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書院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龍市鎮,背踞五虎嶺,面臨龍江河。整座書院分三進,門前狀元橋,中廳明道堂,后院文星閣,面積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計100多間,系磚木結構。整個書院古樸端莊,綠意蔥蘢。
該書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湘贛邊界寧岡、茶陵、酃縣(現炎陵)三縣的客家人捐資興建而成。
這里是我軍第一所軍校——軍官教導隊的創辦地,也曾是朱毛紅軍會師的地方。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進駐井岡山,開始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提高部隊作戰能力,培養班排連干部,11月下旬,毛澤東在龍江書院著手創辦工農革命軍軍官教導隊(后改稱紅四軍軍官教導隊)。
毛澤東為教導隊規定了三項任務:一是為部隊和地方培訓輸送干部;二是改造俘虜;三是調查研究敵軍情況。按照要求,教導隊以軍事教育為主,兼學政治、文化。軍事方面有隊列、單兵刺殺、地形地貌、軍事指揮等練習內容;政治方面有階級斗爭、土地革命、政權建設等內容;文化方面主要是識字活動。
學員有來自部隊的班長和優秀士兵,也有井岡山周圍各縣黨組織選送來的赤衛隊骨干。
學制三個月,實行“三操、兩講、一點名”作息制度。“三操”是早晨、中午、下午室外操練;“兩講”是上午、下午講課;“一點名”是每晚點名講評。 毛澤東十分重視教導隊工作,時常來給學員上課,講解中國革命性質等重大課題。
通過培訓,學員們政治和軍事素質得到很大提高,掌握了建立政權、武裝工農、指揮戰斗的基本知識,理解了革命的性質和意義。許多學員結業后回到崗位,積極投入艱苦的革命斗爭中,為軍隊建設和地方政權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教導隊共舉辦了兩期。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軍官教導隊逐步發展演變為紅四軍隨營學校,而后演變為紅軍學校、紅軍大學、抗日紅大、抗日軍政大學等,一直發展到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學府——國防大學。因此,龍江書院被譽為“國防大學的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