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眾號:美術志 | 微信ID:mszmss
最近,有一條熱度非常高的新聞
國際攝影大師、世界著名
當代攝影藝術家斯蒂芬·肖爾
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學術報告廳舉行講座時中途離席
原因是斯蒂芬·肖爾認為臺下很多人
從始至終都在低頭看手機
感覺不好就中途離席了
他最后留給現場的觀眾
一句話語氣仍然語重心長:
“要專注,要專注!”
而臺下很多人從始至終都在看手機
此消息一出
就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不懂得什么樣尊重”
“這么好的機會不知道珍惜”
“很多學生都是被迫來的”
甚至還有人指責央美的學生
網上關于這件事的評論很多
很多并不都是理智的
其中有很多關鍵點要說清楚
第一就是這次演講是需要搶票的
并不都是央美的學生參與
評論及照片來自:野谷YeGu
評論來自:程迦南
第二點就是
現在的情況并不是網傳的那么糟糕
由于翻譯的的問題
大部分同學在用手機翻譯
而且也會用手機做筆記
事后也向史蒂芬·肖爾及時傳達了這些信息
在肖爾老師離開后,
也有許多觀眾找到工作人員解釋,
希望代為轉達他們真的有在認真做筆記,
無論工具是筆記本/iPad還是手機。
最可惜的一點是
史蒂芬·肖爾是最后一次在中國演講
最后卻以這樣戲劇性的方式結束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同學問
這位攝影大師到底什么來頭?
Stephen Shore,1947 年出生于美國紐約,被譽為“新彩色攝影大師”。
肖爾喜歡將鏡頭對準那些平凡而不起眼的景致,例如:路邊建筑、城市景觀、人文環境的細微之處。
肖爾的作品善于用顏色去記錄生活中所見色調的廣度和強度,用攝影歌頌平凡中蘊含的詩意。
17歲時,肖爾已是安迪·沃霍爾“工廠”工作室的常客,拍攝沃霍爾和他周圍的一圈先鋒藝術家。
23歲時,肖爾成為首位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在世攝影師。
他的攝影生涯跨越了60多年,不斷探索和重塑自己的攝影風格,從早期的《美國表象》到近期的《地形》系列,肖爾的作品涵蓋了多種主題和風格,體現了他對攝影媒介的深刻理解和創新精神。
紀實風格:肖爾的攝影作品通常采用紀實風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瞬間,展現普通人的生活和環境。他的作品真實而自然,強調了生活的平凡與美麗。
色彩運用:肖爾是早期采用彩色攝影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使用鮮艷的色彩,賦予了日常場景新的活力和視覺沖擊力,打破了黑白攝影的傳統界限。
構圖與視角:他的作品常常采用獨特的構圖和視角,注重細節和空間感。肖爾善于通過平常的場景揭示出深層次的意義,展現了他對環境的敏銳觀察。
你對這次的
“離席”事件怎么看?
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