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一只煙斗”
這絕非僅僅是一只煙斗。為使眾人能更優地理解本書之觀點,我們率先品鑒一幅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傳世名畫。畫家勒內·馬格里特(Rene Magritte)于 1937 年在其畫室中創作出一幅奇異的煙斗肖像圖:歐石楠根之材質,熏至發黑的煙鍋,磨得锃亮的斗柄與煙嘴,一支名副其實的煙斗躍然于紙端。然而,其奇異之處在于,這只看似栩栩如生的煙斗飄浮在暗白色的背景之上,又顯得那般虛幻不實。未見任何參照之物,亦不見其“主人”,形單影只的一只煙斗顯得極為突兀。畫家甚至還于畫布之上以紅筆寫下一言:“這不是一只煙斗”,此則愈發令人心生迷惑。
實則香煙亦如此。我們每個人大抵皆能輕而易舉地描繪出香煙之模樣,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皆深知香煙究竟為何。香煙此般事物本為一件簡易的物品,而一旦被點燃,被“吸入”,其便真正地擁有了“生命”,其存在亦變得更具價值。香煙并非“孑然”存在之物,它早已深深融入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
我們從勒內·馬格里特這幅超現實主義畫作中至少明晰了兩點。其一,對某一事物的歷史性描繪不應僅拘囿于其自身,同時亦需考量到其所具備的社會性與政治性。我們可言,香煙發展之歷程映射著社會的演進,點燃的煙火照亮、撩撥了整個社會。其二,香煙亦是文化的產物:香煙不單由煙草構成,尚需煙紙予以包裹,還需被裝入煙盒之中。為點燃香煙,亦要有火柴或打火機。更值得矚目的是那些手中夾著香煙、置身于繚繞煙霧中的男男女女們。
總之我所闡述的香煙,正如馬格里特心中的煙斗一般,并非一件毫無生機的物品。相反,伴隨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轉換,“香煙”一直在發生著巨變。從“香煙”之上,我們究竟能夠了解什么呢?——首先需知曉,這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可同時又充盈著神奇的魔力。
我確信無人不知香煙的模樣。然而,在其平庸的外表之下,卻隱匿著神奇與奧秘:“莫看它外表簡易,你手中的香煙可是個高科技的現代產物……它實則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復雜、更難以捉摸。”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之一,香煙在生產流程標準化、批量化之后變得愈發普通,外表皆為同一模樣。尺寸相同的10或20根香煙被分別裝至大小一致的煙盒里,而后再用同樣標準尺寸的箱子裝好,分散運輸至各地。從早前的圓柱形煙盒到后來的長方形煙盒,包裝外形的變更賦予了香煙新的形象與意義。此可稱為香煙史上極為重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變之一。
我們不妨將細長的香煙視作縮小版的雪茄。恰似味道別具一格的苦艾酒歸根結底不過是由酒精調制而成一般,香煙實則也僅僅是由煙草衍生出的一個“分支”罷了。然而當下于人們的意識當中,小小的香煙竟蠶食了其龐大“祖先”的領地,在現實生活里,香煙已然成為了煙草的“代言人”。纖細的外觀使香煙顯得這般嬌美動人,可其卻暗藏著一顆“殺心”,帶來致命的危害,讓人們為之癡迷,也為之驚懼。
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一方面,香煙淪為了“殺人兇器”:偵探小說中的“尼古丁謀殺案”令人毛骨悚然,而在諸多醫療報告里,香煙亦是致使眾人生病乃至死亡的罪魁禍首。另一方面,在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中,香煙卻散發著女性般的親和魅力,以致于大部分香煙的品牌皆以柔美的名詞來命名。香煙的各類廣告亦在不斷地向公眾展示并強化其獨特的“女性”魅力:性感、柔美、曖昧……不單是細長渾圓的香煙,棱角分明的煙盒亦是如此:“就像人一樣,煙盒也有著自己的個性與特征。”
香煙廣告中的女性形象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我們又難以確切地定義香煙。有人或許會稱香煙即為煙草,剝開煙紙便能尋得;有人或許會言香煙便是焦油,是飄散在空中的煙霧。然而,香煙燃至盡頭之后,余下的唯有煙蒂與煙灰。誰又能夠明晰香煙究竟為何?我們去深入探究,回溯歷史,探尋香煙這個當今極為流行的消費品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
香煙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與煙草的歷史存有共通之處,畢竟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尼古丁。故而香煙與鼻煙、煙斗和雪茄一樣,同歸屬于煙草的大家庭。香煙同時亦有著“可燃物品”的血脈。如同鴉片、大麻、酒精一般,它“點燃”了人們的欲望,撩撥著整個社會的神經。
吸煙這一動作猶如吃飯、飲酒一樣,能夠調動起人體所有的感官:嗅覺、觸覺、視覺乃至聽覺(香煙在手指間滾動發出的輕微沙沙聲),一直到味蕾被激發。煙霧于身體內外縈繞,心緒在瞬間輾轉游離,香煙之火就此蔓延。起源于美洲印第安社會,香煙踏著歷史的節拍,遍布五洲,無所不在。身處“地球村”的當下,手中夾著香煙的人們更是隨處可見。
香煙被反復強調的特性之一,正是其所散發的女性魅力:美麗、誘惑、難以抗拒。隨著時間的推移,香煙不再是單純的客觀存在,而被人賦予了更多的內涵與象征意義。在封建王朝時期,正如當時的一位記者亨利·羅什福爾(Henri Rochefort)所言,香煙是“不滿的象征”。而對于許多人而言,香煙代表著享樂,但對于某些人來說,香煙又意味著憂心忡忡。
香煙的故事逐漸從個體描述的片言只語匯集成了整體性的深人探索。正如醫生們研究病患者,歷史學家們挖掘歷史(更多的是從文化的角度出發),針對香煙發展歷程的各類研究報告也層出不窮。我們要探索香煙為何能一度引領風尚,而又是如何征服社會的。
煙草文化的傳播、煙草大型企業的崛起以及大眾消費行為的引領等各個方面對香煙發展的重要影響。香煙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時期具有不同的定位和形象。香煙的歷史很長時間以來都未得到過正式的認可和公開的支持。斗轉星移,無論對于煙草的專論如何變遷,香煙的歷史一直以來都難登大雅之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關于香煙的故事總是以各種奇聞軼事的形態出現。
一個又一個世紀過去了,一本又一本書出版了,但其實對于香煙的描述從來都未能體現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無論以何種方式,香煙似乎無處不在,不僅是社會新聞、現實主義小說,就連抒情詩歌里也可以看見她的影子。
鳥籠般的臥房, 透過窗的太陽, 點燃香煙迎著晨光, 煙霧升騰我心暢想, 只想停下吸煙, 不想腳步匆忙。
而無論在哪種社會里,商業廣告都大行其道。早在1694年版的《法國學院詞典》里就曾這樣指出:“廣告就是對大眾犯下的罪行。”現如今,廣告已經變成某種來者不拒的“販賣”。無論是漫畫、連環畫,還是先鋒派畫作,甚至懸念式影片,這些藝術類型都是香煙廣告營銷常常采用的形式。廣告“就像是最新的表演舞臺。在這個舞臺上,社會、政治、文化等各種場景的化身一一粉墨登場”。
讓我們再來看看本文開頭描述的馬格里特那幅著名的煙斗圖, 它就好像一個十字路口,各種關于香煙的廣告營銷思路都在此交匯。從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煙草的應用總是層出不窮,吐故納新; 即使香煙不得不逐漸退出公眾場所,卻絕不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香煙總是不遺余力地展示著它性感、挑逗、充滿誘惑力的一面。煙霧繚繞、手指翻動、雙唇微張,無論從視覺還是觸覺上, 抽煙這一行為都可以喚醒激情,都會令人產生欲念和體內的躁動,都散發著一種暖昧的味道。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反正香煙就好像空氣一般彌漫在每一個角落,遍布社會肌理,深入其骨髓。因此,香煙各種不同形象的演變過程也正是社會發展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