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英魂,愛心如織繪錦章;錦旗輕展,感恩之情溢四方。10月5日,沂南縣蘇村鎮聯興村黨支部書記邢念洲一行,專程來到臨沂城區,將一面寫著“情懷英烈,奉獻大愛”的錦旗,送到山東省志愿服務聯合會理事、沂蒙精神宣講員尹志林的手中,以表達對尹志林等愛心人士為沂南縣第一位共產黨員劉鳴鑾烈士曾孫捐助治療費用的感激之情。
自2021年3月19日起,尹志林自費近80萬元,組織團隊追尋探訪全國各地的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和戰爭遺址及英烈事跡,通過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宣講紅色故事,行程30000多公里,尋走了16個省、4個直轄市,拍攝了120多集短視頻,許多視頻和文稿在學習強國平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轉載和播放,累計觀閱量3000多萬人次,多次受邀到大學、機關、企業宣講,弘揚紅色文化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受到各界一致好評。
為了更好的弘揚沂蒙精神、講好先烈事跡,尹志林在搜集撰寫文稿時,就經常到各地追尋探訪英烈足跡,學習英烈精神,實地挖掘豐富英烈事跡資料。
今年春天,他在尋訪革命烈士劉鳴鑾事跡的時候了解到,年僅9歲的劉鳴鑾烈士的曾孫劉國彬,不幸患上腦部惡性腫瘤。而其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父母種地和打工,對于本就生活拮據的家庭又添重負,無疑是雪上加霜。
劉鳴鑾烈士后人的窘迫境況,讓尋訪中的尹志林內心難安。他多次與聯興村黨支部書記邢念洲溝通商談交流,決定發動本村黨員群眾和社會愛心人士,為小國彬捐款治病,以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
7月19日,尹志林一行來到沂南縣蘇村鎮,帶頭捐款,為劉國彬籌集治療費用,發動黨員群眾和愛心人士捐款,兩天內籌集4.4萬元善款。
劉鳴鑾烈士,蘇村鎮門家庵子村人,1902年出生于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在著名共產黨人瞿秋白、鄧中夏等人啟發指導下,1925年春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報考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8年2月9日晚,劉鳴鑾在保護鄉親群眾組織和率領民團抗擊魯南土匪劉桂堂(劉黑七)到蘇村劫掠的戰斗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戰,身受七處重傷,失血過多,10日犧牲于小杜莊,時年26歲。(張春兄、馮愛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