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審核是一個特別嚴謹的過程,但有時候仍可能會存在出現錯誤。盡管教材審核都是專業人士,且人數眾多,并且審核標準和程序會非常,但難免會有疏漏。
比如,蘇教版物理教材就出現過錯別字。
近日,一位女博士在網上吐槽,說小學三年級英語新教材中出現了語法錯誤,具體內容是unitone第一單元b部分的一個句子。
這位女博士自我介紹是留美教育測試博士,應該對英語比較精通。她指出我國三年級英語教材上有語法錯誤,她的這個說法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
精通英語的大家可以看看她說得是否有道理。
第一單元b部分的第一個句子就是“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這句話的意思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種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朋友呢”。
以上兩種翻譯的意思不太一樣,至于哪一種更加準確,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基本上都認為課本原本想表達的是后者。
博士認為,這句話中的“we”是復數,所以應該去掉后面的“a”,并把“friend”改為復數形式“friends”,整句話翻譯就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好朋友”。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朋友呢?”應該怎么表達呢?博士說,應該用“How to be a good friend”。
對此,網友們的看法并不相同。
有人覺得博士的說法有誤。
廣東的一位網友認為這句話在語法上是正確的。因為“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朋友呢?”這里的“we”雖然是復數,但整句話是在探討“我們”每一個人如何成為別人的“一個好朋友”,是從個體角度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個”特定意義上的好朋友,從這個角度理解,這個句子是合理的。
而如果是“How can we be good friends”,問的就偏向于咱們之間怎么樣成為好朋友這種意思,所以這個標題要結合課文的實際內容去理解,而不要斷章取義。
教材中這句話其實全句應該為“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 of others?”,強調的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怎么成為他人的一個益友,編輯這樣寫是經過了認真考量的,完全沒有問題。
這里的“friend”指的是一種朋友概念,不是指具體的幾個人,類似的“We are a family”,即“我們是一家人”。
但也有人覺得博士質疑得有道理,因為“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這句話就像是中式用語習慣直接翻譯了過來的。
一位英語考試肯定了博士的質疑。因為按照中國孩子應試要學習的語法來說,這句話確實說不通,考試時必會產生歧義,但是有人說國外人沒那么重語法,口語里不用那么糾結。
還有一位網友說自己問了加利福利亞大學的教授,這位教授力挺博士的觀點,認為“How can I be a good friend?”更恰當。
這位博士很有探究精神,值得很多人學習。所以,這兩種說法無論誰合理誰不合理,能秉著共同探究的初衷來探討就好,我想這也是作者發作品的出發點。
其實我們的教材一旦出現錯誤,相關部門通常會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正,以確保教材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大家怎么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