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同窗摯友,只因當初不同選擇,一位成開國中將,一位下場凄慘
他們本是同窗好友,革命戰爭中,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加入了對立的陣營,后來他們分道揚鑣,一位成了開國中將,另一位下場凄慘,他們是葉季壯和葉肇。
葉季壯和葉肇他們都是出生在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水湄村,兩家相距不足百米。葉季壯比葉肇小一歲,但論起輩分,葉季壯還是葉肇的長輩。兩人一起在村里讀完私塾后,又一起進入明德小學學習,他們關系親如兄弟,上學和放學都一起,不管誰受欺負了,他們都會為對方出頭。
小學畢業后,他們都對自己的前途很迷茫,家人都希望他們再讀書深造,可他倆商量后決定報考軍校。他們相約來到廣州,正好廣州陸軍小學堂招生,兩人同時報名,但是葉肇如愿考上,而葉季壯卻因為體重不達標而落榜。
后來葉季壯只好四處打聽有沒有其他學校招生,這時廣州政法學堂招生,他馬上前往報名,并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政法學堂。從此之后,他們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葉季壯從政法學堂畢業后,回到家鄉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葉季壯參加領導了百色起義,后來又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戰時期,葉季壯擔任八路軍總后勤部部長,被譽為紅色大管家。解放戰爭時期,葉季壯被派往東北,歷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長、東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等。
建國后,葉季壯先后擔任對外貿易部部長、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等,1955年,葉季壯被授予了中將軍銜,1967年,葉季壯因病逝世,享年74歲。
葉肇從廣州陸軍小學堂畢業后,他進入吳佩孚部,當了一名見習排長。1932年,葉肇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師長。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他們有過一次書信來往。
當時,葉肇帶領陳濟棠部第2師到興國一帶進行“圍剿”。當他得知當葉季壯正在包圍圈內時,立即寫了封信給葉季壯,勸他趕快脫離紅軍和中共,并且保證給葉季壯安排好后路。葉季壯回信給葉肇,反勸他向紅軍投降。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依然是分道揚鑣。
抗戰爆發后,葉肇升任66軍中將軍長,他率隊參加了淞滬會戰,此時葉肇歷任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37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干部訓練團教育長等。解放戰爭中,葉肇歷任粵北“清剿”司令、廣州市警備司令部司令、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等。
1949年8月,葉肇把家人安置到臺灣后,卻率國民黨軍伍繼南殘部600多人回到新興。10月19日晚被解放軍四面圍困,又率殘部逃往陽春西山。12月底,所屬殘部被殲滅。1950年底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葉肇孤身一人經南江口乘船逃往香港,后赴臺灣。 1953年于臺灣病逝,終年6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