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研究歷史,建議看史書。史書也未必是真的,依舊需要自行判斷。
【序】最后關頭
1937年7月7日,日寇制造"七七事變";
這是日本軍國主義企圖變華北為第二個"滿洲國",進而滅亡中國的重要步驟,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必然結果。
至此,日軍發動全面侵華的戰爭,中國軍隊被迫奮起抵抗,中國全國抗戰爆發。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召集各黨派領導人和社會名流人士舉行了第二次(16日為首次)談話會。
會上,他發表了《對于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的講話,代表國民黨對"七七事變"進行公開表態,正式提出了對事變的基本立場和方針。
他指出:在最后關頭"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后的勝利"、 "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這也就是網絡上著名的"最后關頭"演說,史稱《抗戰宣言》。
這份宣言,實際上就是國民政府的抗戰動員令,其一掃蔣介石國民黨自"九一八"以來對日寇采取的不抵抗、妥協政策,變得態度強硬、立場明確。
這也是蔣介石人生中最閃光的亮點。
蔣介石"最后關頭"演說
這份宣言,極大地振奮了民心士氣,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擁護,中國共產黨也對此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可是讓瞠目結舌的是,在蔣介石講話后的兩月內,國民政府針對日軍的軍事計劃遭遇了一系列失敗。
更加神奇的是,日軍仿佛總是能未卜先知,及時規避風險。
不僅如此,馮玉祥、張治中、白崇禧等國軍高級將領接連遭到刺殺,刺客總是能準確地知道刺殺目標的詳細行蹤,甚至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也遭到了暗殺,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一件事情:
國民政府決策的核心層已經被日軍滲透,抓出內奸、日諜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一】絕密軍事行動功虧一簣
8月20 日。
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一個緊急軍事機密會議,商討對付日軍的辦法。
參加會議的只有馮玉祥、何應欽、白崇禧、張群、唐生智等幾個高級軍政要員,擔任會議記錄的是行政院的簡任機要秘書黃浚。
會議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即在48小時內完成封鎖長江馬當要塞,以阻止日艦逃逸。
其辦法是:
把招商局部分商船及老式、陳舊兵艦沉入長江馬當附近狹窄的江心,構成暗礁;
同時在江陰、安慶、九江、武漢等水域布雷、設障礙物。
從而將長江上游的日軍艦艇、往來商船全部截住,迫其繳械投降,否則由我炮兵予以摧毀。
當時日寇在長江中上游的軍艦、商船70多艘,3000多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
還有滯留在武漢、重慶等地的僑民30000人左右。
封鎖長江,首先可以防止日本海軍溯江而上攻擊南京;
其次可以使上海的日本軍艦孤立無援,中國軍隊可以乘機狙擊長江中上游的日本艦艇、商船,在長江上形成"關門打狗"的戰略形勢。
這份極為絕密的作戰計劃一旦取得成功,在戰爭之初對鼓舞我方士氣,挫敗日軍囂張氣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誰知會議剛開過,封鎖行動尚未著手實施,長期游弋在長江上游的日軍艦艇,突然于一夜之間兼程下駛,越過馬當,逃到上海吳淞口外集結。
8月21日,軍事委員會憲兵司令部特高組就接到了武漢情報組的報告:
"漢口日租界的日本僑民昨日(20日)下午突接日領通知,叫他們火速登上日艦離漢赴滬。"
當日本駐漢口總領事館人員和日僑全部撤逃后,特高組的專業人員立即到該領事館和日僑家中秘密勘察。
他們發現總領事館內機密文件遍地皆是,其地下室內還藏著大量鴉片煙、海洛因等毒品,因為沒有來得及帶走或毀掉;
有的日僑家里的飯菜尚留在鍋中、桌上,室內衣物凌亂,文件狼藉,顯然是得到什么消息,匆忙撤走。
【二】特高組大顯身手忙行動
獲悉如此重大的軍事機密居然被泄漏,蔣介石異常震怒。
他嚴令中統、軍統和國民黨憲兵司令部三方,限期在一個月內破案,抓出潛伏在國民政府高層的間諜,并將情況隨時具報,一俟查出,不論何人,一律拿辦。
當時首都南京的憲兵司令谷正倫在偵破此案方面可謂有著極大的優勢。
這個老家伙值得拓展閱讀一下,其三兄弟都是牛人。他本人還有著"中國現代憲兵之父"的美稱,他提出的"不說謊,不作假,守本分,盡職責"為當時憲兵官兵的座右銘。
五年前的1932年,他在蔣介石召開情報工作會議后,立即就采取措施,大力加強武裝憲兵勤務,并在憲兵司令部內建立了防日反間的外事警察情報組織。
他早年在日本學軍事,深知日本憲兵勤務和情報工作有許多可以借鑒之處,于是當年就組織了一個赴日考察團,去學習日本憲兵對外從事間諜和反間諜活動方法。
那個考察團的成員都是黃埔軍校畢業、深得谷正論信任的少將級和團職軍官。
赴日考察團回國后,第一時間就仿效日本憲兵特務組織的"特高課",將憲兵司令部的"特務警察隊"改為"特高組"。
南京,街上行人
這個"特高組"受憲兵司令直接指揮,在各級憲兵部隊都設有這個組織。
每一"特高組"都配有無線電臺,用密碼傳遞情報,密碼不定期更換,其組員不定名額,視任務和需要設置。
組員都受過特殊的職能訓練,有法西斯式的嚴酷紀律。
在各大中城市分設的"特高組"小組組長與駐地憲兵團長或營長密切配合,監視日本特務、漢奸。
除此之外,人家還有能力將觸角伸向了海外,比如印度、比如澳大利亞。
篇幅所限,這里就不宜細說了。
這是個不為人知的國民黨除"軍統"、"中統"之外的第三大特務組織,其成員在參加組織時都必須宣誓:
"自愿終身忠于領袖,忠于革命。 嚴守紀律,如有違背,愿受極刑。"
這些誓言還寫在特務證件上,以便隨時牢記。
“特高組”在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在一次防日工作擴大會議上,總結了開張以來的經驗。
不少人認為過去防日屬于消極性質的,盡管費了很大力氣,收獲卻很小,今后要從消極防日,發展為積極反間。
此后,特高組的防日反間工作便有了新的發展。
反間工作開始是以南京為中心,逐步發展到上海、北平、武漢,凡是有日本僑民和日本領事館的地力都積極地開展了這項工作。
特高組在南京的反間工作,做得就非常值得點贊。
他們利用工作關系配合,竊開日本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密件箱已經成為了常態,獲得大量寶貴的情報,從中掌握了一些大小漢奸的化名。
什么是"竊開"?
那就是秘密潛入日本大使館和領事館,打開密件箱偷拍、盜攝完畢再給原樣鎖好;
什么是"常態"?
常態就是說次數多成走平道一樣。
他們每次潛入或者接應日本大使館,都要從金陵大學的圍墻翻進去。
初始時期,特工和大學生們相遇時,彼此之間還一驚一乍的;
后來嘛,長此以往,大學生們都司空慣見了,特工也不怎么避諱大學生們;
雙方相遇,特工就眨眨眼睛,大學生們也面帶著微笑,用手指掩掩嘴,雙方示意溝通完畢,心領神會、心照不宣了。
金陵大學行政樓
谷正倫接到破案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
他立刻派手下的特工菁英丁樹中(原名丁昌,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第一團第一連出身,與林彪是同隊同學呀)督率得力部屬張立三、傅珩、張繼漢、張萬選、張敬輿、張俊升、佟凱、傅范模等40余人、動用轎車10余輛,對參加秘密軍事會議的人員日夜嚴密跟蹤監視、守候盯梢。
【三】"民國才子"難敵"帝國之花"
說起來,谷正倫也確實狡詐,煙幕彈沒少放,其實他們著重監視的目標則是參會的行政院那個簡任機要秘書黃浚及其在外交部任機要科員的兒子黃晟。
因為特高組曾偵察搜集到黃浚有向日方出賣情報的跡象,并且還在使館"竊開"使館密件箱的工作中偵拍到一張他領取津貼銀元500元的收條;
只是尚未拿到確鑿證據前,對黃氏父子這樣身居要津的人暫時還不能貿然下手。
這個黃浚,生于福州一書香世家,其父黃彥鴻曾為清廷翰林。
他自幼隨外祖父讀書,4歲識字,7歲能詩,因其早慧遂有"神童"之譽。
1902年,年僅18歲的黃浚來到北京,就讀于京師譯學館。因其博學多才,頗為在京的陳寶琛、嚴復、林紓等福建同鄉父執所賞識。其后,他又以才名曾受知于當時的政界巨擘梁啟超,與詩壇領袖樊增祥、傅增湘、羅癭公等人也過從甚密,獲益匪淺、文化造詣日漸精進,有著"民國才子"之稱。
民國初年,他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對日本國情頗為了解,素有"日本通"之稱。
他與當時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須磨彌吉郎系大學同期同班同學,彼此關系很好,來往密切。
1935年,他充任行政院簡任機要秘書后,很得信任,政務會議或重要機密會議都由他擔任記錄。
須磨彌吉郎名義上是外交人員,但其實還有一層身份,就是南京地區的日本特務機關的資深老特務(可翻閱筆者所發前文)。
按照民間的說法(民間的才是比較能夠受歡迎的),為了爭取黃浚,須磨彌吉郎派出了日軍王牌特務——"帝國之花"南造云子。
南造云子在南京期間,很快就熟悉了黃浚的日常生活:
經常出入歌舞廳,也到妓女館嫖娼,常常是夜不思歸。
于是,"帝國之花"略施小計,與"民國才子"從相識到相熟,再略施媚術,黃浚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隨時聽從南造云子的調遣。
每有重要消息,黃浚立刻就告訴南造云子,南造云子更是用重金"感謝",黃浚就這樣過著"財色兼收"的幸福生活。
薩家灣國民政府行政院
南造云子是二戰時期頗具傳奇色彩的女特務,有日本第一女間諜之稱。
1909年,她出生在上海,父親南造次郎是一名老牌間諜。
她的命運軌跡撲朔迷離,平添許多神秘色彩。
據說她也因黃浚案被捕,后買通獄卒逃脫,在上海參與組建76號,最后被軍統暗殺;
但對于她存在的真實性仍存異議,有學者認為歷史上并無南造云子這個人。
讀者朋友們就當作因涉及絕密,她的檔案資料被銷毀、抹掉好了。
展開偵破工作不久,特高組駐南京鼓樓電話局的特工就報告,發現黃氏父子當時通話次數較平日為多。
這樣,特高組更是對他們加強了偵監工作。
1936年4月,鼓樓。
【四】寸步不離、步步緊逼
一天早上,監控的特工發現黃浚之子黃晟穿著一身中式便服,提著菜籃走向菜市。
從外貌看他僅像一個不惹人注意的廚師或家庭傭人,這同他當時身任外交部科員的職位極不相稱。
他平時一貫愛穿西裝與中山服,今天為何作如此打扮?
為何提籃買菜?
由于這一異乎尋常的特殊發現,使負責偵監黃晟的小組更加高度注意。
只見黃晟走了幾個菜攤,買了各式各樣的菜,最后在一個菜攤上把買的菜重新裝好。
緊挨著他也有一個買菜人剛剛裝好同款式的菜籃后,迅速地把黃浚之子的菜籃提走了。
黃用目光掃射了一下周圍,也沉著地把那人留下的菜籃提走。
特工人員看在眼里,立即尾隨監視交換黃的菜籃的人,見他進入了高門樓街日本海軍陸戰隊武官處去了。
另一個早晨,黃浚坐自己的小汽車,開到新街口一個很講究的廣東咖啡館。
特高組行動組長劉士杰,也駕著小汽車緊跟他到了咖啡館。
只見黃走入館內,把頭上戴著的淺灰色禮帽順手掛在墻上。
劉士杰詳細察看,發現墻壁上已經掛有另一頂淺灰色禮帽和一頂棕色禮帽。
黃坐在挨著帽子的一張桌子旁,墻上的帽子完全在他的視線控制之下。
待黃把咖啡快喝完時,隔壁桌上一個中等身材的中年人,飲完咖啡后便起身將黃浚的帽子戴在頭上,昂首而去。
黃卻視而不理,飲完咖啡后,卻將另一頂淺灰色禮帽戴上,乘坐汽車,徑到行政院上班。
盯梢的特工發現那個交換戴著黃浚帽子的中年人出咖啡館去了一段路,就叫出租汽車,開到日駐華總領事館附近下了車,警惕地看了看周圍,便走進該館。
南京新街口
同時,監控組在跟蹤黃浚的時候發現,黃浚愛吃紙包"巧克力糖",他比較"講文明懂禮貌",從不將包糖的紙隨便扔在地上。
但是他在下班后經常獨自一人到玄武湖散步,然后把一包"糖紙"放進玄武湖濱一棵有較大的空洞的樹內,不久就發現被兩個化妝的日本浪人取走。
派人跟蹤取情報的日本浪人,見他們都走進中山東路逸仙橋南一家日本人開的"私人醫院",而那個"私人醫院"便是特高組早已掌握的日本特務機關所在之處。
這是南京的中山東路。
根據黃晟同日本人掉換菜籃、黃浚與日本人掉換禮帽、交接情報的事實,特高組進行了詳細討論,認為這已是黃浚父子賣國通敵的確鑿事實。
但為了能將他們通敵的證據拿到手,還須進一步偵監他們通敵的行動。
特高組又即對黃浚身邊工作的一個青年(名字自然要保密了)做爭取工作。
此人初中文化程度,家貧輟學,經人介紹到行政院當工友,黃見其聰穎、誠實,調為已用。
經多方設法托有關人員介紹他與特高組人員相識后,在多次接觸中,特工們向他談及"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和日本蓄意滅亡我國的野心,激發他的愛國熱情。
他聽了之后,表現得十分義憤,在同他談及出賣國家民族的漢奸時,他更表無限憤恨。
于是特高組最后對他談及黃浚父子與日人勾結的情況,他初不相信,告知其可疑事實后,他仍疑信參半,但同意為特高組做偵監黃浚父子的工作。
【五】天網恢恢、毀碑化骨
其后某日,黃浚令其身邊的那個工友向日本大使館送一信件。
負責監視的特高組員便趕上去問他何往?
那工友說:"我正準備向你們報告他派我給日使館送信這件事。"
特高組員迅速找來流動著監視黃浚父子的小汽車,同他一起乘車到了憲兵司令部,迅速打開黃浚送給日大使館的信件,將其拍照。
他看了拍照的情報內容,才恍然大悟,對黃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罪惡行為,確信無疑。
特高組分析,這次黃浚公然向日使館直接送信,是因這項情報十分緊迫,來不及喬裝投遞、他真是惡貫滿盈,自投羅網了!
于是,谷正倫果斷決定收網,立即逮捕了黃氏父子。
南京太平南路的國際飯店。
經過若干次嚴肅審訊,黃浚才把他在外交部工作的兒子黃晟通敵、以及他自己泄漏封鎖長江機密的罪惡事實,從實供出。
不僅如此,他還供述了自己用重金收買了參謀總部、海軍部、軍政部中一些失意的親日派高級軍政人員,組成了一個間諜集團的罪行。
由于這些人多是能接觸到軍政機密的要員,為日本人竊取機密便大開方便之門。
本想只捉這父子一對兒,沒成想卻一網下去撈起一窩。
谷正倫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深夜去蔣介石處報功,并建議立即逮捕黃浚及其集團成員。
蔣命令"一定全殲,不能使一個漏網"。
黃浚父子被捕后,行政院秘書長魏道明曾到憲兵司令部氣勢洶洶地質問司令谷正倫說:
"你們逮捕關押一個簡任官,也不通知主管機關,還有國法嗎?"
經谷正倫解釋避免此行動泄密的道理,并出示黃氏父子賣國通敵的確鑿證據、供詞以及蔣介石的手令,魏當場傻掉了。
1937年8月26日清晨;
一輛輛囚車,載著民族敗類、大小漢奸19名,開到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的刑場上
一一執行槍決。
被處決的第一、二名漢奸就是黃浚父子。
消息傳出后,廣大民眾拍手稱快。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
為收買漢奸的心,他們出文懸賞重金,尋獲黃氏父子尸骨;
后來竟以"烈士"名義立碑記"功",從豐殮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南京光復;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獲悉此情后,復將黃氏父子墳墓挖掉,毀碑化骨,以示對民族敗類、漢奸的懲罰。
南京,中山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