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4月29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向設計致敬——陳漢民設計文獻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覽以200余件作品實物、檔案文獻與設計手稿、研究圖示等,系統梳理、展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承上啟下的開拓者陳漢民的設計思想、設計實踐與教育理念。
嘉賓合影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宣布展覽開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首先致辭,他回憶了陳漢民作為教師、教學督導和平面設計專業學科帶頭人對于學院設計教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貢獻。并表示,陳漢民長期承擔國家形象和民生設計的相關工作,設計了眾多影響廣泛的作品,是新中國平面設計的一面旗幟。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俊宇表示,“向設計致敬”是關山月美術館基于“當代設計藝術研究”定位的學術系列展,“陳漢民設計文獻展”從關山月美術館引回學院展出,通過教案、實物、視頻等多元形態,生動展現了陳漢民“育人為本”的治學精神,進一步深化了館校合作的學術價值。
展覽現場
展覽學術顧問何潔認為,陳漢民提出的“好懂、好記、好看、好用”四好原則,本質上是設計與社會的對話準則。陳漢民從未間斷對中國設計教育的思考、研究,以及設計實踐,并一直關注和積極參與國家重要設計項目的評選、指導工作和設計教育活動。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作品蘊含深厚民族特色,巧妙地將中國紅、漢字與圖形符號等傳統藝術元素進行現代轉譯與重構。其“功夫在畫外”的創作理念,源于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與對生活經驗的精妙提煉構思。
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書記郭秋惠概述了策展思路。本次展覽從“設計作品”“設計思想”“設計教育”“藝術年表”“同仁畫像”“設計文獻”“追憶先生”七個板塊,全面呈現陳漢民在藝術設計及教育方面的成就與貢獻。200余件標志、徽章、招貼、包裝等設計原作及手稿集中亮相,直觀呈現其“形簡意賅”“一形多義”的設計方法論與“四好原則”。“設計教育”板塊整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現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培養大綱、陳漢民的設計手稿、教學手稿及論著等文獻,揭秘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早期建構。退休后創作的“藏頭詩詞同仁畫像”,則以文人雅趣展現陳漢民對后輩的殷切期許。此外,追思會視頻與文獻資料共同勾勒出一位“德藝雙馨”師長的立體形象。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12日。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3818-83》1983年8月2日發布,1984年5月1日實施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中國工商銀行》 1989年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中國農業銀行》 1988年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讀者》雜志 1996年
陳漢民設計的標志《香港回歸專用標》 1997年
陳漢民設計的徽章《公安部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1980年
陳漢民設計的徽章《全國勞動模范獎章》 1983年
陳漢民設計的徽章《全國“五一”勞動模范獎章》1985年
陳漢民設計的硬幣 《85版硬幣》 1986年
陳漢民《中國唱片——國際歌》通用封套設計1979年
陳漢民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一)京劇《梅蘭芳》錄音帶盒面設計 1981年
陳漢民 《汶川》 抗震救災系列招貼 2008 年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 | 楊曉萌
制作 | 蔡培新
校對 | 蔡培新
初審 | 李振偉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