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訊(王恒 報道 通訊員 崔智麗)10月19日-20日,第七屆中國翻譯史研究高層論壇暨新時代翻譯史研究與教學師資培訓研討會在廣西民族大學召開。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40余所海內外高校的100余名師生參會交流研討。本次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翻譯史論叢》編輯部協辦。
會議于10月19日上午開幕,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張旭教授,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段峰教授,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王建開教授等嘉賓出席本次會議。此外,各位主旨報告專家、主持與談專家,以及學校外國語學院的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也悉數出席,共同見證了這一學術盛事的開啟。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胡良人書記主持開幕式
張旭首先代表廣西民族大學國際學部和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向全體參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他認為,一個學科的健全發展離不開三個關鍵性要素:具有瞻前眼光的帶頭人,有一群銳意進取的成員,可供其成員發表作品的刊物和陣地。此外,張旭還介紹了本次大會的主題“守正與創新——新時代翻譯史研究”,認為這一主題深刻反映了我們當前面臨的時代要求和學術使命,強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翻譯活動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知識、思想的交流與碰撞。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張旭教授致辭
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復旦大學王建開教授,香港嶺南大學龍惠珠教授,四川大學段峰教授等多位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應邀作主旨報告,緊密圍繞“守正與創新——新時代翻譯史研究”的主題,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啟示和實踐指導。此次報告既堅守了翻譯史研究的傳統精髓,又勇于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與視角,促進了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新時代翻譯史研究的深入發展、創新翻譯史教學師資培訓模式注入了強勁動力。
部分平行論壇照片
分論壇上,與會師生圍繞經典作品的翻譯策略、歷史演變及文化影響、民族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以及外來作品漢譯史研究等多個核心議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交流。同時聚焦于翻譯史研究理論與方法的前沿探索,就如何更好地構建翻譯史研究的理論框架、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廣泛討論。
大會合影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翻譯史研究在新時代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潛力,更為該領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動力。它標志著翻譯史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全球化、多元化的學術潮流,積極探索跨學科、跨文化的融合創新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