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會越來越懶,企業會越來越低效,問題明明就在那里,我們一直都有時間和機會去解決,但是為什么會一直拖著,直到問題無法解決。很多人是看著自己一點點變胖,一點點墮落,很多企業也是看著自己一點點業務萎縮,最后走向衰落,是我們不夠理性,還是不夠努力?其實都不是,是因為溫水煮青蛙效應。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介紹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今天我們介紹溫水煮青蛙背后的底層邏輯。溫水煮青蛙在組織里面很常見,它會阻礙組織變革,讓企業一步步走向衰落。從系統思維的角度看,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目標侵蝕。溫水煮青蛙,是目標侵蝕的典型現象。
什么是目標侵蝕?舉個例子,你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6點起床跑步,一開始堅持很不錯,然后有一天你想多睡5分鐘,于是你發現多睡5分鐘也沒什么,慢慢的你起床時間變成了6點零5分,6點10分,6點20分,直到最后你就放棄這個計劃,這就是目標侵蝕,你離預設開始的目標越來越遠,你的目標被一點點侵蝕掉。類似的例子隨處可見,比如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下滑,醫院的服務質量越來越差,你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而且你意識到問題了,并且還努力解決過。恰恰是你努力過,所以你會放棄努力,這個變化的過程很有意思,它受到了兩種心理機制的影響:負面感知和預期調整。
通常每一個系統都有一個目標,一般情況下,如果系統的實際狀況和目標拉開了差距,理論上我們應該會采取行動,去接近于目標,但其實你不會。比如你制定了一個健身計劃,希望把體重維持在70公斤。一開始都挺好的,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的體重到了72公斤,而且連續幾天都減不下了,你開始有點焦慮,
這里出現了第一個問題:負面感知,人性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負面消息的感知更敏感,這個本性導致我們都有損失厭惡的偏見。負面感知會導致什么情況呢,接下來問題就開始了,請仔細聽。因為我們對負面感知更敏感,在你控制體重這個系統里面,你感知到的系統狀態,比實際的系統狀態要更糟糕。
比如你長期體重保持在70公斤左右,有一天你發現增加了到72公斤,這可能是體重正常的波動,但是負面的反饋還是會讓你產生焦慮,然后你肯定會馬上采取行動,但是因為一般系統都有延遲效應,你的行為不會馬上產生效果,比如健身了兩天,結果體重絲毫沒變,那這個時候就又問題了,一方面你還在焦慮,一方面你也已經努力過了。接下來,你會怎么做呢?你會持續努力嗎?大概率不會,為什么?
因為,我們的心理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預期調整,就是你的感知,會影響你的期望或者預期,這個很關鍵。你平時體重都控制在70公斤左右,但是有幾天體重都在72公斤左右,你感覺有點糟糕,開始有點焦慮,72公斤是一個你感知到的事實,雖然這個事實可能是一個正常的波動,但是已經讓你產生焦慮了。并且你已經努力減肥兩天了,你覺得你努力過了。但是你的行為沒有達到你的預期,這個時候你不會認為你的行為有問題,而是會調整你的預期去符合你的行為。
于是,為了和你的感知保持一致,你會慢慢把心理預期目標往72公斤轉移。你本能地調整預期目標來符合你的感知,從而實現減少內在的焦慮感,這個過程你可能很難意識到,就感覺你在跟自己說:你看現在已經72公斤了,而且我也努力過了,72公斤好像跟70公斤也差不多,就這樣你慢慢地說服了自己,你的目標開始一點點被侵蝕。
這個過程是一種心理本能導致的,在心理學里面稱之為“認知協調”,或者說:避免認知失調。當我們的行為和認知產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會傾向于調整認識來解釋我們的行為,讓行為看起來更合理,而不是調整行為來符合認知,這看起來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但我們就是這么做的。我們非常擅長邏輯自洽,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擅長自我說服,這近乎是一種本能。
我們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一個煙民為什么很難戒煙?當你吸煙的行為和吸煙致癌的觀念就產生了不一致,這就產生了認知失調,你的行為和認知發生了沖突。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戒煙并不容易,那你會怎么化解這種沖突呢?你可能會試圖淡化吸煙與疾病之間的聯系,你用醫學尚不完美來安慰自己。或者你可能會告訴自己,科學家其實也經常犯錯,你還可能會找一些聰明的吸煙者,比如一些偉人、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常常也有抽煙的習慣,但好像他們也挺長壽的;你還可能會用一些輕型或有機煙草品牌,來欺騙自己說,它們更健康。最后,你還許會提高吸煙的重要性,你認為吸煙不僅令人愉快,而且對身心放松也有很幫助。你會說:我的壽命可能更短,但卻會更幸福了。通過這一系列的認知改變,你正在抽煙與吸煙致癌之間的認知就沒有什么沖突了,你化解了認知協調。
我們非常善于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為自己的行為找到正當性理由,并保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避免認知失調甚至是刻在基因中的傾向,在人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認識一致性傾向。心理學家阿倫森舉過一個例子,他朋友帶自己三歲的小孩去公園玩,給了她一些貼紙。另外一個小女孩走過來,于是朋友對小孩說:你不想把你的貼紙給那個小女孩玩嗎?小孩思考了一會說:媽媽,那個小女孩不喜歡貼紙。你看,其實三歲的小孩就已經能夠降低自己的認知失調。她在保留了自己所有的貼紙的同時,成功地把自己說成一個好女孩。因為,她試圖告訴父母,不是自己不愿意分享貼紙,而是其他小朋友不喜歡貼紙,所以她不需要分享自己的貼紙。
好了,回到一開始那個例子,你的目標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蝕的,首先,你對系統狀態差的感知會更敏感。然后你會迅速采取行動,但是努力的效果不會馬上發生,為了緩解這種認知沖突,會調低預期,減少行為。而行為越少,系統的狀態就會更差,你會不斷調低預期,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一個不斷向下的惡性循環。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已經長成一個100公斤的胖子。一個人變胖是溫水煮青蛙,一個企業市場份額逐漸下滑,一個醫院服務質量越來越差,其實都是溫水煮青蛙,企業員工又一萬種理由來解釋為什么市場份額下滑,而且還會說,我們已經努力過了。所以,不是你不努力,恰恰是因為你努力過,你需要調整預期來解釋你的無效努力,于是才出現了:目標侵蝕。所以,真正能對抗人性的其實很少。
那如何解決這種“溫水煮青蛙和目標侵蝕的問題呢?有兩個辦法,始終保持一個絕對的標準;然后不斷將目標與過去的最佳表現對比。正如馬云,馬老師說:今天的最好成績,是明天最低標準。只有這樣,我們的目標才不至于被侵蝕,當然這種反本能的操作是很難的。這其實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盡量少和比你差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會改變你對未來的預期,讓你喪失斗志,而且你還會合理性現狀。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精彩內容,請點贊收藏和關注我,我們下一期內容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