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達87.8萬輛,單月零售滲透率首次超過50%。這意味著,在選購新車時,買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多數人的選擇。
下一步新能源車要賣到哪里,是對車企們的靈魂拷問。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給出了答案,集體下沉,瞄準三四線及以下市場。但新能源要下鄉(xiāng),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2023年春節(jié),每人Auto曾刊發(fā)《村里沒有「電動爹」》,來記錄電動車在下沉市場的普及情況。彼時,買一輛特斯拉Model 3被村民視作大冤種,甚至成為小夫妻頻頻吵架的導火索。一年半時間過去,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的大背景下,我們重新觀察了一次縣城、鄉(xiāng)鎮(zhèn)乃至農村的電動車生態(tài),試圖了解下沉市場是否發(fā)生了一些改變。
文 |謝韞力
編輯|李歡歡
來源 |每人Auto(ID:meirenauto)
村里的年輕人,愛上買電車
這個十一長假,姚清回到四川農村老家,明顯感到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fā)生。
雖然節(jié)假日高速路一如既往地堵,但作為一個多次自駕回家的電動車主,她做計劃越來越有經驗了。比如要避開假期第一天、最后一天的高峰期,以免路上堵到電量被耗凈;還要想好去哪個服務區(qū)充電,電量如果實在撐不住,別執(zhí)著于服務區(qū),一定要就近找到出口下高速,盡快補能,“千萬別心存僥幸”。9月28日清晨姚清提早出發(fā),一路順利到了家。
變化來自于村里的親戚們,兩年前春節(jié),姚清第一次把特斯拉Model 3從廣州開回家,剛把車停好,就收到了親戚的一連串提醒,“電車輻射大,對人體有害,快賣掉”。一時間讓她哭笑不得。現在,面對親戚們的問題,她應對有方:介紹特斯拉要加上前綴“進口品牌,二十多萬”,問界要強調“這是華為的車”,蔚小理“要努力往大城市年輕人的選擇上靠”。
年輕點的同輩們拋來的問題更實際一些,明顯對電車有過一定了解。“是不是一路回來不敢開空調、座椅通風/加熱?”還有人來打聽續(xù)航,和她討論電車品牌,言語間“流露出買電車的想法”。
到家第二天,姚清開車去村子附近的縣城充電,她發(fā)現城區(qū)又新建了2處公共充電樁,都在加油站旁。來充電的人群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往進出充電站的,除了她,就只有綠色的出租車,普通私家車來充電的“一輛都沒見過”。但這一次,姚清遇到幾輛理想,“掛著本地車牌,車主看上去剛邁入中年”。她判斷,縣城有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
▲電動汽車快速充電樁。圖 / 視覺中國
王雨辰就是縣城里最先吃螃蟹的人,他力排眾議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Y。
今年上半年,他從私立學校考上了縣高中的編制,正式成為體制內員工,在周圍人眼里,“算上了岸”。未來幾乎不會再有大的波瀾,人生目標明確,成家立業(yè),一步步進階職稱,王雨辰覺得是時候買一輛車了。
對他而言,買什么車并不是自己說了算,剛畢業(yè)兩年,積蓄不多,買車的大半費用需要父母資助。在縣城,選車通常要參考身邊人,王雨辰的父親挑中了奇瑞,因為“大家都在開”。朋友聚會時,大家又建議,“要么買豐田,要么買大眾”,預算夠的話“就直接BBA”。
他試探性地說要不買輛電車?飯桌上安靜了,過了一會兒,有朋友困惑地問,“你看身邊有誰買電車嗎?”
王雨辰生活的這個縣,位于四川西南部,總共有22萬人口,其中6萬居住在城區(qū),其余16萬分布在10個鄉(xiāng)鎮(zhèn)。和多數縣城類似,這里沒有空間容納蓬勃發(fā)展的新產業(yè),相對更封閉些。視線躍過低矮的套房,遠處是層疊的群山遮蔽,阻礙了年輕人外出的腳步,也擋住了新鮮事物涌入。生活在這里的人,接觸到的只是方寸間的觀念。
王雨辰想買電車的念頭,源于大學同學,他們大部分定居在成都。那是座喜歡出行的城市,周末沒人愿意待在家里,大家更習慣開著車去近郊露營。在公園、茶館門口,朋友圈po出的照片,如果有車,“清一色都是特斯拉”。
成都的朋友們告訴他,電車省錢、好開。時間長了,他也有些心動。他仔細給爸爸算了筆賬,從成都出發(fā)到家,大概600公里,往返一趟要燒“500塊的油”,但是開電車“100元都不到”。
真正讓王雨辰下決心的是特斯拉的銷量。7月初特斯拉推出5年0息優(yōu)惠,單是Model Y就銷售了4.6萬輛,同比猛增53.6%,那幾乎是特斯拉賣得最好的一個月,遠超他的中年領導們青睞的大眾、豐田。他將此理解為一種年輕的生命力,最終說動了爸爸。
▲王雨辰的特斯拉Model Y。圖 / 受訪者供圖
在那些離一線城市更近的農村,電車早已不是新鮮事。
程依依買電車的過程極為絲滑,從打算買車到下定比亞迪元PLUS,整個過程只花了7天。提車時她“剛考完科四,駕照都還沒拿到”。
不知什么時候起,程依依身邊的同事換車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電車,領導剛調來的時候開寶馬5系,今年增購了比亞迪元,“受不了油費太貴”。
程依依與父母同住在河北農村, 她一早就想好,買車主要滿足日常通勤需要,不太自駕出遠門,“想不出不買電車的理由”。
程依依家里有個大大的院子,幾乎能夠容納所有尺寸的車,安裝家充樁自然不在話下。通常,她設置好每晚11點錯峰充電,電費只要0.3元/度,充滿電只要大約15元。程依依每天的通勤距離僅10公里左右,電車充滿一次,“能用一星期”。
程依依能明顯感受到,村里買電車的人越來越多。提車時她預約了服務人員上門安充電樁,按照排期,她需要等1個多月。巧的是同一時間,同村有人排到了安裝服務,服務人員順帶幫程依依也安好了。
除了新潮、省用車成本,下沉市場電車普及,也離不開政策助推。光是今年,針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及新能源下鄉(xiāng)的文件就超過了10項,各省市也拿出真金白銀,補貼給消費者。
村里人與電車的艱難奔赴
宏觀層面的數字,進一步佐證了下沉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改觀。公安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552萬輛。在鄉(xiāng)村地區(q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從4%躍升至17%。
城鄉(xiāng)之間已沒有明顯的分界。一個縣區(qū)的交通移動圖景通常是這樣的。有居民在鄉(xiāng)下學校、政府單位工作,在城區(qū)居住;有條件的村民,也流動到城里購置房產。因此,每天有大量的人往返在農村通往縣城的路上,繁忙時,甚至和大城市一樣會堵車,用車規(guī)模足夠大。
作為一名年輕的鄉(xiāng)村老師,程依依形容自己“只要有機會,基本每天都會去一趟縣城”。她每天下午5點下班,相比大城市的打工人,她有大把屬于自己的時間,鄉(xiāng)鎮(zhèn)生活枯燥,年輕人少,只有去縣城,才能體會到她喜歡的生活方式,喝杯奶茶、看場電影、逛逛商場。
10多公里的距離,其實兩輪電動車也可以代步。但一降溫,迎著冷風寒霜騎車,凍僵之后,全身發(fā)癢,想買車的念頭自然而生。程依依總結,“很多同事對車的需求大,有一定預算,比起買房,會優(yōu)先買車。”
但相比于油車,只要加上油就只管開,王雨辰越來越意識到,開電車的體驗要提升,更依賴整體用車生態(tài)。實際場景里,他遇到了事先沒考慮到的問題。
▲電動汽車充電中。圖 / 視覺中國
縣城生活常與鄉(xiāng)村交融在一起,用車場景不僅要考慮通勤,還要包括周邊村落。王雨辰的外婆住在村里,每周他都要回村里探望。最近,他開著特斯拉Model Y下鄉(xiāng),沒走多遠,就遇到一段路在翻修,工人們將河邊運來的泥沙鋪在路面上,還沒來得及封好水泥。
他打著方向盤,剛趟進這段路,沙礫碎石就彈得底部鐵皮叮當作響,他猛然意識到“這車底盤怎么那么低?”幾乎要貼著地面行駛了。一想到特斯拉的電池包是裝在底盤正下方的,刮蹭可能導致電池組損壞,王雨辰不由握緊了方向盤,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碾過去。
程依依也有同樣的焦慮,在她的認知里,電池如果損壞需要整包更換,最近,她甚至猶豫要不要安裝電池護板。
“害怕電車容易壞”的擔憂,一方面涉及安全,一方面也與昂貴的維修費用有關。
據《界面新聞》報道,有車主在網上發(fā)布了Model 3更換電池的價格明細,僅電池組價格就高達11.2萬元,算上工時費等費用后超過了13萬元。不只是特斯拉,其余電車品牌更換電池的費用也差不多在同一價格線。
程依依賣保險的朋友叮囑她“買個量大的品牌”。因為電車損壞通常是大問題,經常理賠的車型,“保險費貴不說,還可能被拒保”。
另一個繞不開的殘酷現實是,即使到了2024年,補能也依舊讓村里人發(fā)愁。這并非一概而論的粗放難題,因地區(qū)不同,解決起來要更細致,復雜。
農村并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可以停車的小院,程依依有位親戚便面臨這樣的窘境,“沒有車庫安充電樁,要找公共充電樁”。擺在他們眼前的現實是,目前農村充電樁覆蓋率依然很低。
4月,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縣級以下公共充電樁總數僅占全國公共充電樁總數的11.28%,也就是說,約9成的公用充電樁還是要去市里才找得到。
▲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站。圖 / 視覺中國
李簡陽在一座四線城市當公務員,他見證了城區(qū)充電配置越來越多,日漸完善,但去年買車時仍在純電和混動之間糾結。出于工作需要,李簡陽常去下屬縣市出差,連軸輾轉幾個縣,他留心觀察過,有兩個鄰縣至少相隔200公里,“國道上只有一個充電站”。
王雨辰能理解縣城公用充電樁為何那么少,縣城3個充電站,平均每個站配置4個充電樁,除了節(jié)假日,返鄉(xiāng)的人使用,“平日多數時候都是油車占著車位”。需求低,在縣城鋪充電樁注定不是一門好生意。
到了用電量巨大的夏季,村里的電車車主又會遇到新的難題。
程依依所在的村子,以做石雕出名,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電壓夠穩(wěn)。但她表哥就沒那么幸運了,8月秋收開始,大型機械在田間隆隆運轉,加上秋老虎熱得厲害,一回屋,空調不間斷,開到23度往下,電壓不夠,緊跟著就是限電。這種時候,電車的優(yōu)先級被不斷擠兌,“幾乎充不了一點(電)”。表哥只能時刻關注電表,盤算路程,驅車10公里,到公用充電樁排隊充電。
補能受限的電車車主們,無奈地生出一些應對之策。
每逢返鄉(xiāng)假期,一大批電車車主們回到老家,發(fā)現附近充電樁不夠用時,便熟練地掏出“隨身充”,到處搜尋銅線、花盆與泥土。
原來,農村的插排通常沒有接地線,考慮到用電安全,不能給電車充電。人們只好利用銅線連接花盆、泥土,以此來騙過充電器。社交媒體上,類似的返鄉(xiāng)充電攻略層出不窮,有人貼心地囑咐別忘了給花盆澆點水,“這樣能導電”。這樣的“段子攻略”搞笑之余,也難免有些心酸。
車企盯上縣城中產
中國有1874個縣域,常駐人口約7.48億,其中包含4萬多個鄉(xiāng)鎮(zhèn)級行政區(qū),居住著5億人口,龐大的市場支撐起車企挖掘下沉市場的野心。
相比鄉(xiāng)村,新能源車企下沉,首先要開拓的是消費力更強的縣城市場,受眾群體的畫像已很清晰。他們通常是公務員、老師、醫(yī)生,有穩(wěn)定的收入,年輕,受過良好的教育,更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往往還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要求,同時看重性價比,不接受過高的品牌溢價。
當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在為公司降本增效、百萬房貸、高企的教育開支等發(fā)愁,縣城中產過著更安逸的生活。經濟學家管清友在一次采訪中簡明扼要地概括,“縣城中產更能抗風險。”
▲一家人外出郊游。圖 / 視覺中國
重慶某鄉(xiāng)鎮(zhèn)的一位老師胡依娜就有份令人艷羨的工作,單位的五險一金頂格交,每月到手能有“7000元左右”,獎金、各類補貼算上,月均收入能到萬元水平。縣城房租一年不足3000元,“錢很容易攢下來”。當然,不同區(qū)域的收入水平各異,但是開銷小是這部分人群的共同特點,他們有實力消費大宗商品。
于是,新能源車企,默契地瞄準了縣城中產。
華泰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低線城市消費者購車時,性價比是核心因素。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購車偏好集中在10萬-15萬元以及15萬-20萬元兩個價格帶。
新勢力車企有意推出了更平價的車型。8月,小鵬旗下MONA系列,首款車型M03,直接把價格打到了12萬;9月,蔚來第二品牌樂道首款車型L60,價格來到了15萬元(BaaS方案)。
要下沉,光是價格下探還不夠,提升村里車主的用車體驗,別再讓他們與電車艱難奔赴,更為重要。
首要解決的是補能難題。8月20日,蔚來開啟了“加電縣縣通”計劃。按照規(guī)劃,在2027年蔚來要將換電站鋪到每一個縣城,充電樁將先一步在2025年中實現充電縣縣通。
▲蔚來加電縣縣通計劃。圖 / 蔚來官網
第二,要讓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買車更方便。不過,縣與縣之間差別巨大,對于汽車品牌來說,決定他們是否開店的因素是當地的消費能力。目前看,車企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店面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等富裕省份,這里人口密集,不缺商業(yè)圈,縣城與大城市交往密切,視野開闊。
在中國北部以及西部,縣城是另一種模樣,地廣人稀,車道窄,道路兩三個月就要翻新一次,買車的人就認準一點,“結實,耐造”。這些能力新勢力們還沒有充分證明自我,對于他們擅長的智能駕駛、零重力座椅、車里K歌,下沉市場并未流露出太多興趣。反而是脫胎于傳統車企的創(chuàng)二代,在下沉市場的優(yōu)勢更明顯一些。
姚清所在的縣市人口快70萬,市區(qū)兩家主要的商超都還沒有新勢力品牌入駐,但是機場附近的傳統4S店已搶先一步推廣起新能源車來。上汽大眾吆喝起ID.系列,長安的門店主推深藍,同學聚會的時候,“還真有人開來”。
姚清曾開電車返鄉(xiāng)數次,面對老家親戚的苦口婆心勸退電車,從未動搖過。但她經歷過一個令她啞口無言的瞬間,至今難忘。飯桌上,長輩們聽她介紹完“電車取代油車的大趨勢”,拋出一個靈魂拷問,“有哪個電車像油車一樣,經歷完10年生命周期嗎?”
隨著電車向更廣闊的下沉市場蔓延,市場規(guī)模反哺技術研發(fā),電車產品勢必走向更成熟的形態(tài)。姚清被問到的這一刻,或許不會太遠。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