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解放軍幾位首長路過遼寧東安縣,當地的干部得知后,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在閑談間,他們得知,有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戰士,正在當地的糧倉當警衛員。
幾人聽后,立即來了興趣,紛紛提出要過去探望這位英雄戰士。
結果,他們在見到這位功臣后,紛紛震驚道:“怎么是你?你不是已經犧牲了嗎?”
這個人究竟經歷了什么?首長們為何會以為他已經“犧牲”了?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
本文的主人公名叫許長友,他與我國著名開國上將許世友的名字只差一個字,但他在戰場上,卻有著不輸許世友的拼勁兒。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南朝鮮軍在美軍的幫助下,一度越過三八線,打到了中朝邊境鴨綠江。
美國不顧我軍的一再警告,試圖將戰火引到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身上。
面對外敵入侵,我國不再像一百年前的清政府那樣懦弱無能,在毛主席的號召下,戰士們拿起武器,抗美援朝,保衛國家。
在之后的幾年間,志愿軍戰士們奮勇殺敵,將美軍趕出鴨綠江,又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當然,這種偉大的勝利,是戰士們用巨大的犧牲和傷亡換回來的。
在我軍的打擊之下,美軍在戰場上逐漸處于被動,不得已,他們向我軍提出談判的要求。
然而,深謀遠慮的彭老總一眼就識破了他們的真實目的,美國是想趁機拖延時間,好讓軍隊得到休整。
于是,彭老總并未放松警惕,命全軍嚴守以待。
果不其然,美軍在談判桌上不斷提出無理要求,并不斷用戰俘遣返問題要挾我方,企圖以此謀求在停戰談判中的有利地位。
消息傳到中央,毛主席嚴肅道:“不是說我們人多,就代表‘丟掉’幾萬俘虜就沒有關系,不管是幾萬,還是幾個,我們的人一個也不能少!”
主席的話鏗鏘有力,獲得滿場喝彩。同時,他也表達了我國的堅定立場,既然不愿拿出誠意來談判,那只好在戰場上見真章了!
隨后,上甘嶺戰役爆發。
美軍為了向我軍施壓,調集重兵向我軍駐守的上甘嶺高地進攻,企圖奪取我軍的防御要點五圣山。
一談到朝鮮戰爭,眾人聽說最多的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爭打得有多激烈,傷亡有多慘重。
著名的戰斗英雄黃繼光就是犧牲在這場戰斗中的。
這場戰役的名聲之大,很容易讓人以為會是多么寬闊的戰場。但實際上,整個上甘嶺只有3.7平方公里,而且只能容納兩個連的人手。
戰斗打響后,美軍卻在這方寸之地出動了六萬多部隊,除此以外,還調集了3000多架飛機,以及數百輛坦克和重型炮。
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以及5000多枚航空炸彈。
戰斗期間,幾乎每秒鐘,就有數不清的炮彈落在我軍的陣地上。
面對敵人兇猛的進攻,沒有人退縮。戰士們前赴后繼,前面部隊打完了,立即就有部隊跟上去。
小小的上甘嶺就在這種激烈的交戰中,幾度換手。許長友也參加了這次戰斗,此時他已經是部隊里的一名副班長。
不畏犧牲的戰斗英雄
他帶著戰士們沖鋒陷陣,戰斗到最后時,他們連隊只剩下幾十個人。
在一天深夜,美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再次奪取陣地。趁著我軍休整的時間,他們開始修筑防御工事。
在休整兩天后,志愿軍總部作出緊急指示:再次奪取上甘嶺南部的161高地!
首長派給許長友一個任務,讓他帶兵破壞敵人封鎖線的鐵絲網,并炸毀敵人地堡,為主力部隊進攻掃清障礙。
這個任務極其艱險,敵人共設置了八道鐵絲網,并且每道封鎖之間都埋好了大量地雷。
許長友不僅要盡快完成任務,還要防止驚動敵人。
大家幾乎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的戰場,許長友打頭陣。他一邊帶著工兵小心翼翼地掃雷,一邊指揮戰士砍斷鐵絲網。
剛開始進行得非常順利,在眾人的合作下,前兩道封鎖線很快就被打破。
然而,到了第三道鐵絲網附近時,戰士們已經在敵人探照燈的掃射范圍。
許長友為了保護其他戰士,主動接過剪刀,擔負起切斷鐵絲網的任務。敵人的探照燈掃來掃去,好幾次掠過他的衣角。
許長友不敢分心,爭分奪秒地切剪著鐵絲。因為緊張,他的額頭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然而,就在鐵絲即將被剪斷時,一道亮光突然照到他身上。
許長友還沒來得及反應,敵人密集的炮彈就已經落到他腳下。
此時,他手中的鐵絲只剩下半截就能完全切斷。許長友只猶豫了半秒,便又繼續手上的工作。
第三道鐵絲網斷開時,一枚炮彈也落在了他的身上。許長友的腰部被炸傷,鋒利的刀片也穿進他的脊背,頓時,傷口處的鮮血噴涌而出。
戰士們大驚,下意識呼喚著他的名字,敵人瞬間被驚動,隨即對我軍展開掃射。
許長友身受重傷,耳朵也被震聾,但他顧不上包扎,忍著劇痛爬回戰友們身邊。
既然位置已經暴露,那他們必須速戰速決。隨后,他指揮幾名戰士找好伏擊點,對敵人的火力進行壓制。
而他則帶著剩余的戰士,繼續前進。戰士們想勸他下去醫治,許長友卻道:“不要管我,任務緊急,誰也不能下去。”
之后,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一邊躲避敵人的炮彈,一邊抓緊切斷敵人的封鎖線。
在切斷最后一道鐵絲網時,戰士們只剩下幾個人。許長友也因為失血過多陷入昏迷,他清醒時最后一句話是:“快去炸地堡!”
就這樣,幾個戰士扛起炸藥包,沖進敵人的炮火中。隨著幾聲巨響,一個個地堡接連坍塌。
不知過了多久,許長友慢慢清醒過來,耳邊依舊有綿延不絕的槍聲。
他抬頭一看,只見敵人大部分地堡已經被摧毀,但依然有一個屹立在原地。
敵人依據這個堅固的屏障,不斷對后方進攻的志愿軍發起攻擊。許長友傷口處的血已經流干,他在地上也已經躺了很久。
敵人以為他已經陣亡,并未注意到他,只是集中精力對付遠處的志愿軍。
許長友趁機拉過旁邊的炸藥包,緩慢地向地堡爬去。在他的身后,一條蜿蜒的血路蔓延開來。
等許長友帶著炸藥包爬到地堡窗口時,已經精疲力盡。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站起身,將7.5公斤重的炸藥扔到了敵人的炮口處。
隨著一聲巨響,許長友也滾下山去,徹底陷入昏迷。
等他再醒來時,他已經身在黑龍江的醫院,醫生告訴他,他被搶救了兩天兩夜才救回來。
由于當時的傷員太多,醫院的空間有限,許長友為了將醫療資源讓給其他戰士,便悄悄離開了部隊。
然而,由于當時救他的是其他部隊,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因此他所在部隊的首長們便以為他已經犧牲了,給他追認為烈士。
之后,由于一直等不到部隊回國,許長友便在東安縣安家,落了戶,后來還當上了當地糧倉的警衛員。
他從未和人訴說過自己的功績,只是在別人談及他的傷口時,會用一句“參加過抗美援朝”簡單帶過。
直到1958年,他被老首長認出,眾人才知道,他是國家的“一等功臣”以及“二級爆破英雄”。
首長們本想給他一些關照,但卻被許長友拒絕了。
對他來說,做過毛主席的兵,能成為保家衛國的一員,能為百姓做貢獻,就是最幸福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