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陪大兒子走過小初高12年,再陪小兒子開始一個新的12年,越來越覺得,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先把自己照顧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威普·詹姆斯也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和很多媽媽聊起來,都表示:知道賞識孩子很重要,知道應該控制情緒不對孩子發脾氣。但是面對孩子的磨蹭拖拉、寫作業狀況百出、成績不盡人意、被老師投訴等等,就忍不住火冒三丈,指責和批評孩子。
過去想不通為什么媽媽們的情緒為什么會那么激烈,現在很能理解媽媽們的感受。
自從帶小兒子學習后,就感覺力不從心,總是看到他的缺點,寫作業不積極不專注不認真、學習能力差速度慢、動作不協調、過于貪玩過于幼稚。壞習慣一大堆,看不到有什么閃光點,于是,動不動發火,他眼淚汪汪。
真實體驗到什么是“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但是,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無濟于事,孩子也不想吃虧,以牙還牙,這不就是要把孩子推到將來打罵父母的方向上去嗎?
不行,得反思!
兩個孩子,性格、能力上確實差異很大。一個動手能力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個看了同樣的書、玩了同樣的玩具,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卻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
但這并不是孩子的錯,天性的東西不是孩子自己決定的。
其實,不光孩子會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們大人也是。
比方說:現在知道怎么寫好字,但是卻一直寫不好字。知道怎么學好英語,卻還沒把英語學好。就連蒸個饅頭,按照別人成熟的配方來做,還沒發好面呢?
所以,要接納孩子。
對比過去為什么總是能賞識孩子,而現在卻很難做到,我想不是孩子沒有優點,也不是我沒有技巧,而是沒把自己照顧好。
大兒子也有無數的缺點,像不愛運動、衛生習慣不好、不愛表達等等,但我卻總能放大他的優點。小兒子也不是沒有優點,像記憶能力強、讀書聲情并茂、社交能力棒、場景想象力豐富,但我卻總放大他的缺點。
近幾年看的書也更多,知道更多賞識孩子的技巧,像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贊賞要具體描述不能言過其實,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等等。
但是常常感覺是:讀了很多書,卻依然做不到賞識孩子。讀書的時候感慨萬千,需要用的時候完全拋諸腦后。
根結不在于孩子多好,看書多少,而在于自己變了,當失去自我的時候,就失去了賞識孩子的能力。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同感,當你自己出現狀況的時候,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發泄到孩子身上,動不動找茬。
諸如工作不順利。
當你有穩定的工作,匹配自己能力的收入,衣食無憂,能盡情享受美好生活,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隨意支配自己的錢袋,心情自然是舒暢的。
當你有一天突然失去這一切,每天想著怎么解決溫飽問題,想著如何被認可被理解,別說享受生活了,活著實屬不易,對于孩子的需要只能拼命壓縮,取而代之的就是焦灼的心情。
心理學上的研究也證實,金錢和自尊密切相關,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收入比別人低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和不滿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心理健康。
但這是自己個人能力問題,孩子是無辜的,批評10000次孩子,也不能讓你的生活有絲毫改善,卻影響了孩子的表現。
所以,有工作的要好好努力工作,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因為年齡越大,工作危機越嚴重,隨時有被淘汰的風險。
沒有工作的也學著接納現實,但不忘提升自己,以期將來有一天能重新找到人生的價值。
自己好了,才能對孩子好,孩子才會真的好。
諸如身體狀況不佳。
專業醫生認為,健康的身體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身體健康是人生完全健康的基石。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身體狀況的改變可能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作為身心統一體的人類,身體和心理是緊密依存的兩個方面。
當身體不好的時候,明顯會感受到煩躁不安,沒有精神,一些很小的事情就可能刺激情緒。
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精神飽滿,雖說控制情緒的能力相對較弱,但是身體健康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
等到45歲以后,身體狀況迅速下滑,即使控制情緒能力增強,也架不住身體的各種不適。
就拿我來說吧,突然特別怕涼,一到天冷的時候,就感覺血液循環不暢。如果受涼了,帶來的疼痛感會持續很久。
正月里外出時,因為沒注意天氣變化沒穿羽絨服,兩個胳膊受凍,疼了8個多月才慢慢好轉,晚上經常是抬不起胳膊、疼得睡不好覺。
動不動上火,牙疼或者頸椎疼,疼到惡心想吐,疼起來要命的滋味,無法用語言描述。每當這個時候,真的是心緒不寧。
年齡不饒人,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
我現在就是天冷了多穿衣服,早早蓋上厚被子,每天鍛煉身體,注意清淡干凈飲食,讓身體保持相對較好的狀態。
諸如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會導致杏仁核異常活躍,這是大腦控制情緒的器官,所以容易情緒波動。
年齡越大,睡整覺的時間就會越短。斷斷續續地睡眠,就不能滿足一天的身體需求。
再加上工作不順、身體不適、上有老下有小焦慮的事情增多,睡眠質量就會更差。
晚上睡不好,白天經常渾渾噩噩的,大腦反應遲鈍,想做的事情做不好,更加苦惱,又反過來影響睡眠,如此造成惡性循環。
有時候晚上輔導孩子作業,也經常昏昏欲睡狀,再看孩子學習狀況百出,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所以,睡眠很重要。
現在知道這個情況就會格外注意,睡覺的時候專注睡眠,不多慮,將手機放在遠離床的位置,白天困了就補上一覺,多出去曬曬太陽,睡眠狀況真的好了很多,情緒也隨之在改善。
現在越來越認識到,一個媽媽不能賞識孩子,不是沒有技巧,而是沒把自己照顧好!
了解到這一點,調整事項優先級,先把自己照顧好,再去教育孩子,自己好了,有心情去賞識孩子了,孩子才會跟著好,孩子好了,給我們正向反饋,我們心情更好,給孩子更多賞識,形成良性循環。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