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教師節來臨前夕,位于寶安沙井街道的萬景樓開城迎賓盛典啟幕,百位佳人才子共襄尊師育才之盛舉,此時的萬景樓古色古香,璀璨奪目,燈火通明,好不熱鬧。這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筑,緩緩開啟了它的大門,以一場盛大的開城儀式,共慶中華傳統尊師育才的崇高理念。
所有賓客身穿華服,齊聚濟文堂,他們的服飾與這座古老的樓宇,共同營造出一種莊重而熱烈的氛圍。盛典伊始,開城迎賓儀式在鼓樂齊鳴、彩旗飄揚中拉開帷幕。所有嘉賓、師長、學子、媒體、國際友人均身著華服,緩緩步出萬景樓城外。隨著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會鐘鎮宇會長的一聲莊重的“開城迎客”,隊伍沿著精心布置的巡游路線,回到了廣場。
在這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非遺技藝表演正等待著他們。中幡表演的演員們穩健而靈動,非遺傳承人高永青老師和陳老師將沉重的中幡舞得風生水起,幾十斤重的中幡在他們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輕盈地舞出了各種花樣。而160斤的狀元刀更是讓在場的所有人折服,有幾位年輕人不相信刀有如此重量,紛紛上前嘗試,卻都徒勞無功。而兩位老師卻能將這把重刀舞得風聲鶴唳,展現出了非凡的武藝。強弓表演同樣贏得了陣陣叫好聲和掌聲。當高老師六張弓同時拉滿時,他展示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現場的一些英雄主動上臺想一試臂力,就連兩位國際友人也躍躍欲試。當他們接過弓時,才驚嘆于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對兩位師傅豎起了大拇指。隨著非遺技藝表演的結束,拜師禮正式開始。禮始,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國人尊師重道,乃久遠之傳統。本次開城儀式的重頭戲——拜師禮,在禮儀專家辰陽老師的主持下緩緩展開。儀式第一項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在迎神之樂《高山仰止》中,深圳市儒家研究會的鐘鎮宇會長手捧先師圣像安放至祭臺。全體人員肅立,行禮致敬。樂奏《天下有禮》。鐘會長跪拜于地,上香、獻爵、獻帛、讀祝文、行禮,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對先師的敬仰之情。
緊接著學子釋菜,六位學子登臺獻饌,他們手捧蔥、芹菜、龍眼干、蓮子、紅棗、紅豆等六種寓意深遠的食材,依次獻給大成至圣先師并行跪拜禮。
隨后,儒家賢師王大有先生上臺落座,學子們依次上臺行拜師禮,他們跪拜于地,雙手遞上拜師帖,行禮致敬。師長則進行庭訓,諄諄教誨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子們的心田。最后 學子們跟隨全國吟誦傳習人邵永玲老師一起誦讀《詩經·南山有臺》,他們的聲音清脆悅耳,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師長的敬仰。
作為盛典的高潮之一,主辦方特別安排了贈送禮品環節。當大有先生向國際友人贈送由連豐文化贊助的《論語》時,兩位國際友人們接過這份珍貴的禮物,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中華文化,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理解。這一舉動不僅旨在傳播中華文化,更體現了教師節盛典的國際視野和文化包容性。它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中國與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禮儀結束后,濟文堂還為賓客準備了非遺漆扇體驗活動。
嘉賓們親手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小心翼翼地在扇面上漂染著圖案,感受著漆藝的獨特韻味。這一環節不僅增強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也讓嘉賓們在體驗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魅力。
據悉,濟文堂連豐文化賦予一周一次開城儀式以拜師禮,不僅是一次慶祝活動,更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它像一座橋梁,連接著歷史與未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同時,也推動著社會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這場盛典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看到了尊師重教這一傳統美德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和發揚。
編輯:楊真 濟文堂 圖/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