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為“嶺南三大家”。因為屈大均本人就是廣東番禺人,所以他對粵語方言不無了解。
屈大均曾經在《廣東新語》一書當中提及廣東的土語,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當地的方言,不過從明末清初到現在,也過去了幾百年,難免會發生一些變化,如果有錯訛之處,還請提出更正。
廣州一般稱普通男子為“佬”,也叫“獠”,屈大均認為是一種賤稱。《北史》當中記載,周文帝討諸獠,因為他們出生時身份等級就是賤隸。
稱呼平民的妻子為“夫娘”,這種稱呼來源較久遠。劉宋、蕭齊時期,因為崇尚佛法,要求室內的女子遵守戒律。所謂夫娘,就是夫人娘子的意思。
廣州稱夫娘,一般指有丈夫的女子。
東莞對女子的稱呼是這樣的:沒有出嫁的叫大娘,已經出嫁的叫小娘。一群人當中有出嫁的,也有沒有出嫁的,則統稱為大小娘。
廣州稱呼新婚女子為“心抱”,懷孕女子為“有歡喜”,剛生產而沒滿月為“坐月”,也叫“受月”。
稱呼小孩為“崽”,云孫為“黴”(也就是孫子的兒子),玄孫為“塞”。稱呼父親為“爸”、“爹”。
陽春稱呼外祖父為“翁爹”,外祖母為“婆爹”。自己稱呼自己叫“儂”。高明稱呼外祖父為“公低”,外祖母為“婆低”。
東莞叫曾祖父為“白公”,曾祖母為“白婆”,或者只叫“阿白”。
廣州稱呼母親為“奶”、“媽”,也有叫母+巴(粵音拿上聲),只要是雌性的食物都可以叫na,叫西北風也叫na。
婦女稱呼舅、姑叫“大人公”、“大人婆”,也有叫“家公”、“家婆”的。
子女稱呼自己的祖父為“亞公”,祖母為“亞婆”,叫母親的父親為“外公”,母親的媽媽叫“外婆”。
母親的兄弟叫“舅父”,母親的兄弟的妻子為“妗母”,母親的叔伯父母為“叔公”、“叔婆”。
孫子喊祖母的兄弟及妻子為“舅公”、“妗婆”,稱呼陪嫁的婢妾(年老)婦女為“大妗”。
東莞
在婚禮上,送花到新郎房間的那位親戚,男的叫“花公”,女的稱為“花婆”。
叫自己第一個出生的兒子“大孫頭”,子女當中最后出生的叫“賴(平聲)”。
在廣東新會,則叫做“長仔”、或叫做“屘”。稱呼奴仆為“種仔”,惠州叫“賴子”,意思是主人所依賴的人。
在廣州,凡是細小的東西,都稱為“仔”。好人家的叫“亞官仔”,耕田從事農業的平常人家叫“耕仔”,小販叫“販仔”,游手好閑地叫“散仔”。
在船中掌勺的燒鍋的稱“火仔”,無賴叫“打仔”。
大奴叫“大獠”,嶺北人稱大奴為“外江獠”。小奴叫“細仔”,小婢女、嬙女叫“妹仔”,仆人的兒子叫“家生仔”,繼子叫“養仔”。好朋友的兒子叫“契仔”。
為兩家結婚忙前忙后的使役叫“親家郎”。
嶺南陳家祠堂
東莞稱呼無賴叫“趲子”。
廣東還有一種起名習慣,就是經常給自家子女起乳名用“屎”字,據說是名字起得賤,則人就會顯貴。
男的叫屎哥,女的叫屎妹。
稱呼賣田的叫“佃丁”或“田客”,買地的人叫“地丁”或“地客”,租房的人為“房客”。
巫師叫“師公”、“師婆”,覡師的丈夫叫“覡公”。
賣檳榔的海南女子為“山子”。
廣州稱呼蠻橫放縱的人為“蠻”,又叫“蠻澄鋹”,鋹,就是劉鋹,澄指的是龍澄樞,這兩個人做事都是不遵守法度的。
稱呼外省人為“蠻果”。興寧、長樂人叫“哎子”。
跟隨屈大均了解明清時期廣東地區方言
一文淺談安徽省各縣命名由來一文淺談河南省各縣命名由來一文讓你分清吳中、吳下、吳縣、吳江與吳山、東吳與三吳
王侯將相的煞星——北齊屠夫劉桃枝北齊高緯為什么要自毀長城,派劉桃枝殺死斛律光?誰才是兇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執教北京大學的女教授:民國常州才女陳衡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