
鄭北帶顧一燃到家后,已經近22點了——墻壁上的鐘表能看到時間。
第二、三集有大量鐘表的出現,就是在告訴觀眾,五人團在這一天做了很多事。
鄭北是五人團的大哥,1968年生人,此時29歲。
顧一燃是1970年生人,此時27歲。張雪瑤、趙曉光、丁國柱沒有明確的出生日期,可以肯定他們比鄭北年齡小。
通常來說,人體在20-30歲之間,各方面機能都處于頂峰。
五人團正處于他們人生中的體能巔峰時期。他們扛得住繁重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五人團擁有"我要讓世界變好"的工作熱情。巔峰體能和工作熱情,鑄就了他們的英雄氣質。
就前七集的內容來說,顧一燃的禁毒意愿既有職業道德,也有私人情感,曉曉姐和顧父的死給了他和毒品抗爭到底的勇氣。
有意思的是,雪迷宮沒有為了拍英雄,就忽略英雄們日常生活的一面。
二、日常風味
《雪迷宮》拍出了東北人日常生活的喜劇氣質。
比如,趙曉光向鄭南示愛:
怪不得大家都唱燭光里的媽媽,燭光里的你,也挺好看的。
鄭南對他有非常正式的回應——
鄭北是正義之光,有時也會嘴瓢。
比如鄭北說我們隊都是年輕的小伙子。張雪瑤聽到后,頭都擺成向日葵了,“哥,我本是女嬌娥”。
再比如,鄭北把顧一燃帶回哈嵐。
高局說,“你告訴我顧一燃不來,我把申請好的招待所退了。”
此時鄭北撇了撇嘴唇,唇角處有一陣輕微的抽搐。
哈哈哈,每個打工人對領導的擅自安排,誰還沒有個小脾氣?
這個安排是笑點,也是劇作技巧。無法住進招待所的顧一燃,順勢成為鄭北生活的闖入者。就這樣,顧一燃成為觀眾了解鄭北的眼睛。
第三集,顧一燃去吃鄭北家的雞架,飯桌上鄭父說現在事業有成,多虧他當年下海。
鄭媽吐槽,你那叫下崗。
把被逼無奈的下崗說成積極進取的下海,喜劇的底子有悲劇。
下崗的小細節,是《雪迷宮》對東北90年代陣痛的一個精準捕捉。
除了鄭家,劇中還有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有下崗的痕跡。
比如趙曉光的父母去了深圳,張雪瑤請同事吃她父親崩的爆米花,比如姜小海的捕前職業是個體戶。
姜小海當然是《雪迷宮》的關鍵人物。他第一次和警方交談,桌面上映出他的倒影。
主動報案卻隱藏宋文墜樓的信息,這暗示姜小海沒有他說的那么簡單。我們看到的姜小海,未必是姜小海的真面目。
時代的一粒沙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有的人被沙淹沒,有的人努力把沙變成滋養生命的土壤。
姜小海屬于哪類人,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懸疑只是《雪迷宮》的外殼,一個小時代的命運選擇和走向才是劇的內核。劇中的正邪斗爭,本質上是兩種生活觀的較量。
下崗的如鄭家積極自謀生路,沒下崗的如宋文宋武,誤入歧途。宋家兩兄弟本是玻璃廠的保安。
小白樓毒品案發生在玻璃廠,企業員工成為毒販,暗示企業凋敝。
企業凋敝的細節,在劇集中俯拾即是。
比如“超級豪華辦公室”,是由一個廢棄多年的食堂改造而成。導演用遠景鏡頭,傳遞一個讓人傷心的事實,食堂荒廢的背后,是一個消失的工廠,也是成百上千張吃飯的嘴。
再比如,從下崗工人成功轉型為個體戶的鄭家,雞架店里的物價,有1元錢的雞架 ,1.5元的牛肉面,4元的豬肉燉粉條,大骨頭燉酸菜估計是店里最貴的菜了,8元一份。
價目表看似物美價廉,其實也是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
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都能看出老工業區的榮光不再。
當然,《雪迷宮》的整體氣質依舊是有不被困境打倒的精氣神。
鄭北和顧一燃都有自己的心魔,一個是好友,一個是親人,他們共同努力,就是不希望讓其他人也經歷自己的傷痛。
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
什么是英雄呢?
英雄未必是運氣好的人,而是即便運氣不好,被命運捉弄,他們依舊不向命運低頭的人。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形容英雄,他們淋過雨,因此記得給別人打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