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儲制并不能解決玄武門之變的難題。
因為玄武門之變本質在于古代王朝的皇權具有唯一性,具有排他性,威脅到皇權的存在是無法與皇權和諧共處,要么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皇權,要么被皇權干掉。
而李世民不只是唐高祖李淵的嫡次子,不只是大唐的秦王,他更是大唐的開國第一功臣,已經是功高震主,在這種情況下,唐高祖李淵這個皇帝自然容不下他,因此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借助這二人之手屢屢打壓李世民,最后被逼入死路的李世民只能孤注一擲的發動玄武門之變,進行一石三鳥之舉,在玄武門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并且以玄武門為跳板進宮控制了李淵,逼迫李淵先立他為皇太子,再禪位于他,等于從威脅皇權的存在,成為新的皇權。
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秘密立儲制度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因為沒有實施空間。
很多人以為秘密立儲制就是皇帝不在明面上立繼承人,是背地里立繼承人,在臨死才公布出來,然后皇子們是老老實實,都是爭先恐后的表現好,希望父皇最后選自己,這樣就不會自相殘殺。
實際上秘密立儲制需要苛刻的條件,首先儲君由皇帝一人定之,不受任何人或勢力的干擾,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并不簡單,雍正帝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為當時清朝的皇權集中已經達到巔峰,所以他可以實施這一制度。
在皇權不集中的朝代,皇帝立儲君,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像本文提及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想立第九子也就是嫡三子的李治為儲君,也是與重臣們商議,達成一致以后才立李治為皇太子。即使在皇權集中的明朝,像明神宗萬歷帝喜歡鄭貴妃,愛屋及烏之下就想立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儲君,結果群臣拿著祖宗家法說事,說道這是廢長立幼堅決不同意,雙方拉鋸戰十幾年,最終萬歷帝失敗,只能不情不愿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
所謂皇權集中與否分兩種情況,一是看制度。二是看皇帝個人。古代王朝的皇帝看似大權在握言出法隨,其實也并非隨心所欲,因為集權制度的不太完善,因此皇帝會受到各方勢力牽制,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以后,在制度上大力集權,皇權集中開始迎來飛躍提升,清朝也是沿襲明朝制度,所以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兩個朝代。當然制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看皇帝個人能力,像西漢的集權制度不完善,但漢武帝雄才大略,可以打壓各方勢力,因此也可以高度集中皇權,不過這只是依靠皇帝個人能力,不具有延續性,所以漢武帝之后,雖然是昭宣中興,但也出現了霍光這種可以廢立皇帝的權臣。
很明顯唐高祖李淵無論從制度和個人能力上面都不達標。唐朝并非皇權高度集中的朝代。李淵也并非雄才大略的皇帝,無法真正的壓服各方勢力,做到真正的隨心所欲。
而且雍正帝建立秘密立儲制,還進行了配套設置,就是鑒于九子奪嫡的前車之鑒,是大幅度減少皇子們參政空間,并且嚴禁皇子與大臣結交。同時八旗在九子奪嫡之中起到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很多八旗大臣是支持分封在自己所在之旗的皇子,雍正帝也是大力打壓八旗,徹底將八旗置于皇權之下,而不是成為對抗皇權的潛在勢力,這種情況下皇子沒有什么實權,形成不了勢力集團,因此秘密立儲制自然可以貫徹下來。等到乾隆帝登基以后,更是進一步規范限制皇子的措施,使得皇子一點實權都沒有,沒有參政空間,最多接受一些派遣性事務,這也是乾隆帝有十七個兒子,卻沒有再度出現九子奪嫡的關鍵原因。
綜上來看,李淵無法使用秘密立儲制度解決問題,因為唐朝屬于是家族式開國,開國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統兵作戰,都是有著不小功勞,開國以后,李建成身為皇太子不能再領兵作戰,因此坐鎮京城,不過擁有東宮小朝廷班子,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李世民則是成為主要戰役的統帥,屢立戰功,有大功勞,并且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
這種情況下,嫡長子和嫡次子擁有強大勢力,李淵很明顯無法使用秘密立儲制,他這樣只會讓朝廷上下認為是態度曖昧,嫡長子李建成肯定不會愿意,甚至李世民也不會認可這種做法,反而會進一步激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有可能使玄武門之變提前爆發。而且一般傳統是嫡長子繼承制度,有兒子,還有嫡長子,不立嫡長子為皇太子,這很容易讓天下臣民生出各種想法,反而會讓朝局不穩定。
即使像清朝實施秘密立儲制度,也是先經歷汗位推選制或者說皇位傳遞剛開始沒有明確規則,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然后是康熙帝實施嫡長子繼承制度失敗,最后才是雍正帝實施秘密立儲制度,當時皇子們沒有戰功,沒有資歷,沒有實權,自然好實施。
除非李淵會慢慢削弱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勢力,使得他們無法威脅皇權,自己再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那么才可以試著實施秘密立儲制度,不過很明顯他沒有這個能力和時間。
李淵最大問題其實就是厚黑太過,李世民功勞太大,他無法妥善安置李世民,并且還想打壓李世民,卻不想背上對既是嫡次子又是大功臣卸磨殺驢的罵名,想要又當又立,因此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李世民下手,想讓他們背罵名,自己再裝一個猶豫不決的老好人,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將李世民打壓致死以后,自己再出來收拾局面,結果沒想到李世民沒有坐以待斃,反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自己玩脫了,只能交出大權來保命。
可能就是因為李淵太腹黑卻殺伐不果斷,想下狠手還遮遮掩掩,最后因此翻船,所以后世子孫唐玄宗可能是有鑒于此,所以根本不想要什么好名聲,也不要什么臉面,覺得對自己有威脅,即使是兒子也是直接殺,并且是創下一日殺三子的記錄,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一定要快刀斬亂麻,寧可背上心狠手辣的罵名,也不想給兒子們反抗的時間,免得再出現一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式人物。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