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W遇到了一件惡心事。
李滄中梁首府,交付兩個月,房屋問題不少。中梁方面很強硬:
簽字收房,拿鑰匙;賠償,沒得談,起訴就行。
W已經咨詢過法律方面的業內人士,這家樓盤糾紛纏身,早已躺平。
有律師告訴W,大概率能勝訴,但執行很難,很難拿到賠償金。猴年馬月……
2024年,好多房企、樓盤,都是類似的狀態:
蓋成什么樣,就像開盲盒。
1、我:卑微到土壤;他:“我就這樣了”!
其實,中梁首府業主們的遭遇,在青島根本不是個例,非常普遍。
大家的窘境出奇的相似:
延期交付,開發商資金斷裂;知名房企,昔日TOP20,青島項目雖有利潤,但總部嚴重危機;躺著交付,業主愛收不收;官司纏身,無暇顧及……
以中梁首府為例,開發商青島梁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9月4日剛被列為被執行人。**查顯示,自身風險有29條。
該公司多次變更法人代表,目前是賀東,中梁控股的領導。
李滄中梁和市北臺東中梁,都是2022年樓市不錯時期開盤的,業績都不錯。但中梁很不爭氣,實實在在坑了青島人。
更可怕的是,作為上市公司,中梁控股的夢魘還在繼續。根據該公司公告,2024年1月至8月,集團銷售額約123.2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52.7億元,減少51.25%,直接腰斬。
四年前,情況可不是這樣的。中梁,外號“小碧桂園”,2018年,邁入千億俱樂部,2019年成功上市,2020年殺入房企前20強。
府系產品,可是中梁旗下的改善系列,是有品牌溢價的。TOP20,貼金;府系產品,又貼一層;這樣一來,定價就高起來了。
中梁首府在蔬菜批發市場旁邊,緊鄰李滄重慶路,定價2.5萬+,就是這樣的套路。
青島購房者是很善良的。最初,他們對中梁的期待非常高。“中”字頭,上市公司,全國范圍的大企業,怎能會差?
即使斷斷續續停工、延期,大家情緒也沒崩潰。直到收房一刻,徹底破防。
咱們的購房者,真的是:好說話,要求低,身份卑微。
虛假宣傳,承諾沒兌現,好歹,給個說法吧?
這時候,大家終于明白,上市公司比本地小房企,躺得更徹底。
樓盤的工作人員,全是底層打工者,隨時可能被裁,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簽嗎?
簽了,就是認了,就這樣了。
躺平姿態,確實讓部分業主放下了,“算了”。但也有堅決要說法的,找律師。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這批購房者,是看清了“知名”房企的真面目。
2、信任感全無,重建太難!
除了中梁,還有很多類似的知名房企,在青島,敗壞了名聲,黯然退場中。
比如,世茂、三盛、中駿、花樣年、奧園、藍光、禹洲、金科……
市場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看清了一切。
以前,大家對外來“知名”房企趨之若鶩,基本上就是:
你說什么,大家就信什么。
萬科、中海、保利、恒大、碧桂園、融創、龍湖……它們一度占據了青島市場前列,一度化身青島樓市的希望和未來。
在開盤之前,無不宣傳高端大氣上檔次,改善豪宅天花板,定位很高。一副要秒殺其他樓盤的姿態。
但項目實景呈現之時,忽然就變得“低調”了。
有大佬調侃:規劃是一回事,宣傳一回事,落地又是一回事。
2024年,底線再次往下調。到什么程度了呢?
幾年前,精裝減配,業主們義憤填膺,房企還要臉面,雙方坐下來聊,協商;如今,擺爛、躺平,習以為常。
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大家在被“傷害”中,信任感全無。
人們缺乏信心——對房企缺乏信心,對市場缺乏信心,對后市缺乏信心;
不再信任你的說辭、你的承諾和你的宣傳。
這些房企,不止把自己玩死了,也把這個行業弄垮了。
3、很可惜,也很可笑
這幾年,青島購房者實際上已經到了:非不得已,堅決不買房的地步。
以前,郊區盤,風險大;現在,嶗山盤也有倒下的,風險也上來了。
以前,都說小開發商不行,規模小,不靠譜;現在,帶頭躺下的,竟然是所謂大平臺,上市房企,知名房企。
地產行業,買賣雙方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很可惜。
近期,房師傅聽到了好多行內傳聞。基本就是,**房企,處理完尾盤,就逐步撤出了。
好多樓盤,銷售不暢,都被市場遺忘了。
比如,市北福州路旁的某某逸安居項目。立交橋、噪音、高層、擋光,全占了。
從定價三萬,到現在特價房兩萬五六,依然被購房者“無視”。即使這個盤扯著某實力房企的虎皮,依然死氣沉沉。
可能,這些房企至今都沒想明白:
買家都去哪里了?
你們怎么不買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