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31年?????????
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用了40多年,從只有“一間糧站、一家飯店、一條小馬路、一盞紅綠燈”的邊陲小鎮,一躍成為一座青春洋溢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
經濟數據是活力的直接體現。珠海GDP從1980年的2.6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233.2億元,增長了1620倍,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2023年,珠海人均GDP更是高達17.03萬元。
珠海,不僅是廣東車牌粵C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也是處于珠三角地區的關鍵“C位”,不僅毗鄰南海,在港珠澳大橋竣工后,還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
作為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珠海設有拱北、橫琴、青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業區5個陸運口岸,九洲港、灣仔港輪渡客運、珠海港、斗門港、萬山港5個水運口岸,共10個國家一類口岸,是僅次于深圳的中國第二大口岸城市。
這些年,珠海堅定不移落實“制造業當家”,圍繞“產業第一”多措并舉,工業投資實現近十五年來首次超過房地產投資,從過去每年300億元左右提升至近兩年每年600億元左右,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2022年的30.1%提升至2023年的35.8%。
珠海從無到有系統構建起初具區域競爭優勢的光伏、新型儲能產業體系,全球最大的吉瓦級液流電池工廠(緯景儲能)在富山工業園投產,一批新能源產業項目在金灣、斗門異軍突起,MicroLED、TSV先進封裝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和先進工藝項目相繼在珠海完成布局,不僅優化珠海東西部產業布局,更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搶占先機。
如今,這座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孕育了40家A股上市公司,包含多個行業“領頭羊”,總市值達到4901.67億元。其中,15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14家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5家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4家在北交所上市、2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接下來,時代周報社將用數據分析這40家上市公司,從側面看看珠海資本市場的成長與產業布局。其中,哪些公司如今已成長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哪些公司所在行業更具發展前景。
珠海的A股資本市場31年
早在1989年,珠海就誕生了本地首只公開發行的股票——富華化纖,拉開珠海市國企股份制改制試點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序幕。
在滬深交易所開市之后,富華化纖于1993年3月26日正式登陸深交所,成為珠海市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簡稱粵富華(現珠海港,000507.SZ)。
這也拉開了珠海企業借力A股資本市場發展的新篇章。
自此,珠海本地優質企業陸續登陸A股市場。截至2024年5月31日,珠海一共擁有A股上市公司40家。其中,2023年是珠海企業上市最多的一年,年內有5家公司上市;其次是2010年和2021年,均有4家公司上市。
民企占比近七成
從上市公司屬性來看,在這40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有27家,占比接近七成。此外,國有企業有9家,公眾企業有3家,外資企業有1家。
從上市公司地域分布來看,作為珠海市開發最早的區域,,香洲區是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坐擁最多的上市公司。據時代周報社統計,在40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位于香洲區,其中國有企業8家、民營企業17家、公眾企業3家、外資企業1家。此外,金灣區擁有9家上市公司、斗門區擁有2家上市公司。
多為醫藥生物行業
作為珠江口西岸“工業大市”,珠海的產業發展離不開工業制造業的推動。
2023年,珠海工業經濟扛起大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工業投資增長3.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6.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8%。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這40家上市公司分別來自14個行業。其中,最多的行業為醫藥生物行業,有7家公司;其次是電子元件及設備行業,有6家公司。此外,材料、半導體行業分別有5、家、4家公司。
創造就業崗位近18萬個
從上市公司創造就業崗位來看,這40家上市公司的員工總數就達到17.95萬人,也就是創造就業崗位接近18萬個。
其中,國內家電行業龍頭企業格力電器(000651.SZ)創造的就業崗位數最多,員工總數約7.26萬人。其后,國內打印機領域龍頭企業納思達(002180.SZ)擁有員工約2.2萬人,排在第二;國內消費類電池領域龍頭企業珠海冠宇(688772.SH)擁有員工約1.66萬人,排在第三。
29家上市公司盈利
從公司業績方面來看,這40家上市公司2023年實現盈利的有29家。其中,歸母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11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歸母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4家。
其中,格力電器業績雄踞第一,2023年營收2050.18億元、歸母凈利潤290.17億元。其后,國內領先的現代化制藥企業麗珠集團(000513.SZ)2023年營收124.3億元、歸母凈利潤19.54億元,位居第二;區域房地產龍頭企業華發股份(600325.SH)2023年營收721.45億元,歸母凈利潤18.38億元,位居第三。
此外,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龍頭企業湯臣倍健(300146.SZ)2023年營收94.07億元,歸母凈利潤17.46億元,位居第四。
平均研發投入超過3億
隨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在不斷增加。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在研發方面,這40家上市公司2023年平均投入達到3.7億元;其中,投入超過1億元的有15家。
這其中,2023年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有4家。格力電器研發投入最高,達到70.06億元,占全年營收的3.43%;其后,納思達、麗珠集團、珠海冠宇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51億元、12.35億元、11.5億元,分別占全年營收的7.28%、9.94%、10.05%。
此外,國內衛星大數據行業領先企業航宇微(300053.SZ)去年研發投入雖然僅為1.64億元,但占全年營收比達到46.5%,研發占比在40家上市公司中居首。
市值不斷攀升
在公司業績和研發投入的推動下,上市公司迅速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市值不斷攀升。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截至2024年8月20日,一共有8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
具體來看,格力電器市值居首,達到2306.62億元;其次是麗珠集團,市值達到339.15億元;納思達緊隨其后,市值為336.28億元。此外,國內血液灌流行業龍頭企業健帆生物(300529.SZ)市值超過200億元。
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占六成
珠海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當地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珠海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以及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4+3”現代產業,加速構建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生態,打造了一批細分領域領先企業。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在40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屬于各個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型企業,占比六成。其中,格力電器、納思達、湯臣倍健為各大行業龍頭型企業。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 張照
編輯|潘展虹
版式| 松
? 這座粵東小城,等待出圈
? 在東北,誰是下一個百強市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