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對師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使師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要求,落實滬滇協作要求和昭通市心理健康教育十二條措施,9月26、27日,昭通市委組織部、昭通市教育體育局特邀昭通市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劉俊升博士專家工作站陳光教授到昭通市職教中心、昭通市職業學院、大關縣職中、大關復興中學為200余名教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體驗活動,大關縣靖安鎮中學、云天化靖安中學進行調研。昭通市教體局關工委、相關科室領導隨同。
活動過程中,陳光以《心理團輔講座+體驗》為主題,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幽默風趣的語言,通過手牽手傳遞能量等方式活躍現場氣氛,同時通過猜拳小火車游戲結合按摩操,讓參訓教師得以放松身心,活躍氛圍,體會助人與被助的快樂。課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密碼傳遞”活動,讓大家充分體會團隊合作、溝通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支持與互助、接納與包容。陳老師秉承著真誠、理解、接納的理念指導、組織活動,老師們放松心情,根據自己的直觀體驗表達內心感受、分享心情。引導教師們關注自我心理成長,提升心理素質,現場氣氛熱烈。
參訓老師們都覺得很放松、開心,表示受益匪淺,很愿意參加這類活動,在團體活動中探索潛意識和需求,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實現心靈成長。
陳光教授告訴筆者:“團體心理輔導課看似一系列團建小游戲,實則是一套壓力和不良情緒的篩查機制。教師群體在社會望子成龍的高期待下心理負擔很重,通過活動可以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調整心情。”
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澆灌心靈,幸福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學生。通過陳光教授《心理團輔講座+體驗》活動,著力幫助學校教職工緩解工作壓力,提升工作效能感與生活幸福感,鼓勵教職工在參與過程中探索內心、放松身心,更好地護航學生成長成才,同時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
9月26日下午,陳光教授收大關縣靖安鎮中學、云天化靖安中學調研,他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匯報、訪談、實地查看等方式進行調研,對大關縣靖安鎮中學、云天化靖安中學心育機構設置與教學體系建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危機干預機制開展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他建議:一是學校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如校園欺凌現象、問題學生等,建議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倡導學科滲透全方位協同育人;二是把學生學習心理、情緒調節、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教育列為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要內容;三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的有效嘗試與方法形成體系,以便系統、全面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是學校要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關注流動、留守兒童、“弱小”學生,切實抓好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工作。(昭通市教體局關工委 蒙世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