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剛入局造車的李想將理想汽車的產品路線定為“做大的增程車”時,坊間便投來無數嘲諷,認為李想在“脫褲子放屁”。
在洽談過的100多家投資機構中全部都因李想一意孤行地堅持“增程式”,從而對理想汽車避而遠之,沒人肯投資。理想汽車在那一年差一點因為“缺錢”而死掉。
李想之外,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也是“增程技式”的忠實擁躉。其在2022年7月6日在社交媒體上為“增程式”瘋狂打call,稱“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模式”。
卻想不到余承東對“增程式”的吹捧,除了引來普通民眾的嘲諷外,還惹毛了原大眾中國CEO馮思瀚和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兩人直接公開回懟余承東“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
然而,兩年多時間過去,市場的風向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曾經人人喊打的“增程式”,如今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無數事實證明,在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增程式路線不僅是車企提振銷量的秘訣,更能挽大廈于將傾。
比如,理想汽車和問界憑借一系列“增程式”車型將一眾對手遠遠甩開,穩居行業塔尖。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零跑汽車以及哪吒汽車更是憑借增程版的零跑C11和增程版哪吒S實現了起死回生,從“下一個威馬”變成了“理想平替”。
零跑和哪吒擁抱“增程式”后逆天改命般的市場表現無不彰顯著增程式路線的魔力,吸引著小鵬、極氪、阿維塔、埃安、小米紛紛紛紛往“增程式”的堆子里扎。就連大眾都不得不妥協,計劃在2026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增程式中級SUV與理想L6競爭。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增程式”車型今年累計同比增長率高達167%。
那么“增程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讓曾經對自己嗤之以鼻的車企紛紛倒戈,生怕慢人一步的呢?
程式技術能夠異軍突起,靠的就是一個字——“穩”。它雖然不是最新也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卻是當前階段最平衡的選擇。反觀其他那些個方案,多多少少都有點繞不過去的坎兒。
比如說純電動方案,這玩意兒存在著幾乎無解的續航焦慮,讓人開車都不踏實。不管是跑高速還是在冬天使用,續航里程被腰斬都不足為奇。加之新能源汽車全都一股腦地在用戶體驗上內卷,大屏顯示器以及冰箱彩電等耗電設備統統往車上塞。這更讓汽車標示的續航數值成為了一個笑話。
想將電池充滿,即使是快充也基本要等上一個小時,而且社會上的充電設施建設也存在著極度不均勻的痛點。
再比如多檔DHT,聽著挺高大上,也被很多半吊子的車評人吹上天?其實問題一大堆。變速箱頓挫感嚴重,容易出故障,還有失速的風險。整個系統又復雜又占地方,成本還高得嚇人。這些問題,現在都是無解的,想想就讓人頭大。
反觀增程式,缺點是啥?高速油耗稍高?聽起來不夠"高科技"?拜托,這也叫致命問題嗎?
增程式技術說白了就是讓內燃機專心發電,電力一部分驅動車輛,一部分給電池充電。它的優勢在于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出故障的概率比那些系統復雜的純燃油車和插混車要低得多。
那為什么增程式技術會在最初不被眾多車企看好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誤判。
第一個誤判是低估了動力電池成本下降的速度。原本在動力電池成本的高壓下,大家都認為“增程式”車型如果硬塞大容量的電池,將續航做到兩三百公里,那還不如直接造純電車。但如果只配備一百公里左右續航的電池,加上續航打折,實際可能只能跑幾十公里。這又會顯得很雞肋,還不如造純燃油車。反正說白了在當時看來“增程式”真的就是在“脫褲子放屁”。
第二個誤判是高估了充電設施建設的速度,認為短期內什么800V、4C快充都會吧遍地開花。
結果呢?電池成本嘩啦啦地往下掉,現在一百度的電池的成本價也僅在5萬元左右,"大電池增程"方案一下子就變得可行了。而什么800V、4C快充還是出現在少數地方的新事物。
正是這兩個判斷的"反轉",讓增程式技術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大電池增程方案既沒有續航焦慮,又保留了純電車的駕駛感受,在當下簡直不要太香。
對于那些一上來就噴"增程式落后"、"增程式就是脫褲子放屁"的人,我只想說:技術無關新舊,關鍵看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的增程式,就是在用實力說話。有時候,看似"倒退"的選擇,可能恰恰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有時候繞個彎,反而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