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儲能產業廝殺激烈,強者穩立潮頭的同時,總有幾匹“黑馬”闖入,戰績亮眼。
2023年PCS供貨量榜單上,老牌強者南瑞繼保龍頭位置穩定,而位列六位、七位的許繼和株洲中車時代電氣則是兩匹最大的“黑馬”。
于此同時,制氫電源市場逐步火熱。陽光氫能、中車時代電氣、南瑞等企業斬獲大訂單;許繼電氣、南都電源、福瑞電氣等開始布局制氫電源賽道。
幾十載櫛風沐雨,電力國央企出彩背后,隱藏什么樣的邏輯?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南瑞、時代電氣、許繼的崛起,離不開背靠大型國央企這一關鍵,能源行業的中高壓之下,市占率是發展底盤。
老牌國央企如何穩住底盤,持續超車?
01
電力國央企PCS端成績亮眼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公布的2023中國儲能PCS提供商出貨量Top10名單,南瑞繼保、許繼、株洲中車時代電氣在國內外市場表現向好。
其中,國內市場許繼、時代電氣、南瑞繼保依次包攬第6-8名,海外市場南瑞繼保位居第三,時代電氣位列第九。三家國央企在榜單中實力依然相對穩定。
據統計,2023年內,各大央企發電集團共發布了25批次集采,合計采購儲能系統超36GWh,儲能電池24GWh,儲能PCS合計超4.8GW。
集采中有104家企業入圍中標候選人榜單,儲能系統集成企業的數量實現暴增,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寧德時代遙遙領先,比亞迪、許繼電氣、海博思創、陽光電源、中車株洲所等入圍候選超過10次。
圖源:北極星儲能網
2023年有7家企業中標央企集采的總規模超過1GWh。
在PCS端,匯川技術、中電電氣都獲得1GW左右訂單,科華數能、許繼電氣分別獲得超600MW以上訂單。
圖源:北極星儲能網
目前,我國的儲能發展主要集中在電站和大型儲能領域,需要央企進行宏觀調控,平衡各地用電需求,并結合民營企業的技術與市場活力,推動儲能產業全面平衡發展。
借助當前東風,南瑞、時代電氣、許繼等的發展成績,實際也是我國儲能國央企的縮影,儲能市場競爭格局中,國央企正受到更多支持而擁有更高的影響力。
02
高壓開新能的優勢所在
基于國央企儲能廠商的本征優勢,其本身擁有更多獲取資源的能力,但實際最重要的是對于電網機理和運行機制的獨到理解,以及強大的電網仿真能力,這與國央企的可觸及資源密切相關。
南瑞繼保
1995年創建,最開始的班子就是沈國榮原來所在的微機繼電保護課題組。
南瑞繼保專業從事電力保護控制及智能電力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其企業發展史,也是我國電網保護技術的發展歷史。
長期服務于電力行業的南瑞繼保對電力系統運行機理有著深刻理解,也因此很早就意識到儲能具備電源、負荷靈活可控的雙重特性,這對后續的儲能體系建設有很大幫助。
從實驗室到企業,創立近三十年的南瑞繼保繼電保護產品在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近40%。公司儲能變流器累計出貨量超過10GW,直流側超3GWh,構網儲能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90%。
近十年來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14.3%,利潤水平保持穩步增長。
中車時代電氣
脫胎于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始終堅持交通與能源雙軌并行。
穩定業績的背后在于,其是高鐵和地鐵等軌道交通設備的重要供應商。且已掌握IGBT全線技術,并實現了全電壓覆蓋,直供國家電網。
從數據層面來看,2023年株洲中車時代電氣營收217.99億元,同比增長20.88%。作為全球第一大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軌交裝備業務企穩回升,營收高達129.09億元,大單“釘子戶”名不虛傳。
新興裝備業務領域,23年公司營收達87.32億元,同比增長69.64%,其中功率半導體和新能源電驅動下半年實現超50%的增長,需求帶動作用明顯。
許繼電氣
我國最早具備自主設計繼電保護產品能力的企業,擁有多年研發制造經驗以及多場景電網應用經驗。背靠電氣裝備集團,背景深厚。
作為承接電網相關設備研發生產制造的核心企業許繼旗下公司,其更大的優勢在于深耕多年的電力電子技術儲備,以及基于電網業務的強大仿真能力。這意味著,其對如何抑制低頻振蕩、理解電網機理等經驗較足。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09億元,凈利潤2.37億元,增幅高達47.39%。此外,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提升至18.27%和9.38%,相較于上年同期的13.64%和5.73%有大幅改善,降本增效成果明顯。
許繼是當前儲能PCS主要玩家之一,數據顯示,2023年,許繼電氣PCS產品出貨量超4.5GW,收入同比增長268%。有機構預測,2024年許繼或將實現PCS收入翻番。
03
宏觀政策發力儲能產業
國央企殺出重圍背后,一個核心的變化是儲能產業的宏觀政策發力。
據統計,截至2024年7月,已累計發布約2200余項儲能政策。2024年1-7月,新增發布政策497項,是去年同期的1.6倍。
根據《2024年儲能搶占制高點發展藍皮書》,2024年一季度中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到13.05GW/32.19GWh,電網側儲能繼續發揮核心作用,裝機占比高達63.3%;發電側儲能占比穩定在29.5%,以風電、光伏配套儲能為主;用戶側儲能占比7.2%,工商業儲能占據主導地位。
未來,電化學儲能技術將顯著提升,固態電池技術有望為儲能產業帶來顛覆性變革,混合儲能技術與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為儲能系統降成本、多元化添磚加瓦;儲能產業鏈逐步完善,產能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到2029年,全球儲能電池產能將達到1000GWh以上。
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儲能標準體系漸趨建立的現階段,儲能行業內卷化成為必然,儲能國央企代表性企業的大幅加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階段性內卷難題。
而在階段性內卷難題的緩解后,未來市場仍需經歷洗牌走出有質量的儲能企業,國央企的發力也成為初步塑造產業格局的幫手,助力儲能行業提升穩定性。
04
尾聲
在儲能競爭更為激烈的當下,國央企的發力給產業格局變化帶來了另外一種可能。
現在是階段性內卷,未來還是需要靠洗牌走出有質量的儲能企業,國央企的發力也從這個角度影響了產業座次,提升了整個產業收束的穩定性。
在后儲能競爭時期,市場可能需要更多懂電網運行、電網機理,擁有更多經驗和資源的企業先發展起來,順勢帶動整個梯隊有序發展。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