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覓食小星球
在人們的印象中,四川美食總是與麻辣、鮮香、油膩等形容詞掛鉤。的確,作為我國著名的美食之都,四川的菜肴以辣味鮮明、香氣濃郁而聞名于世。
然而,卻有一道截然不同的菜品,它沒有一點麻,也沒有一點辣,卻實實在在成為了四川菜系中一道不可多得的著名的菜——開水白菜。
初聞“開水白菜”,你可能會覺得它平凡無奇,似乎難以登上大雅之堂。但事實上,這道菜的獨特魅力,早已深深植根于川人的味蕾之中。
那么,究竟是怎樣的魔力,讓嗜辣如命的四川人對這樣一道清湯寡水的白菜,情有獨鐘呢?
這得從一位清宮御廚黃敬臨的故事說起。他在任期間,許多人對川菜進行貶低,認為其“只懂得辣味,粗俗土氣”。面對外界對川菜的誤解,決心以一道菜品證明川菜的精細與雅致。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探索,他創作出了“開水白菜”,并大膽地呈獻給慈禧太后。
面對這道看似簡單的菜肴,慈禧太后起初不以為然,甚至質疑黃敬臨的用心。然而,黃敬臨的一番解說,讓她對這道菜有了全新的認識:選用上等東北大白菜,僅取中心的嫩葉,經過長達四小時的精工細作,81道工序的熬制,方成這一碗清澈如水的湯中,蘊含著無窮的鮮美。
慈禧太后一品之下,不禁贊嘆:“清新鮮嫩,遠勝珍饈美味。”她將這道菜命名為“開水白菜”。從此,這道菜不再是普通的湯煮白菜,而是上升為宮廷佳肴,流傳至今。
后來,這道菜隨著黃敬臨回到了四川,從此在川菜界廣為流傳,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川菜廚師心中的圣典。
到了1954年,川菜大師羅國榮調任北京飯店主廚,他不負眾望,將“開水白菜”的烹飪技藝帶到了首都,讓這道菜在北京飯店的高級宴席上大放異彩,成為國內外貴賓交口稱贊的佳肴。
因此這道菜既是古時候的宮廷菜,也是現在的國宴大菜,更被譽為川系名菜之中代表著最高水準的菜品。
這道菜看似簡單樸素,實際上卻展現了高超的烹制技巧。
開水”二字,并非日常所理解的清水,而是指經過長時間熬制,由老母雞、老母鴨、火腿蹄肉、排骨、干貝等食材精華凝聚而成的透明湯底。在至少4小時的慢火熬制中,料酒、蔥蒜的加入,猶如點睛之筆,使得湯味濃郁而不膩,清新宜人。
白菜,則更是這道菜的靈魂所在。只選用未完全成熟大白菜的嫩心部分,經過微焯、清水漂冷,去腥存鮮。
這白菜并不是煮熟的,而是燙熟的,用大勺舀溫燙的上湯反復澆淋白菜,直到最外一層菜莖已完全熟軟,方可把白菜放進湯盆,再緩緩地舀入熱上湯。
此時看過去,四五片攤開的葉子襯出中間一大朵睡蓮般的白菜心,菜莖菜葉一如新生,沒有半點燒煮煨燙的痕跡,恍如一棵生鮮的白菜;而那一盆清湯,無油星、無顏色。
初見此菜,清湯寡水,無油花之艷,卻因其香氣撲鼻,入口柔美,而讓人印象深刻。
清水白菜,簡約而不簡單,它用最樸實的面貌,帶給我們最豐富的味覺體驗。如果你也喜歡探尋美食背后的故事,不妨一試這道匠心獨運的佳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