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舊事恍若流水,千年時光,湮沒了六朝繁華。孫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在南京建都。
今天南京尚存“獅子沖”“獅子壩”“獅子灣”“石獅溝”“麒麟鋪”“麒麟門”“石馬沖”等地名,均與南朝石刻遺存相關,這些列置于陵墓前的石刻群被稱為南朝陵墓石刻。
作為南朝往事的親歷者,南朝陵墓石刻與北朝石窟石刻一起,代表了南北朝時期中國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金陵一夢,古與今在此交相輝映。國慶期間,南京博物院正式推出“南京棲霞南朝石刻云展”,線上線下相結合,這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數字文物之美。
時間是一場行為藝術,南朝石刻歷經風霜雨雪,飽經滄桑,依然熠熠生輝。
南京市棲霞區文化和旅游局加強院府合作,與南京博物院攜手,開展南朝陵墓石刻數字化保護與利用試點工作,選取棲霞區三處5件代表性石刻,精準“數字還原”,梳理歷年文獻資料,對試點石刻進行全方位解讀。
南朝石像走過千年沉浮,朝我們走來。本次線上線下共同展出的獅子沖陵墓石刻、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石刻和梁始興忠武王蕭憺墓石刻等5件代表性石刻,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多維度、全方位的南朝石刻世界。
獅子沖陵墓石刻氣勢雄偉、裝飾富麗、神態靈動;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石刻東石獸雄偉壯碩,西石柱造型精巧、裝飾華美;梁始興忠武王蕭憺碑之書法,是隸書向楷書演變后的標志之作,對后世影響深遠……
借助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展覽通過構建知識圖譜、裸眼3D小動畫以及文物解讀程序等多種創新方式,用戶可以360°無死角感知三維高清掃描建模后的石獸、石柱、石碑的文物細節,探尋石刻背后的故事。
目前,線上展覽已在南京博物院微信官網上線,由菜單“品南博”——“三維文物”進入“物華天寶--數字文物之美”,點擊“南朝石刻云展”即可閱覽。同時上線南京市棲霞區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眾號“南京棲霞文旅”,進入“南朝石刻”---點擊“數字化解讀”即可。
線下展覽同樣精彩紛呈,在展館內“物華天寶數字文物魔方”展區,裸眼3D結合高精度數字三維技術更是將南朝石刻的精美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可以親手觸摸那每一寸都鐫刻著匠人心血與智慧的千年印記。
“一眼千年”的時空聯結中,匯點點星光,成燦爛星河,指尖輕觸,我們彷佛置身石刻之前。
飽經風霜的南朝石刻屹立千年,是一張響亮的棲霞文化名片。棲霞區作為全國區縣級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石刻文物保存相對完整,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近年來,棲霞區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積極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激發轄區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激活六朝石刻,讓文化煥發“新生”。區文旅局特別推出 " 行走六朝之棲霞國寶 " 公益旅游專線,由專業導游帶隊走訪棲霞區內的南朝石刻精品;利用三維掃描、數字建模等現代技術手段,對南朝石刻進行數字化數據采集和數字化虛擬還原,實現珍貴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永生;為轄區10處南朝石刻建立“身份證”,游客通過掃描標識牌上的二維碼,了解“國寶”們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各項數字化手段的不斷探索和成熟,數字文博創新“潮涌”。“文化+科技”“線上+線下”的展覽內容,無疑為棲霞區文化產業的傳播與發展注入新活力。通過文化遺產數據的采集和積累,不斷豐富線上線下展示內容;通過互聯網運營推廣,不斷優化棲霞區文化遺產和旅游服務內容供給,提升文化旅游服務效能。
指尖輕觸,穿越千年,讓我們一起開啟南朝陵墓石刻藝術探索之旅,讓文化在數字中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