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為落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第七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武漢舉行。400余位國內外政府部門代表、城市代表、學術界和企業界代表參會,其中包括中方北京市、重慶市、杭州市、大連市、寧波市、沈陽市、成都市、貴陽市、石家莊市、南昌市、海口市等11個城市代表,外方希臘、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尼泊爾、烏干達、津巴布韋、毛里求斯、南非、岡比亞等13個國家的50余位政府代表和城市代表。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代表“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發布《“一帶一路”20城市可持續發展倡議》,圍繞宜居、韌性、智慧、創新、綠色、人文等六大元素,提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路徑。
我們提出,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以人為核心,提高城市宜居性,建設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我們提出,建設安全靈敏的韌性城市。科學評估城市韌性發展能力和水平,堅持系統性、靈活性、協同性和有儲備的原則,把韌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
我們提出,建設運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堅持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和安全可靠的原則,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智慧城市建設融入城市公共管理服務,增強城市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提出,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深入推動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拓展市民、企業和機構參與城市創新的路徑和制度空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激發創新活力,努力打造富有創新力、生命力、凝聚力的城市文明。
我們提出,建設清潔低碳的綠色城市。將綠色低碳和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堅持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原則,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建設緊湊型城市,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我們提出,建設包容和諧的人文城市。堅持文明平等、包容、互鑒,注重保護文化多樣性,促進社會融合,傳承和延續每座城市特有的歷史文脈和靈魂,提升歸屬感和文化自信。
《“一帶一路”20城市可持續發展倡議》由10個中方城市和10個外方城市牽頭,分為宜居、韌性、智慧、創新、綠色、人文六個專題工作組,每個專題組由1-2個中方城市和1-2個外方城市采取自愿靈活方式組合,邀請具有合作意愿的城市和機構,針對性開展專業交流和務實合作。
“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誠摯邀請更多國內外城市和機構積極參與倡議合作,共同探索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模式,共享發展經驗,助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附件:
“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
2024年10月23日
注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