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好最近很是苦惱,原因是她想讓1歲多的女兒穿襪子,但孩子不愿意穿,經常這只腳穿上去,那只腳的襪子就被娃拔下來。
眼看天氣越來越涼,小好擔心孩子不穿襪子容易受涼,但是強迫她穿吧,她又哭鬧,不知如何是好。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寒氣從腳生”,所以當自己有了娃以后,也不敢怠慢。看見寶寶光著腳丫子,都會忍不住給他穿上一雙松軟溫暖的襪子,才安心。
其實,只要天氣不是很冷,4歲之前,多讓娃打赤腳,反而有很多好處。
也許一兩個月看不出來有什么變化,但是2個孩子,一個總穿襪,一個總光腳,不出4年,體質、腦力和足弓的差距,就顯露無疑。
1.感統發育
人腳上大約有20萬個神經末梢,孩子經常光著腳丫,那他每天獲得的觸覺刺激會比總穿襪子的孩子多很多。
瓷磚的涼爽、柔軟的草地、有點兒硌腳的沙地、海灘上溫熱的沙礫……不同的質地的東西,都能給他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與刺激。
而這些感官刺激,都會經由腳底發送給大腦與身體,促進感覺統合的發育。
這個過程,就像是給身體與大腦架起了一條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當五感從外界受到什么樣的刺激,就從立即傳輸給大腦加工處理,再由大腦發送相關指令,讓你做出適當的反應。
舉個例子。你不小心碰到了發燙的水壺,你的手(觸覺)立即反映給大腦,大腦一通分析后發現危險,發送指令你讓遠離,于是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手抽回來。
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越強,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感越好。體能越好,人就越自信。
試想想,孩子如果做什么都能自己做,平時做事、學習反應也非???,跟同伴玩個游戲啥的,也能配合得天衣無縫,是不是特別美好的一件事情?
2.腦部發育
孩子的大腦發育狀態,主要取決于外部施加的刺激,小時候的感官體驗越豐富,大腦就越發達,空間感越強。
在眾多感官刺激當中,觸覺對于孩子與世界的聯結尤為重要,而來自腳底的觸覺,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寶寶每次赤腳走路,都會給他正在快速發育中的大腦帶來新的刺激,促使大腦創建新的突觸,創建新的腦回路,繼而構建一個高效的大腦。
另外,經常光腳走路,還能像足部按摩那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幫孩子釋放成長過程中積累的各種壓力。孩子從小情緒穩定,那他的注意力也會比較好。
3.形成好足弓
完美的足弓結構,能夠更好地起到減震、重量轉移以及在運動過程中提供推進力,可以減輕雙腳疲勞,保持身體的平衡,降低受傷的風險。
一項發表在《鞋類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與總是光腳走路(或跑步)的孩子相比,童年習慣穿襪穿鞋的孩子,足弓往往比較平,身體平衡力和協調性都比較差。
新生寶寶是沒有足弓的,需要通過行走來形成足弓。
如果足弓發育不充分,那就很容易成為扁平足。腳底有數不清的神經末梢,寶寶經常光腳玩耍,能夠激活腳底,增強腳部力量,促進足弓的形成。
在出生后的最初4年,是足弓形成的關鍵期。
寶寶6個月齡里,腳骨大部分還是軟骨。
3歲左右,最后一塊骨頭開始發育。
到了4歲時,腳的形狀、肌肉張力與足弓發育會慢慢固化下來。
所以在4歲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寶寶光腳玩耍,多讓他光著腳丫探索世界。
當孩子的腳丫子和世界的聯結越深,孩子就會越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大腦。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慢慢獲得良好的足弓與體能,認知也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來對各項運動的學習也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