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檳城,有一個地方叫姓氏橋。
姓氏橋的橋頭立有一座廟宇,亦或叫祠堂,雕梁畫柱,十分精美,上面寫著周氏。靠近廟宇的地方是檳城海濱一角,沿岸建著一片吊腳屋,屋子沒入海水的柱子看起來已經有些年代了。低矮錯落,浮浮沉沉。
在廟宇與吊腳屋之間有一座橋。其實這樣的橋和這樣的廟宇與吊腳屋并不止這一片,而是連成好幾片的。只是周氏這邊的面積比較大一些,大約居住了70多戶姓周的人家。
據說,他們來自于福建泉州,從下南洋開始,便定居在這一片了,形成了不小的規模。這一片居住了好幾個姓氏,每個姓氏聚居一處,每個姓氏都建有一座廟一座橋。
吊腳屋高高的屋腳泡在海水里,左右兩片吊腳屋中間有一條木棧道延伸向海中,大約100-200米左右的樣子。這些吊腳屋前廳擺攤售賣一些小商品,例如扇子、衣服、飾品等等,帶有明顯的中國元素。后廳可住人,為了避免打擾房主休息,姓氏橋的開放時間是上午9點,至晚上10點。
悠悠的時光,磨平了木板的花紋,給這片吊腳屋,打磨上了時光的印跡,海浪日復一日地沖刷、拍打著停靠在吊腳屋旁的船。
這住在屋子里的人,不知道換了多少輩,也許,從爺爺那輩開始,亦或是從父親那輩開始。在馬來西亞檳城,這座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區的城市來說,它很年輕,卻又不太年輕,外人看來,這片吊腳屋,也曾承載著諸多華人的夢想吧。
我們的導游小姐姐說,在馬來西亞600多萬的華人里,不乏有能力者,而且華人即能吃苦頭腦又聰明,為馬來西亞國家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們沿著姓氏橋,沿著海邊棧道,一直慢慢地逛著,穿過了一間間商鋪,一直來到海邊。遠方是天,是地,近處是船以及高低錯落的吊腳屋,好像一個時空隧道,把一部分歷史定格在了這一個地方。
當你伸手觸摸它的時候,竟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因為,你無法去評價住在這里的華人,他們到底算過得好還是過得不好。但是作為游客,你又會覺得,這一片建筑,與檳城的其他建筑那么格格不入,那么醒目,那么耀眼,或許,住在這里的人,他們只是在守護著自己的根而已。
畢竟,那是他們最初的日子。
旅游貼士:
大交通:深圳航空執飛深圳往返東南亞,有兩條航線,分別是深圳往返吉隆坡,每天2班,一周14班。深圳往返檳城,逢246執飛,每周6班。
深圳-吉隆坡,航班號ZH329,起飛時刻15:45,到達時刻19:45;航班號ZH333,起飛時刻22:55,到達時刻3:20+;吉隆坡-深圳,航班號ZH330,起飛時刻20:45,到達時刻01:05+;航班號ZH334,起飛時刻4:20,到達時刻8:40。
深圳-檳城,逢周二四六執飛,一班每天。航班號ZH335,起飛時刻8:10,到達時刻12:00;檳城-深圳,航班號ZH336,起飛時刻13:00,到達時刻16: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